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四點,失眠的余韻仍纏繞身畔,昨夜那顆咖啡豆的余威,似有著說不盡的綿長后勁,攪得我輾轉反側至四點才眠,又在七點被拽入清醒。望著天花板上光影流轉,我慶幸自己果斷放棄了原定乘地鐵的行程,直接叫了網約車奔赴杭州博物館,免去了折騰與耗時。
踏入博物館的剎那,時空仿若倒轉。杭州博物館分為北館和南館,北館以“珍藏杭州”為主題,series展出了杭州歷年出土文物精品、杭州不可移動文物、館藏書畫精品、館藏文房雅玩珍品等專題。其中“物華天寶—杭州出土文物精品陳列”展廳,按時間順序與時代主題,分為“襟山帶湖:新石器時代的杭州”“杭州的窖藏:瓷器·銅錢·銀元”“向江而生:杭州的海塘”三個單元,聚焦于考古文化、窖藏遺存與古代公共工程,展出的龍泉窯青釉刻纏枝牡丹紋瓷鳳尾瓶等文物,令人嘆為觀止,這些珍貴的出土文物見證了杭州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意匠生輝—杭州不可移動文物縱覽”展廳,通過圖文形式展示了杭州的古建筑、古墓葬、古遺址等不可移動文物,涵蓋了石器時代至民國各個時期,涉及到所有地面文物門類,讓人感受到杭州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翰墨丹青—館藏書畫精品陳列”展廳,展出了明末清初“武林畫派”創始人藍瑛的代表作《層巒秋色圖》等眾多珍貴書畫作品,體現了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成就。“閑情雅致—館藏文房雅玩陳列”展廳,陳列著明清時期杭州文人留下的精美文房四寶,如“任伯年”款象牙大毛筆、“徐三庚”款紫檀木筆筒、“鹿原”款端硯等,展現了中國傳統文人的儒雅精神與藝術品位。“方寸之間—館藏郵票陳列”展廳,通過一枚枚小小的郵票,展現了杭州的歷史變遷和風土人情。
南館則以“最憶是杭州”為主題,system展示了杭州歷史發展、文脈傳承、人文精神的敘事性展覽,以城為主體,以史為脈絡,以人為線索,以“感受杭州”為核心,塑造了杭州的整體個性,演繹著杭州的故事百態,洋溢著杭州的清新文藝。展廳面積 3000平方米,展線長度 820米,展示文物近八百件。從“尋蹤跨湖橋”單元的獨木舟和稻米標本,到展現南宋盛景的文物,再到近現代的街區演變和市井百態,全面呈現了杭州八千年文明史和五千年建城史。
參觀完北館和南館,我緩步踱出博物館,陽光傾灑在定安路,暖意融融。走進麥當勞,巨無霸的香氣混著歷史的沉韻,在舌尖交織出奇妙的滋味。餐畢漫步至東安路站,踏上返程的地鐵,思索著方才的所見所感,那些歷史的碎片,在腦海里漸漸拼湊完整。
出了金沙湖站,公交站臺的網約車已在等候。望著車窗外漸馳漸遠的街景,我心緒難平。杭州博物館與陜西歷史博物館,恰似兩面鏡子,映照出大唐與南宋截然不同的軍事風貌與命運走向。而今,歷史塵埃落定,那些戰馬的嘶鳴、朝代的興衰,都化作了博物館里靜默的訴說,供后人憑吊、思索。
車行片刻,我的思緒卻飛向了更遙遠的過往。公元 1276年,元軍兵臨臨安城下,南宋朝廷一片混亂。太皇太后謝道清在朝野壓力下,遣使向元軍獻上傳國玉璽,厓山之戰,宋軍戰敗,陸秀夫背著宋少帝趙昺投海自盡,南宋覆滅。趙昰做皇帝以后,元朝加緊滅宋步伐。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福州淪陷,宋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直奔泉州。蒲壽庚投降元朝,張世杰搶奪船只出海,南宋流亡朝廷只好去廣東。宋端宗準備逃到雷州,不料遇到臺風,帝舟傾覆,宋端宗差點溺死并因此得病。左丞相陳宜中建議帶宋端宗到占城(今越南南部),并自己前往占城,但后來二王數次召其回來都不返,最后逃到暹羅(今泰國),死在那里。
文天祥在和談期間被伯顏扣押,但陳宜中和張世杰則趕在元軍進城之前帶領部分南宋皇室逃出臨安。之后文天祥借機逃脫,與宋廷殘余會合,又在東南沿海地區進行了差不多 3年的抵抗,直至崖山之戰陸秀夫背著宋少帝趙昺投海,南宋完全滅亡。宋少帝趙昺蹈海后,遺體被當地漁民發現,埋葬于深圳。如今,深圳還留存著少帝墓遺址,成為南宋末年悲壯歷史的見證。
文天祥在崖山海戰后,繼續在廣東組織抗元力量,但最終兵敗被俘。他堅貞不屈,拒絕投降元朝,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最終英勇就義,用生命詮釋了忠誠與愛國。
這一段段歷史,如同波瀾壯闊的長卷,在眼前徐徐展開。南宋的覆滅,是軍事力量薄弱的必然結果,也是歷史長河中令人痛惜的一筆。那些英雄人物的事跡,卻如同星辰,穿越時空,依然閃耀著不朽的光芒。
車窗外,深圳的街景飛速后退,我的心卻停留在那段悲壯而又偉大的歷史之中,久久不能平靜。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朝代更迭,英雄長逝,唯有精神,永不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