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人情世故,多有不達者,曰:蠢;對于人間冷暖,多有不知者,曰:暴;對于人情洶洶,多有失察者,曰:愚。
你我以身體為載,以性命為水,在人間各處流浪。或功成名就,或籍籍無名,或夭夭為逃,終落得一地白雪,鳥食盡而飛。什么愿景,什么情義,什么夢想,都不抵落寞時,家人一雙熱切的眼,愛人一個安慰的吻,朋友一杯溫烈的酒。
靠得住的,始終是至親至近的人。
對于這句話,劉備同志感悟很深。
因為,陳登不見了。
叛徒!人家是徐州太守的時候,喊人家劉師,現在新人勝舊人,你就不見蹤跡了。
劉備深深嘆了口氣:也罷也罷,靠得住的,始終是至親至近的人。
這一次,劉備想錯了。陳登沒背叛劉備,因為,他壓根兒就沒跟隨過劉備。既然沒有跟隨過,又何來背叛之言?不過,陳登的確崇拜劉備,因為他有一個很有學問的老爹,叫陳珪。
我們知道,東漢末年的士,忠君思想十分濃烈,劉備不僅是漢室后裔,為人還十分忠義。通過孔融之口,劉備成了士的新生代偶像,所過之處,無不是鮮花與掌聲齊飛,酒水和美人共一色。名聲不是大,那是相當大。
而陳珪,就是一個士。
對于古人,尤其是有學問的古人而言,都是特別重視家教的。因此,陳登與其父一樣,學問好、人品好,更關鍵的是,他對東漢政權有一片赤誠之心。
陳登,字元龍,今江蘇漣水人。
少年時代,因深受其父陳珪的思想影響,陳登對閱讀非常熱衷,且能寫一手漂亮的文章。?
二十五歲那年,陳登被舉為孝廉?,擔任東陽一縣之長,正式踏入仕途。
在任期內,陳登愛民如子,撫恤孤寡老幼,被人所稱頌。陳登這個名字,也迅速傳入徐州牧陶謙的耳朵中。
漢末天下大亂,人禍的起因,便是天災。天下大旱,陶謙想安撫民眾,又害怕手下官員趁機斂財,好事變成壞事。所以,他想到了為官清廉的陳登。
陳登也不客氣,安安穩穩的坐上了典農校尉,專門管理農業。
時間快進到興平元年,這一年,曹操三伐徐州,讓陶謙苦不堪言。此時的陶謙已經六十二歲,步入耳順之年。本來身體就虛弱的老人,是不大可能經受住戰爭的洗禮。因此,在曹操第二次征伐徐州后不久,陶謙就去世了。
在去世之前,陶謙決議讓劉備領徐州牧。劉備雖然心底想要,但徐州實在燙手,保不齊曹操再來一次。所以,劉備連連拒絕,說不符合法制。
陳登認為,劉備為人忠義,且具備一定的軍事領導能力,定然可以保住徐州,因此,便規勸劉備隨了陶謙的意。
他說:“俺們這噶都是徐州人。”
呸!
陳登說:“縱觀天下風云,漢室有被傾覆???????????之險。劉師為漢室之后,不為徐州考慮,也應該為漢室考慮。”
劉備撇撇嘴,說的倒是輕巧,曹操一來,殺的是我,又不是你和你們!
見劉備不語,面露難色,陳登繼續道:“??大丈夫活于人間,當立功、立事、立言。立功者,無一地豈能行?立事者,無一兵豈能成?立言者,無一績豈能奉?但凡青史留名者,細細數來,哪一個不是遵從這一規律?而這徐州,正是劉師三立之本。當然,元龍深知劉師之心,恐天下人誤會劉師強奪徐州牧的位置,失信于天下,失信于漢室。然,劉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劉備哦了一聲,道:“愿聞其詳。”這句話的潛臺詞是,看你怎么坑我!
陳登清清喉嚨,為了徐州,為了民眾,他決定要好好教訓一番劉備。
“劉師可知曹操用意?”
劉備不假思索的回答道:“玄德自然知道。”
陳登點點頭:“沒錯,徐州富庶,為兵家必爭之地。既然曹操如此中意,為何劉師????卻不肯領徐州牧?”
劉備眉頭緊皺,心中想到:陳登啊陳登,你是真的不知,還是裝作不知?曹操軍隊多少,謀士多少,大將多少,我劉備軍隊多少,謀士多少,大將多少?幾無可比性。這曹操又不喜歡按套路出牌,常常將其敵手打得葷七八素,我怎是他的對手?除非...。
陳登見劉備臉色越來越難看,知道他在深度思考,權衡利弊。面對劉備在軍事上的自卑感,陳登決定利用劉備這種自卑感,輕輕敲打一下,于是道:“我知劉師所想,徐州軍隊過少,即便劉師善于運籌帷幄,終究一拳難敵四手。因此,元龍不才,恰好認識一個良人。”??
“誰?”劉備急不可耐的問道。
陳登微微一笑:“汝南袁氏長子,袁紹,袁本初。”
陳登的這句話,讓劉備放下心來。
自己之前不肯接受徐州牧的位置,就是因為沒有靠山。現在好了,背靠“四世三公”的袁紹,總算有了底氣。果然,還是大樹底下好乘涼啊。
陳登再言:“元龍不日便寫信一封,求得本初認可。”
劉備點點頭,道:“能得到本初認可,玄德將萬死不辭!”
???????在寫給袁紹的信中,陳登將劉備好一番夸獎,最后表明態度:“輒共奉故平原相劉備府君以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歸。”這么一種深明大義的行為,袁紹也不好意思拒絕。更何況,袁家與陳家同朝為官多年,也算是世交,面子還是要給的。
在回信的內容上,袁紹認同了陳登的主張,支持劉備當徐州牧。
這簡直比天上掉餡餅還讓人高興!劉備歡歡喜喜的領了的徐州牧,重用陳登????,成為一時佳話。
可惜,福無雙至。兩年后的建安元年,呂布兵敗曹操,逃難至徐州。劉備為了維護自己忠義的名聲,不顧他人之言,強納呂布,并將徐州拱手相讓。
呂布害怕劉備再奪徐州,將劉備趕走,全面掌管徐州各項事宜。
而陳登留了下來。???
他之所以留下來,不是后人說的,什么見利忘義、兩面三刀,而是想趁機解決掉呂布。
這是一個危險的計劃。
潛伏,即地下工作者。這樣做,雖然利于后世小說家發揮想象,但從自身出發,若無超高演技和能言善辯的技巧,???還是老老實實的做一個任命官員的好。
陳登有這份自信,也有這個能力。
從此,陳登不再是陳登,他叫余則成。??

聞風
對于陳登,人們很有些誤會。這幾章,就著重講講他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