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獅艾珞也把握住了這個機會,只見母獅艾珞健步如飛的沖了出去。
直接就鎖定那只掉隊的疣豬幼崽,母獅艾珞加速跟進,一口就咬住了疣豬幼崽。
脖頸處的疼痛,讓疣豬幼崽痛苦的嚎叫,希望引起疣豬媽媽的注意。
疣豬幼崽并沒有堅持到疣豬媽媽的到來,沒有過一會疣豬幼崽就再也沒有了呼吸。
反應過來了的疣豬媽媽,瘋了一樣的向母獅艾珞沖了過來。
母獅艾珞猶豫不決,不想輕易放棄到嘴的食物。
當母獅艾珞猶豫不決時,疣豬媽媽已經發起了沖鋒。
面對生與死的抉擇,母獅艾珞還是放下了疣豬幼崽的尸體,一個左側跳,擦著疣豬媽媽的腦袋險之又險的,才躲過了疣豬媽媽的沖鋒。
疣豬有兩顆讓人望而生畏巨大的獠牙,讓擁有兩顆巨大獠牙的疣豬沖鋒是很危險的。
稍有不慎沒有躲掉沖鋒,就會被兩顆巨大獠牙頂個腸穿肚爛,傷勢嚴重到這種程度,往往離死亡就不遠了。
還好母獅艾珞暫時放棄眼前的利益,選擇了左側跳躲避沖鋒。
不放棄疣豬幼崽尸體剛剛那種情況,母獅艾珞是躲不掉疣豬媽媽沖鋒的。
疣豬媽媽又一次發起了沖鋒,母獅艾珞面對這次沖鋒從容不迫,很輕松的躲掉了。
母獅艾珞選擇暫時遠離,因失去幼崽而發瘋的疣豬媽媽。
多天沒有進食的母獅艾珞,體能遠遠沒有正常情況那么好。
捕獲疣豬幼崽和躲過第一次沖鋒,體力已經下滑一些了。
現在不趁著還有一定的體力遠離疣豬媽媽,哪怕之后都每一次沖鋒都能躲掉,但是沒有體力后,母獅艾珞只能等待死亡。
面對發瘋的疣豬媽媽,母獅艾珞選擇了暫時退讓,暫避鋒芒。
母獅艾珞在不遠處的一個土坡上,四處張望,看一看有沒有其他動物。
環顧四周一圈,并沒有發現其他動物,也放下心來。
只見疣豬媽媽走到了疣豬幼崽的身邊,伸出舌頭,在疣豬幼崽身體上清理著傷口。
當疣豬幼崽傷口都清理完了,疣豬媽媽并沒有看見幼崽站起來,還用自己的腦袋去頂疣豬幼崽的尸體,希望他能站起來了。
疣豬媽媽多次嘗試無果,她并沒有放棄,還在努力嘗試著,但往往都是徒勞無功的。
疣豬媽媽最后無奈的放棄了,悲傷的望著自己的幼崽,伸出舌頭在清理起疣豬幼崽的傷口。
當傷口清理完成,疣豬媽媽慢慢的離開了自己的幼崽尸體,離開了這片傷心之地。
母獅艾珞太久沒有進食了,早已經迫不及待的開吃起來。
母獅在幼崽沒有開吃肉之前是不會叼這食物回棲息的地方,一是會消耗掉自身體力,二是會吸引了其他食肉動物,會對幼崽產生威脅。
母獅艾珞也終于吃上了,這三天的第一口飯。
這只疣豬幼崽大概有25公斤,這并不能讓母獅艾珞吃的很飽。
一只母獅能吃掉自身體重五分之一的肉,母獅艾珞之前體重是有170公斤。
母獅艾珞享受美食時,卻不知道自己幼崽卻面臨著生死危機。
李飛在母獅艾珞離開后,就肩負起保護弟弟妹妹的重任。
在周圍四處觀察,發現任何風吹草低,李飛就會進入警戒狀態,就這樣平靜的度過很長一段時間。
直到之前不久,在右后方灌木叢中,傳來“沙沙沙”聲。
李飛精神緊繃,身體止不住的顫抖,而這是面對未知生物的本能反應。
李飛知道現在太過于弱小,草原上都其他弱小一些的掠食者,都能要了他的小命。
一只棕色的兔子一下就竄了出來,竄出來時過于慌張,沒有注意前方道路安全,一頭撞死在猴面包樹樹下。
李飛仔細觀察,這只兔子應該是非洲草原野兔,但他的體型又太過于大。
都快趕上李飛前世所看見的最大兩大兔類了。
巨型海棠兔俗稱荷達特兔、熊貓兔,產于法國,幾乎是完全的草食動物。大型海棠兔體重:8-11公斤。
巨型花明兔原產于比利時,巨型花明兔體型十分龐大,耳最少有14.6cm,身長最少有50cm,記錄上最重的巨型花明兔有12.7kg,他們全身長滿肌肉,而毛則十分濃密及有光澤。巨型花明兔的標準體重是6公斤,最重可達到13公斤。
這也是李飛最疑惑不解的地方,這明明是典型的非洲野兔,但是卻有不屬于非洲野兔的體型。
右后方又一陣“沙沙沙”聲傳來,一只淺棕色野兔竄了出來,眼看著又要撞死在猴面包樹樹下。
那想一個死亡變速,對對直直向短尾沖去。
以這只非洲野兔的體型,整整大了短尾一圈多的體型,這一撞,撞實了短尾就危險了。
沒辦法,現在的幼獅太過于弱小,也只有李飛現在遠超同齡幼獅的夸張體型,挨上這樣撞擊才能沒事。
現在李飛才八天大,但是他的體型比這只非洲野兔還要大上一圈。
李飛來不及多想,狂奔起來,速度越跑越快,現在的速度是不能趕到短尾身邊,擋下這一撞擊了。
眼看著馬上就要撞到短尾的非洲野兔,李飛靈機一動,不能處理危險,就處理制作危險的動物。
李飛稍微改變了一下方向,猛的一頭撞到非洲野兔的軀干上。
非洲野兔被撞飛到了猴面包樹樹身上,死掉了,猴面包樹雙殺。
但危機還沒有解除,能追趕兩只體型巨大的非洲野兔到處跑,那一定是同體型的頂級掠食者。
甚至胡狼、野狗、非洲二哥鬣狗、蛇類都會捕獵兔子。
李飛絲毫不敢大意,全神貫注右后方的動靜。
沒有過一會,右后方傳來了窸窸窣窣的聲響。
這是蛇類爬行發出的聲響,李飛暗道不妙,祈禱不要是黑曼巴這樣劇毒蛇類。
爬出來的是一只,鼻端上的尖長鱗角,形狀如犀牛角的蛇類,體長在一米三左右。
李飛見過這種蛇類,是叫犀咝蝰,是蛇亞目蝰蛇科蝰亞科咝蝰屬下的一種毒蛇,主要分布于西非及中非地區。
犀咝蝰是伏擊型獵者,平日不常四處移動,只會選擇一個理想的埋伏地,然后等待獵物自投羅網。
當犀咝蝰感到饑餓了也不會離開生活的地方,而這一只犀咝蝰不僅離開生活的地方,還主動捕獵,這一點超出了李飛的知識面。
但這也是一個好消息,犀咝蝰行動緩慢,是向前方或兩側發動快速的咬擊,而且并不會將身體緊縮以向對手發出咬擊前的預警。
李飛只要稍加注意,并不會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