第十二章 女帝決策的錯誤選擇
書房外,李浩峰剛走出,眼前內衛和宮廷衛隊們,正在清理竇家的尸體。并且兩人抬一個地慢慢帶走,或者,拖著尸體,拽走到正門府外。
“有史以來,辦過的最大案子。
李家先輩們,這次也算是為了你們完成報仇了。在天堂,你們可以放心,不用再為復仇擔心啦。”李浩峰雙手合十,這次借助皇家之手,除掉竇家兩百人,也算是完成這一復仇的目標。
這一下,可以放下心了。
雖然竇家盜走紋銀的案子,已經在此刻宣告結束,可是有些疑點卻沒明白。竇唯霖那時說的可怕之物,究竟是什么?而帶走竇唯霖尸體的女子又是誰?竟然會用易容術喬裝打扮為李姊苒。
總有些不好的預感,紋銀失蹤案結束算是結束,卻在隱約間地感覺,還有更大的危險在被人醞釀之中。
“可怕之物,足以摧毀半個宣京以及皇宮那邊。
這可怕之物,到底是什么需要大量人力與物力、財力作為支撐?”李浩峰雖有心思考這些,然不知其可怕之物?到底會是什么能摧毀半個宣京?
特別在意,被他引起重視。
“大人,竇家所有人的尸體,已經快被我們清理完成。
現在,就請大人回京兆府衙門,運送九萬兩紋銀,交給我們吧。”周欣莉緩步而來且拘禮地道,后面這些爛攤子,交給他們處理即可。
“我知道,周將軍。
說起來,竇家滿門被你們屠盡,你們的計劃是清洗朝中拒絕向女帝陛下效忠的舊勢力嗎?”李浩峰問著,需要問個明白,是不是有這般計劃。
“是的,大人說的沒錯。
女帝陛下登基一年有余,屢屢受到朝中舊勢力的限制,沒法一心一意扭轉大慶的頹敗之勢。
很早以前,就有計劃鏟除這些反對女帝陛下的舊勢力,今夜的突擊行動,便是女帝陛下思慮許久的。
大人,我只能說這么多,請你盡快返回京兆府衙門,我怕你受到太多刺激。”周欣莉奉勸他立即回衙門,今晚,可不是一個好的夜晚。
“我會回衙門,可不是現在。
說吧!夫人還在皇宮嗎?”李浩峰轉移話題地質問,眸間露出肅殺之意,想去皇宮見見夫人。
“夫人,不,大閣領已經回了衙門,大人可以回衙門,看看她。”周欣莉怕他露出那般眼神,看著,只能說夫人已經回府。
“那就好,回府了,就回去看看夫人。”
轉身急切地離開,李浩峰迫不及待地想回去見見夫人,這兩天辦個案子,真是夠鬧騰的。
目視大人已經走了,周欣莉緩緩地呼出一口氣:
“呼~
三年了,大人到現在,還不知道陛下的真實身份嗎?”似思考般,周欣莉都糾結起到了現在,大人還沒發現嗎?
……
其它事兒,也不再管了。李浩峰急切地往衙門趕去,幾日不見夫人,這心情亦如小馬奔騰一般,無時無刻不想見到夫人,而且本就思念的很。
衙門外。
“呼~呼~呼~”李浩峰氣喘吁吁地在門前停下歇息。從竇家府邸跑回衙門,簡直跑了個馬拉松的距離。
“真累,穿越到這里幾年,都沒有跑的這么快過。
該...該回衙門,見見夫人,紋銀失蹤案辦的真夠難的。”轉身回衙門,李浩峰跨過門檻走入。
走進后不久,門外的宮廷衛隊,不知從哪里忽然出現?多達一百人的守衛,靜悄悄地將京兆府衙門四周圍起,在這里的前后出入口展開嚴格把守、巡邏等,避免有人前來打擾。
衙門,后院。
“真懷疑周將軍說謊了嗎?夫人平常不見好幾日,實屬正常,今晚,怎么可能會突然回到衙門?”李浩峰雖說思念夫人,可是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一般夫人會在白天回來而不是深夜,這是怎么回事?
涼亭下。
白依音獨坐石桌旁,亦如美人,端坐涼亭而美如畫,手持書籍,眼中認真閱讀曾經由李浩峰所寫的故事書:
紅樓夢。
“夫人,這么晚,為什么不回屋睡覺?”
李浩峰慢悠悠地走來,問著。這時候還在蠟燭邊,靜靜地閱書,夫人一如既往地改不了深夜看書的習性。
“紋銀失蹤案,已經辦妥了?”
白依音放下書籍,別頭而問。
“辦妥了。多虧夫人向女帝陛下進言委任我暫為內衛府大閣領,不然,后續調查沒法展開。”李浩峰知道這一切為夫人所做,謝謝夫人在朝中,向女帝陛下進言,才有機會借助宮廷衛隊、內衛們屠盡竇家。
若不是如此,后續,也不會那么順利。
“辦妥就好,不枉我向女帝陛下推薦你來負責紋銀失蹤案。
對了,今晚別出衙門。
女帝陛下已經下旨,在宣京展開對舊勢力的清洗行動,待今晚過后,你才能從衙門內出去,知道嗎?”白依音囑咐,怕外來的危險帶給他,特令他哪都不準去,必須得待在京兆府衙門。
“夫人,我知道。
沒想到,還是發生這種動搖大慶根基的事件,這么做,不怕地方掀起席卷全國的農民起義嗎?”李浩峰彎腰坐下,意識到女帝陛下如此做,已在動搖大慶的根本。
“農民起義!”白依音驚呼地道:“你說女帝陛下發動的清洗行動,會對大慶的根基產生動搖?
為什么?”作為皇帝的她,倒想了解一下夫君怎么說。
為什么會說動搖...大慶根基……?
“夫人,俗話說得好,本就頹敗在走下坡路的大慶,已經是岌岌可危。若在這時候內部引發暴亂,勢必沖垮大慶根基,倒是全國會被推向農民起義中,戰爭的深淵。
固然,女帝陛下想要通過此次清洗行動實現中央集權,鞏固朝堂大臣一致忠誠以及全國各地的統一。
不過如此做,顯然缺乏經驗。可惜已經發生這樣事情,已是沒法阻止,只能接受這般的現實。”李浩峰先后講述,對于這一位登基剛滿一年的君主,覺得缺乏政治遠見以及居安思危的常識。
搞個什么清洗行動,儼然不知。這般做在很大程度上會損害大慶的根基,以致于宣京之外各州的反慶勢力,不怕危險,展開農民起義,對抗大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