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十天的準備時間
“最多兩成。”
晏老昱伸出兩根手指,不假思索。
見小皇帝投來疑問的目光,他繼續解釋道:“打仗講究知己知彼,若是有十天時間,我會用九天來探敵虛實,尋找晉軍防御的漏洞。最后一天,憑著人數的優勢,我可以多面佯攻,逼得晉軍不得不各處抽調人馬防守,進一步放大其原本薄弱的防守。
而佯攻的軍隊,看似聲勢浩大,實則兵力不多。待得晉軍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他處,我便可主力盡出,攻其弱點,一舉將岱巖關拿下。看似決戰在最后一天開打,實則前面九日勝負已分。任這支晉軍防守的意志再頑強,也必敗無疑。”
趙百勝對這方面一竅不通,抱著虛心學習的心態,豎著耳朵聽晏老昱往下講。
看了一眼皇帝沒有說話的意思,晏老昱也不含糊,繼續道:“可要是只有三天時間,兩天試探,一天攻打,成功的幾率便會大大下降。短短兩日,倉促之下未必能找出晉軍防守的漏洞,即便能找到,兩天時間內連續高頻率的騷擾,試探的意味太過明顯,容易引起晉軍的戒備不說,對我軍的體力消耗也不小。
屆時若還是要強行攻打,那岱巖關守軍的戰斗素質、晉軍的調配速度、敵我雙方的斗志、戰爭當天的天氣乃至士兵早飯吃了什么都會成為變數。能有兩成勝算,已是不易。”
晏老昱解釋得很清楚,連趙百勝這個行軍打仗的外行都聽明白了。
簡單說,要是準備的足夠充分,優勢夠大,隨便A上去都能贏。
若是沒時間準備,倉促攻打,到時雙方勝算都差不多的情況下,一點不起眼的因素都能影響戰爭最終的走向。
雖然兩成勝算也不高,但總要好過必死之局。
不過,即使這區區兩成勝算也是有前提的,想要從必敗的局面中搏出兩成勝算來,必須還要給晏師提供一支兩萬人的軍隊。
或者至少,一支戰斗力堪比兩萬普通士兵的軍隊。
趙百勝在心中默默計算,自己目前占據的三縣治下共有二十余萬人。這三個縣,幾個月前還是魏國的領土,群眾基礎還算不錯。
只要給他一點時間充分宣傳,再許以足夠的好處,拉起一支上萬人的隊伍應該問題不大。
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晉國會給他這個時間嗎?
“晏師,要你看,若是我們據守在這三縣,晉軍下一輪的攻勢,最快什么時候會到來?”
這個問題趙百勝之前就想過,心中也有個大概的估計,但他還是想聽聽專業人士的意見。
晏老昱沉吟片刻,而后緩緩道:“就目前的情報看,晉國新取之地動亂不斷,出于維穩的需要,周邊州郡的晉軍不會貿然出動。那么,附近最快能集結起來攻打我們的,就僅剩下晉國大將敖方手下的軍隊了。
據我所知,剛被我軍砍下腦袋的晉將石雄,除了是敖方麾下部將外,二人還有一層親戚關系,因而于情于理,敖方親自帶兵來攻打我們的幾率最大。”
敖方?
這個名字趙百勝很熟悉,位列把自己這具身體原主人打得嚇破了膽的狠人之一。
最開始魏國這邊還能有將領能和他打得有來有回,結果他坐在皇宮里,一通遙控指揮,氣得人家直接稱病不出了,接下來魏國這邊就再無將領能與之匹敵,是晉國滅魏的主要功臣之一。
幾天下來,趙百勝已經基本融合了這具身體原來的記憶,這窩囊皇帝對敖方的恐懼,屬于是刻在記憶深處了。
連帶自己,都受到了一點影響,一聽到這名字多少有些心虛。
連趙百勝都感到熟悉的敵將,在場其余二人自然更不陌生,省去了介紹這個人生平的過程,晏老昱直接開始分析敖方兵臨城下需要的時間。
“敖方及其所部軍馬,共計八萬之眾,駐扎在荊山郡內,位于商寧縣以北三百余里。石雄這邊兵敗被殺的消息傳到那里,最快也要等到后天。
八萬大軍,從整備軍械、征發馬匹、集結誓眾到出征至少需要三天,大軍從開拔到抵達商寧縣還要五天時間,如此算來,最快十天之后,敖方的大軍才會趕來。”
十天的準備時間,按理說是夠了,甚至還能簡單訓練一下新軍。
趙百勝這邊并不準備和敖方正面交鋒,因此不怕他準備充分兵精糧足。
等敖豐的大軍慢悠悠到了商寧城下,自己早就招募完兵馬去打岱巖關了,八萬大軍再精銳,也只能跟在自己屁股后面吃灰。
他怕得反倒是敖豐甩下輜重,率輕騎兵突然襲擊。屆時自己前腳剛到岱巖關,敖方的騎兵后腳就追到身后,到時候前有險關后有追兵,突出一個走投無路。
想到這里,趙百勝問晏老昱道:“晏師,敖方只有用步兵攻打我們這一個選擇嗎,有無可能率麾下騎兵前來?”
聽到小皇帝的問話,晏老昱忍不住皺起了眉頭,若不是因為對方是皇帝,這個弱智問題他真的不想回答。
“晉國騎兵常年都在本國北部抵御蠻族,我大魏境內多堅城險關,地勢起伏大,少有騎兵發揮的空間,陛下執政兩年多,難道連這都不知道嗎!”
換做尋常皇帝,被晏老昱當面這樣斥責,早就讓他腦袋搬家了,最次也得讓人把他拖出去杖責一頓。
哪怕你說的再對,身為一國之君的權威和尊嚴也是不容臣子挑釁的。
也是這老頭運氣好,原趙百勝雖然軟弱昏庸但不嗜殺,現在這個趙百勝是個現代人思維,非但沒覺得皇權受損,還反思了一下自己怎么能問出這么蠢的問題?
都特么怪這具身體原主人啥也不懂,害自己在大臣面前丟臉。
雖然尷尬是有些尷尬,不過相比知道晉國在附近沒有騎兵的喜悅,這點尷尬倒也不算什么?
要知道,騎兵這個東西,在古代戰爭中對于擁有的一方來說優勢太大了。
機動性強、靈活性高。既能正面突擊分割戰場,又能迂回騷擾抄你后路。優勢時追著步兵砍,戰況不利時轉頭就跑你也拿它沒辦法。
趙百勝前世也算是喜歡歷史的人,可縱觀整個華夏國古代史,幾乎找不到步兵對抗騎兵的方法。
訓練有素的步兵方陣的確可以在正面抵御住騎兵的沖鋒,可人家騎兵根本不和你打正面,要么短時間內反復騷擾,要么繞道后方劫你糧草。
自古以來,能打敗敵方騎兵的唯一方法,就是建立一支比它更強大的騎兵。
而自己臨時拉起來的這一萬烏合之眾,即使算上系統的加成,一旦對上的是晉國的騎兵,也只剩被吊打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