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丈河渡口,坐上大客船,我以為會直接坐船到登州。
沒想到是我想差了,這期間還經過幾個水域,什么五丈河,廣濟河,最有趣的是還經過了一個水泊,丫鬟煞有介事的告訴我,這個水泊相傳大概有八百里水泊。是當年流民水師駐扎的地方。
據當地的人說,這個水泊,想當年是流民四十萬水師駐扎的地方,后來情勢不濟,流民的水師也覆滅在這個水泊當中,不過還有的人說,這四十萬水師,載著黃王孔獻策之流,東渡大海,尋找海外仙山,神奇法術,以求東山再起。
還有的人說的有鼻子有眼的,說想當年被黃王侄子殺的黃王一家老小,都是黃王找來的替身。真正的黃王一家老小,都悄無聲息的轉移到了這水泊當中,和四十萬大軍匯合,登船出發遠渡大海。
還有的人說,想當年軍師孔獻策,為什么在京師突然消失,就是因為當初流民情勢不好,孔獻策才想出了金蟬脫殼,隱秘逃遁,還像上次陳州大戰一樣,流民的主意精銳,都坐船早逃大海里邊了。
不認識的管家,又繼續對我們說,其實也不是空穴來風,想當年這流民水師的主帥,就是軍師孔獻策的親姨夫,在流民隊伍中,號稱黃金龍王之稱晉破船。
我倒是聽三桿子對我提起過,這個所謂的晉破船。也正如這個不認識的管家所說的,這晉破船倒是軍師孔獻策的姨夫不假,只是不是親姨夫,而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一個姨夫。
說來這晉破船,老家就在蓬萊縣,孔獻策的姨夫是屬于遠嫁,自然在夫家地位不高。至于為啥遠嫁?別說三桿子了,就連軍師孔獻策,都不知道他這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小姨,為啥要遠嫁?
其實這晉破船,也是老實巴交的厚道人,只是有些貪財,在流民隊伍里才有了,黃金龍王的稱號,后來黃王看在軍師孔獻策的面子上,才封了這晉破船為黃金龍王的稱號,掌管流民隊伍里的,四十萬水師,是流民隊伍里的水師大都督。
貪財或許是,窮怕了的緣故。
這晉破船,唯獨喜愛黃金,所以黃金龍王也不是白叫的。
這晉破船雖然是老實,不過卻不是種地營生,而是在海里憑借打漁為生。
老話說的好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晉破船在沒起事之前,就是在蓬萊海域打漁為生。家境談不上富裕,只能說剛剛溫飽。這在軍師孔獻策的幾個老表身上,體現的到淋漓盡致。
原來這晉破船的幾個兒子,也就是軍師孔獻策的,幾個老表,各個都到三十多了還沒成家。和軍師孔獻策的家境,是沒法比的。
后來晉破船眼瞅著,日子實在是過不下去了,又聽聞中原鬧起了流民,就索性在蓬萊縣也鬧起了流民。
后來流民勢大,尤其是軍師孔獻策,掠地至瑯琊。附近大小山匪海盜,望風而降。這晉破船就是其中的,一小股海盜。
軍師孔獻策,在大宴前來歸順的匪盜的時候,這晉破船在角落里,看著坐在帥案上的軍師孔獻策,在向其它的流民一打聽,這才攀上了關系,和軍師孔獻策套起了近乎。
軍師孔獻策,原本也是想著拉攏各地的匪盜入伙,樹立起自己的威信,畢竟流民逃竄至山東境內,根基不穩。在加上翼王的山東勢力,所以軍師也就起了拉攏結交的意思。
再至說起了家譜,黃王才隱隱約約的想起,自己真有這么個小姨,遠嫁只很遠的地方,他小時候一二歲的時候,這小姨還回來過一趟,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去吃過大席,當時他這個不要錢的小姨夫,還拿回來了他們當地的特產,新鮮的大生蠔,蘸著蔥姜蒜汁,哪叫一個香。
所以這軍師孔獻策倒是想起來,自己確實有這么一個遠嫁的小姨,只是親不親孔獻策自己都鬧不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