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由突然死去,遠在和林的蒙古王庭再次陷入混亂。
龐大帝國不能沒有大汗,可按照蒙古規矩,選大汗必須經過忽里臺大會,如今事出突然諸王都分散在世界各地,如何召開忽里臺大會?幸好之前乃馬真后已經給子孫們打過樣,貴由的皇后海迷失后有模學樣,宣布臨朝稱制。
臨朝稱制就臨朝稱制吧,但海迷失后可能是害怕自己權威性不夠,抱出了此前曾被窩闊臺指定為繼承人的闊出幼子失烈門作為繼任大汗臨朝稱制。
什么叫愚蠢?這就叫愚蠢。政治斗爭講究的是穩住基本盤,爭取中間派,削弱反對派。你海迷失后的基本盤是什么?是老公貴由,貴由是窩闊臺長子,不管的上位如何充滿爭議,總歸是通過忽里臺大會選出來的合法大汗,你此刻否定貴由的大汗地位去以其他的支系作為臨朝稱制的資本,那你的基本盤在哪里?人家失烈門長大了會認你這個太后?
海迷失后糊涂,兩個兒子忽察、腦忽可不糊涂,自己家的汗位被母親拱手送人怎么能容忍,于是兩個兒子各自帶著家臣外出自立門戶,不再聽從母親的命令,其他諸王也紛紛自行其是不聽號令,一時間和林政令混亂,大家誰也不服誰。
眼看著沒人把自己當回事兒,海迷失后開始想辦法召開忽里臺大會,只要把失烈門大汗的地位確定下來,自己擁立有功地位就穩了。可海迷失后派人邀請了多次,家族里年紀最大資格最老軍功最高的拔都始終不肯回來赴會,理由跟當年一樣,身體不舒服需要休養。
少了一支重要宗室,海迷失后不敢擅自召開大會,可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海迷失后不敢召開忽里臺大會,拔都敢,淳祐九年、海迷失后稱制當年四月,拔都宣布在中亞的阿剌脫忽剌兀召開忽里臺大會,邀請世界各地的蒙古諸王前來參會。
不得了,簡直不得了,忽里臺大會是蒙古至高無上的大會,以往都必須在和林召開,如今拔都居然要挪到中亞舉辦,簡直沒個規矩,可饒是如此,很多接到通知的蒙古諸王依然做出了回應,表示將如約赴會。
如約赴會,是因為拔都在蒙古世界里有著超然的地位。
根據后世術赤系子孫的DNA測序對比,其黃金家族的血脈是貨真價實的,當然了,有可能在漫長的歲月中黃金家族內部通婚串連了血脈,但關于術赤的血脈,雖然野史八卦里記載的天花亂墜,可到了黃金家族第三代時這種爭議就戛然而止,貴由和察合臺系王公對拔都、別爾哥等人的血脈再無質疑,只是單純的看不慣。
看不慣也不能不服,因為黃金家族是靠實力說話的。
嫡次子出身的拔都經過長子西征建立起了龐大的欽察汗國,東起今新疆額爾齊斯河,西至東歐大平原,南到里海,北到伏爾加河上游的龐大草原汗國,在黃金家族第三代里軍功最大,征服地域最廣,臣服于他的國家最多,在東歐諸國里,蒙古就是拔都,拔都就是蒙古。
有這實力,黃金家族的親戚們不得不服。
因為父親術赤曾與察合臺大打出手并退出蒙古大汗繼承之爭,拔都本人對蒙古大汗的位置也不感興趣,但自己不敢興趣不代表就愿意便宜了別人。察合臺窩闊臺兩兄弟一個當年公開擠兌父親,另一個把父親的封地玉龍杰赤夷為平地暗中擠兌父親,父親雖然去世但自己已經挑起了家里大梁,當年誰擠兌父親的?這些賬不會算完。
忽里臺大會就是蒙古世界的政治高地,海迷失后苦等拔都不敢擅自號召諸王來和林開會,可拔都卻毫不客氣直接自行組織了中亞版的忽里臺大會,拖雷系諸王與拔都感情深厚紛紛前來,其他旁系諸王出于拔都的威望也來了不少,察合臺系和窩闊臺系諸王基本都沒來,都拒絕承認此次忽里臺大會的合法性。
最搞笑的是海迷失后,人家撇開你自己搞忽里臺大會就是意思要另立大汗了,結果海迷失后還派了個使者前來伺機觀望。果然,大會召開后,拔都作為宗室年紀最長的老大哥首先講話,對拖雷長子蒙哥一番吹噓,力薦由蒙哥接任蒙古大汗。
眼看汗位要被人奪去,使者急了,趕緊反對,說失烈門是窩闊臺大汗欽定的繼承人,不應該另立大汗。
到了拔都的地盤上,還有你海迷失后說話的份兒嗎?拔都聽了使者的話立即反唇相譏,當年窩闊臺大汗要立失烈門,是誰壞了規矩另立大汗的?如今想起來大汗欽定的繼承人了,早干嘛去了?
史書沒有記載使者接下來的反應,但是識時務者為俊杰,使者要是還想活著估計也不敢再多說話了,于是在拔都大哥的極力盛贊和堅決擁護下,拖雷長子蒙哥成為新任蒙古大汗。
大汗是當上了,但蒙哥和母親唆魯禾帖尼都很虛,畢竟這遠在中亞的忽里臺大會根本不具備什么真正的合法性,而且察合臺系和窩闊臺系都拒絕參會拒絕承認此次大會的結果。為了把蒙哥的汗位徹底落實,在唆魯禾帖尼的斡旋下,再次召集了大量蒙古諸王,相約到斡難河邊再開忽里臺大會,再走一遍大汗即位流程。
再走一遍流程,是唆魯禾帖尼經過深思熟慮決定的,拖雷死后,唆魯禾帖尼是拖雷家實際上的掌權者,從窩闊臺到貴由,她不僅從未表現出悖逆不滿,反而以極大的胸懷團結了身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與兒子們從中亞回到和林之后,經過她來回斡旋,包括東道諸王在內的大部分宗室成員同意參加斡難河的正式忽里臺大會。
南宋淳祐十一年六月,蒙古草原本部的忽里臺大會再次召開,因為有了心理準備,宗王大臣們幾乎沒有什么抵觸心理便集體擁護了蒙哥即位稱汗,蒙哥終于成為蒙古名正言順真正意義上的大汗。
大汗之位旁落,海迷失后并不死心,依然與窩闊臺系諸王聯系密切。可政變失敗的人哪可能有什么好下場,很快,在蒙哥的安排下海迷失后被溺死,失烈門、腦忽、忽察全部被流放,窩闊臺系諸王大量被處死,徹底退出汗位爭奪戰。
經過短暫的清洗,蒙哥輕松解決掉政敵的威脅,接下來他要面對一項更大的挑戰:如何讓大蒙古國進一步擴張,再創輝煌。
在蒙古人的觀念里,諸王出去自立門戶后,其汗國依然屬于大蒙古國的范疇,中亞的察合臺汗國、拔都的欽察汗國其實也還依然屬于大蒙古國。當時的蒙古東到日本海,南到淮河秦嶺,西北到莫斯科,西南到伊朗東部,是毫無爭議的世界第一大帝國,想要再繼續擴張并不容易。如果實在還是想打,那也就只有兩個方向還可以再打打,一個是南方的南宋,一個是西南的中東。
為此,蒙哥先后在南宋淳祐十二年七月和南宋寶祐元年六月,派遣自己二弟忽必烈和三弟旭烈兀分別討伐南宋、西征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