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桿子對我說,就待他過幾天。
略有所思想要詢問,當年老皇帝和國師說話的內容,因何而挨了板子的時候?
三桿子也沒想到,那個太監竟然離奇的失蹤了,后來才聽人說是宮里的程大伴,言說小宦官酒后失德,罔論先皇是非,已經被杖斃了。
說來這個程大伴,當時也是因為他三桿子心軟,留了這個程大伴一命,反倒又釀了禍患,為此三桿子自罰連降三級。
我見三桿子不愿意,提起這個程大伴為禍的原因經過,想來也不是啥好事。
三桿子許久,才嘆了一口氣。
向我說了句,鯤鵬未飛之時,凌云未長之前,混跡鴨鵝蓬蒿之間,誰又能慧眼識人呢?
過去老話說得好,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千里馬固然稀少,識得千里馬的人就更少。
這程大伴未露反跡之前,哎,啥也別說了,他三桿子這輩子看人,唯一看走眼的一次。
我聽了就更好奇了,想問三桿子具體的啥事兒?
我見三桿子欲言又止的樣子,就不好意思,再問三桿子了,想來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兒,要不依三桿子的性格,早就憋不出告訴我了。
我以為三桿子,不會再提起這個所謂的程大伴,沒想到三桿子嘆口氣,繼續對我說,說起這個程大伴啊,想當年是和黃王一起參加考試的同窗。
據程大伴自己告訴三桿子,程大伴老家是山東人士,父母是經商也算小有富裕。
程大伴以前叫作程亞男,在家里排行老二。
家里對程大伴也是從小嬌慣,想讓程大伴走科舉當大官之路。
可這個程大伴是心高氣傲,眼高于頂總想著出名天下知。
據他程大伴自己言講,想當年他曾和黃王一起參加過科考。
黃王是沒考上,他程大伴是因為年輕氣盛,在科考前幾天,他因為寫了三篇小作文,得罪了當時的權貴,這才因言獲罪。
程大伴說他當時他眼瞅著,要被權貴誣告推出去斬首,是新皇那時候還是太子的時候,看中了他程大伴,這才僥幸活了一命,可死罪當饒,活罪難饒。
被判了宮刑,又因為他程大伴,感激新皇也就是當時的太子的不殺之恩,這才死心塌地地跟著當時的太子。
又因為程大伴,當時跟著太子的時間長了,再加上程大伴人也聰明,就從當初的小太監,混到了程大伴的地步。
再加上新皇在西北大營登基稱帝,程大伴有從龍護駕之功,新皇論功行賞,程大伴被評為中興十大功臣,排名位列凌煙閣第十位。
后來豬頭元帥和烏鴉大王霍亂京師,待得三桿子率軍平定。
三桿子心想跟著,新皇的老人沒幾個了。
再加上程大伴,也是跟著新皇幾十年了,就網開一面沒治程大伴的罪。可誰曾想,就因為三桿子的一時心軟,險些釀成大禍。
哎,這些事不說也罷,說來說去都是他三桿子的錯。
其實他三桿子想的這個程大伴人心是不壞的,只是想出名想魔怔了,畢竟也是跟著新皇的老人了,哎。說來說去還是他三桿子的錯。我見三桿子如此自責,剛想安慰三桿子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