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臨洮
營帳之中只剩東方曜一人,他將收到的兩封焰靈姬寫的書信拿出來,又拆開來看了一遍,想了想,攤開執筆,準備再寫一封回信,出征月氏之前寄出去。
蒙恬還在盡職盡責的巡視營地,看到做的好的會停下來勉勵一番,做的有瑕疵的地方,也會嚴肅認真的指出來,讓他們當面整改。
韓非回到自己的營帳后,拿出蒙恬在他進入軍營的第一天就交給他的,軍中管理條例一書,再次認真閱讀一遍,偶爾還會停下來沉思一會兒。
墨鴉與白鳳還在努力的認字,遇到遺忘了的字,還要去向他們二人專屬的教習請教。
數萬人的大軍,每個人都在履行屬于自己的職責。
……
第二日,休息一夜過后的大軍,重新整裝出發,在蒙武提前派來的斥候帶領下,于午時前到達臨洮。
臨洮,秦長城的起點,屬于秦國的西部邊陲重鎮之一,與青藏高原上的羌人接壤。
青海附近的羌人雖然也時常騷擾秦國的邊境,但是因為他們自身所處的環境限制,導致實力不強,對于秦國的威脅有限,所以在臨洮這里的長城修建好之后,這里的駐兵就逐漸減少了。
再加上月氏人的崛起,以前活動軌跡包括河西走廊的羌人不斷被擠壓生存空間,實力大減,很多時候不得不合秦國合作,以應對月氏人對他們的侵略。
羌人的衰弱和月氏人的強盛,導致了秦國的兵力部署重心的轉移,在與月氏人的數次摩擦中,秦軍奪取了蘭州一線,占領了整個蘭州平原,并在那里修建了城池,被嬴政命名為金城。
金城,取自韓非的用人篇:不謹蕭墻之患,而固金城于遠境,意指這座城池固若金湯。
金城建成之后,一改往日秦國被月氏襲擾的境地,月氏的騎兵無法越過金城去襲擊境內的秦國民眾,而攻打高大的金城,月氏人又沒那個實力,而秦國又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徹底對月氏動手,一個想打打不下來,一個暫時不想打,也沒有實力打,雙方就這樣僵持下來了。
雙方都因為暫時消滅不了對方而息兵,月氏人由于占據了河西走廊,能夠和西方諸多國家聯系,地理位置注定了他們在商業上的發展,加上秦國這幾年放開了一部分對商業的打壓,又沒有發動大的戰爭,商業發展迅速,民眾的財富也在不斷增多。
手中的錢財變多了,自然是要消費的,民以食為天,首先要改善的就是伙食,在嬴政親政后的幾年,秦國民眾的肉食消費增長迅速,尤其是羊肉。
但是羊是要時間長大的,其它的家禽一時間也取代不了羊的地位,面對缺口不斷增大的肉食,以游牧為主的月氏就進入了嬴政的視野。
游牧民族對于天災的抵抗能力是很差的,一旦遇到天災,牲畜大量死亡,往往就會演變成人禍。
抓住這個特點,再加上秦國農業生產技術的格新,農業產量不斷變高,在相國昌平君的主持下,秦國同月氏達成了糧食換牛羊等牲畜的協議,而金城就是交易地所在。
經過幾年的發展,金城交易中心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交易的物品也從一開始的糧食和牛羊,不斷增加種類,包括但不限于秦國的鹽、酒類,月氏從西方帶來的各種瓜果蔬菜等種子,稀奇的珍惜動物之類。
這幾年的河西走廊的情況,變成了月氏與秦國一邊做生意,一邊不斷打壓周邊的羌人、烏孫人等,而秦國則是不斷的秘密幫助羌人和烏孫人,挑起他們與月氏人的仇恨。
貿易的繁榮從來就沒有打消過嬴政以及秦國上下對于河西之地的渴望,區區胡人,何德何能占據河西走廊這片膏腴之地。
嬴政謀求河西之地,不僅僅是為了開疆拓土,更重要的是打通與西方的交流,雖然天下還沒有統一,但是也不妨礙尋個機會,先奪下這處重要的交通要道。
而且河西走廊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擁有眾多平原和綠洲,既適合畜牧業也同樣可以發展農業,可以說拿下河西走廊,對于秦國只有好處。
早在嬴政登基之時,東方曜就與他討論過河西走廊的問題,在親政之后,更是將想法付諸實踐,首先做的就是拿下蘭州平原并修筑金城,堵住了月氏人的南下之路。
月氏人的南下之路被斷,嘗試多次攻取金城失敗后,不得不接受了同秦國和平貿易。
南下無門,月氏人一邊同秦國做著貿易,一邊向其余三個方向出擊,憑著貿易帶來的實力提升,月氏在與周邊的羌、烏孫以及匈奴等胡人的爭斗中屢屢占據上風。
以前是無暇顧及月氏,現在國內穩定下來,同其余六國的關系也因這幾年戰略的調整,開始以收買對方高層為主的原因而緩和了下來,收拾他的時機已經成熟。
“蒙武將軍現在是在金城嗎?”
在臨洮的臨時軍營內安頓好后,東方曜將蒙武派來的聯絡官喚來,詢問起最近幾日的情況。
“是的,蒙武將軍正在金城整頓軍務,沒辦法親自前來迎接。”
聯絡官老老實實的回答,他不太了解東方曜,擔心主帥蒙武的做法會引起東方曜的不悅,所以回答時還小心翼翼的看著東方曜。
“月氏人有何反應?”
東方曜可不知道他心里的想法,現在首先要弄明白的,是月氏人的反應。
“還不清楚具體的情況,但是有跡象表明,有些部落正在向他們的王帳集結,蒙武將軍正加派人手去探查,一有消息會立馬送過來。”
聯絡官將他知道的自己蒙武叮囑他的話,全都說了出來。
“我們這次是以羌人求援的名義出兵,月氏有所防范是必然的,但是他們是不會知道我們的具體行動計劃以及目標的。”
東方曜分析了一下現在的情形后,心里有了決斷。
“我們明日出發去狄道,在那里等蒙武將軍的消息。”
“李校尉。”東方曜對蒙武派來的聯絡官說道:“你給蒙武將軍去信,告訴他我們這里的情況,我會在狄道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