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宗即位并不意味著國家的危機解除,就在金國高層內訌之際,蒙軍再次兵臨居庸關。
居庸關是長城一處天險雄關,位于軍都山和西山之間,下方有桑干河流過。關隘有南北兩關組成,二者相距四十里。防守居庸關只要在山澗兩側布置好守軍,敵軍一旦接近便可先放箭射然后居高臨下沖擊,敵人如果膽敢進入關內還可以從兩側山坡上向下落滾石巨木,長達四十里的戰線上就算是百萬大軍來了也只有變成活靶子被全殲。
原本居庸關戰略形勢不至于如此嚴峻,因為完顏綱之前率數萬大軍駐守在居庸關外的縉山,隨時可以前來馳援。胡沙虎謀反之后害死完顏綱,派了另一位將領術虎高琪統領完顏綱所部,術虎高琪早年曾隨軍抵抗安丙進攻,在川陜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可畢竟完顏綱的部下不是自己部下,突然給自己塞一只主帥慘死的部隊,術虎高琪難以駕馭,加上胡沙虎催的急讓他趕緊出戰殺敵,倉促之下術虎高琪在居庸關外迎戰蒙軍,被打的一敗涂地。
術虎高琪這支金軍基本上就是當時金國最后一支機動兵力了,被蒙軍擊敗后金軍再無力發起野戰,只能龜縮在城池要塞中,等待蒙軍的進攻。
上次蒙軍打過來居庸關守將不戰而逃,這次朝廷吸取教訓,派了一員老將奧屯襄駐守居庸關。奧屯襄早年曾隨完顏襄北上征討塔塔爾部,后來也南下打過宋軍,治軍經驗豐富,到了居庸關之后立即排兵布陣嚴防死守,并在關門外方圓幾十里范圍之內全部撒上鐵蒺藜,做好了抵抗蒙軍的準備。
鐵木真率軍來到關外,打探到居庸關防守森嚴后決定繞路,蒙古騎兵優勢就是機動性強,你居庸關防守嚴密我不打就是了,條條大路通中都,小小居庸關根本難不倒成吉思汗。
于是,在鐵木真的安排下,術赤、察合臺和窩闊臺三人率右軍沿太行山向南進攻,自己與拖雷、木華黎率中軍從太行山五回嶺處向東進攻,哲別、速不臺率左軍繞道西山盡頭的拒馬河谷向居庸關南側進攻。
術赤的右軍基本上就是佯攻,一路燒殺搶掠之后忙載而歸揚長而去,鐵木真的中軍從五回嶺迂回時被金軍發現,五回嶺處有著名關隘紫荊關,奧屯襄率軍火速趕往紫荊關想搶在蒙軍之前進入紫荊關阻止蒙軍東進,但論騎兵還是蒙軍更勝一籌,奧屯襄來到之時蒙軍已經占領了紫荊關,無奈之下奧屯襄只得硬著頭皮進攻,被木華黎和拖雷輕松擊敗。
奧屯襄跑到紫荊關抵擋鐵木真造成了一個巨大的兵力真空,居庸關的守軍不夠用了,哲別和速不臺二人率軍迂回到居庸關南側,守將一看蒙古大軍出現在自己后方頓感大勢已去,只好開城投降。
千防百防,居庸關還是丟了,蒙軍進入關內,中都再次戒嚴。貞祐元年十月,蒙軍再次來到中都城下,胡沙虎率軍出戰,與蒙軍大戰數日互有勝負。之前作戰失敗的術虎高琪已經逃回了中都城,此次城下作戰懼戰不敢出,導致城下最后一戰金軍功敗垂成,未能解中都圍。
胡沙虎大怒要殺術虎高琪,宣宗好言相勸國家用人之際再給一次機會,于是胡沙虎派術虎高琪率五千乣軍出城迎戰蒙軍,并且告誡他,出城打贏了就是贖罪,打輸了立即處斬。
乣軍就是雜牌軍,城外蒙軍數萬,胡沙虎就給術虎高琪派五千乣軍,擺明了要坑術虎高琪。
將就在首都領導的命令不敢不聽,術虎高琪無奈率軍出戰,雖然手下的乣軍是雜牌軍,可這支雜牌軍在眼看著蒙軍入侵祖國燒殺搶掠的獸行之后爆發出了強悍的戰斗力,術虎高琪一早出城一直跟蒙古人廝殺到下午都不分勝負。
到了黃昏即將收兵前夕,起風了。
蒙軍從居庸關方向自北向南進攻,金軍背靠中都城自南向北抵抗,北風一刮蒙軍順風作戰越戰越勇,金軍頂風作戰難以前行,很快便被蒙軍沖破陣型接著潰不成軍,紛紛逃回城內。
打了敗仗的術虎高琪狼狽而歸,聯想到出戰前胡沙虎威脅自己戰勝蒙軍的話不禁焦慮不安,自己屢戰屢敗此次又是被蒙軍在中都城下打得大敗,按胡沙虎之前所說,回來就是個死。
戰死沙場也是死,回來找胡沙虎復命也是死,橫豎是一死干脆搏一把,胡沙虎會搞政變別人也會搞,被逼上絕路的術虎高琪打起了鏟除奸臣的旗號,領著逃回城中的殘兵直奔胡沙虎府邸。
胡沙虎顯然是高估了自己的權力和威信,以為所有人都應該無條件聽命于自己,聽說術虎高琪率兵前來捉拿自己頓時亂了陣腳,慌不擇路的從家里后院翻墻逃跑。古人身份尊貴的一般都是長衣長袍,胡沙虎也不例外,但穿著長衣長袍翻墻不方便,剛翻過去往下跳就被墻上瓦片掛住衣角重心失衡摔了下來。
這一跤摔的可不輕,胡沙虎當時就摔得沒辦法行走,術虎高琪手下聽到后院墻外有動靜順著聲音找到胡沙虎,手起刀落將胡沙虎亂刀砍死。
一代權奸胡沙虎就此伏誅,連術虎高琪自己都沒想到政變會發動的如此容易,現在把持朝政的人被自己干掉了,想要在如今的朝廷里立足,只能投靠立足未穩的宣宗。想透了這一點,術虎高琪立即取了胡沙虎的頭進宮面圣,向宣宗請罪。
即位不到一個月又是蒙古大軍兵臨城下又是權奸胡沙虎伏誅,宣宗有些應接不暇,可胡沙虎的死也算是除掉了宣宗的一個心腹大患,于是便順水推舟赦免術虎高琪罪過,任命其為左副元帥,繼續掌管中都軍務。
野戰屢戰屢敗,有限的軍事力量還在一次次的政變中慘遭內耗,金國已經無力再應對蒙軍的入侵,換誰來主持軍務都不好使。面對蒙軍大軍圍城,宣宗君臣一籌莫展,只能一面堅守不出,一面派使者出城求和。
蒙古人既然打到了中都城下,就沒打算輕易離開,斷然拒絕了金國的議和請求,堅決要求宣宗出城投降。
蒙軍重兵圍城,中都人口眾多根本經不起耗,為了集思廣益讓敵人退兵,宣宗下詔在東華門處設置了招賢所,無論任何人,只要有退敵良策均可報告過來,只要靠譜,朝廷重重有賞。
北宋末年靖康之變有妖人郭京出來裝神弄鬼,到了此時中都危急也出現了相似的一幕:一名叫王守信的農民毛遂自薦,稱自己有超過諸葛亮的統軍才能,只要朝廷肯用自己,保證計退強敵。
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七擒孟獲五出祁山,諸葛亮統兵打出來的名場面數不勝數,也不知道王守信哪兒來的自信敢超越諸葛亮。但朝廷已經黔驢技窮,宣宗更是病急亂投醫,王守信既然說了他行,那就給他機會讓他上,看他到底行不行。
朝廷一紙令下,王守信被封為行軍都統,接著他便以都統名義在城中募兵,招了一群市井無賴到自己麾下,開始練兵。
當年郭京也是在開封城招了一群市井無賴然后打造成了“六甲神兵”,何其相似,何其相似。
王守信雖然沒什么帶兵作戰的本事,卻是個好導演。手下有兵了之后自創了一套辦法練兵,主要是進退跳擲四個方面,但手下的士兵就如同臨時演員一樣實在底子太差,練了幾天依然不成樣子,操練如同小孩子過家家,氣勢全然沒有,倒是每天吸引了不少百姓前來看笑話。
還沒開打就要丟人現眼,導演王守信可不愿意,又開始演練陣法,搞了面大旗,上面寫了“古今相對”四個大字,接著又制作了黃布袍、頭巾、令牌各三十六套讓人穿戴在身上,又找了六十四枚牛頭響環佩戴在六十四人身上,一番演練之后效果非常好:大白天的一群黃衣服帶令牌的道士殺出來,接著一群叮鈴咣當的不知何方神圣的士兵又沖出來,有點兒嚇人。
短暫排練完,王守信請命出城作戰。一番城外廝殺后回城,果然帶回不少敵軍首級,捷報傳來舉朝歡慶,看來王守信還真有兩把刷子。
可惜,高興勁兒還沒過去,就有城外斥候來報,王守信部隊出城之后根本沒敢向蒙古人發起進攻,而是在附近殺了不少百姓然后割下首級回城報捷。
搞了半天居然是殺良冒功,但中都城危在旦夕,宣宗已經沒有精力去處理王守信,只好草草將其革職了事,然后又派使者出城去跟蒙古人談,請求兩國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