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與遺書
我常罵自己為傻子。不是指著自己鼻子,大聲喊罵那種。而是,在夜晚父母都熟睡之后,自己把頭蒙在被子中,偷偷抽泣,內心小聲咒罵。
至于為什么這樣做呢?原因比較復雜,且曲折離奇。
小時候,大概七八歲?我也記不清了,反正是讀過不少書,看過不少電影、電視劇,初次接觸了“浪漫主義”與“英雄主義”,認為自己要做一個既“英雄”又“浪漫”的人。這個“認為”如今看來,本身就比較傻。。。。。。那是某一年春節,與同小區的小伙伴們玩鞭炮時,一個家伙提議,我們等汽車進院子大門時,把鞭炮扔到車底下吧。大家齊齊點頭。如今看來,這個想法就比較二。。。。。。于是,大伙在寒風中,在雪地里,嘚嘚瑟瑟,激動又緊張地等來了一輛桑塔納。小伙伴們都慫了。我一看,到我發揮“英雄主義”的時候了!我拿起一個炮仗,點著了沖到車后,就扔到車下了,隨后一揮手,大家在我的指揮下,作鳥獸狀,一哄而散。倒車的大叔在我出現在車后時,就急忙剎住了車,打開車門,下了車。而我們早就跑得沒影了。大叔只好大罵,“小兔崽子!不要命了啊!”逃回家中的我,必須將這“英雄事跡”如實報告給母親。母親大發雷霆,罵道,“你是不是傻!啊!去給人家道歉。”于是,我知道這事做錯了。灰溜溜下了樓,事發地空無一人,只好灰溜溜地又上了樓,稟報給母親。母親邊做飯邊抱怨,“怎么生出你這么個傻玩意。下回見到人家再道歉吧。下回不許這么干了!知道嗎?”“知道了。”我耷拉著腦袋回了臥室。突然想到,這不正好是發揮“浪漫主義”的時候嘛!既然,大叔在院子里大罵了,那么,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給他道歉嘛。于是,我打開窗戶,迎著寒風,大聲喊道,“對不起!”我媽從廚房拎著菜刀就沖進了我的臥室,把窗戶重重地關上后,大罵道,“你是不是腦子有病!”
于是,我就覺得自己確實是個傻子。傻到居然把藝術加工挪用到了現實中。傻到我媽不教我正確做法,我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只會模仿書本與電視中的錯誤示例。但,也有好處,至少我從那之后知道了虛幻與現實的區別。
當然,人是不可能輕輕松松明白一個道理的,也不可能因為一件事就清楚地認知自己的。我當然也不認為自己是個傻子。于是,在我父親下了班回家,晚飯的飯桌上,我媽將我的事跡又講述了一遍。我爸長嘆一口氣。而我,當然因為不認同我媽對我的看法,在哭泣。我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人要常常反思自己,想一想自己做得對不對。”也許,是因為他喝了酒,也許是因為他說得時間太長而且有很多我不理解的詞語,于是我就記住了第一句。。。。。。
那一晚,我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到底是不是一個傻子。顯而易見,思考方向從開頭就錯了。而這個深刻的、復雜的自我認知問題,一直陪伴著我到大學。那一晚,我得出的結論是,也許我確實是個傻子。而且,我媽也很認同我的看法,常常會不加掩飾地暴露出自己的想法。
一個人,別人都說你漂亮或者帥,你父母說你丑,你會懷疑,是不是別人都在騙我呀。別人都說你聰明,你父母說你傻,你會懷疑,別人是不是在客套呀。而,當你前五六年都是在別人夸獎你聰明的聲音中度過,在第七年突然有人告訴你,你其實是個傻子時,你是很難說服自己承認自己是個傻子的。但是,父母是不會騙你的。于是,我陷入了長久的“攻守戰”中。
這種“攻守戰”是很耗精力與體力的。因為,你不僅要自己在心中不斷地辯論,還要通過在床上不斷打滾、咬被角、捂嘴以壓制怒吼的情緒。最后,實在是耗不下去了。我便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殺了自己不就完了。于是,經過一晚的艱苦斗爭,通過各種簡單粗暴的處決,我成功把以前的自己埋葬在了自己的內心中。當然,我還給他立了個碑,碑文也很簡單,“一個自以為是的傻子。”
但是,遺憾的是,這家伙死前連一封遺書都沒留下。
經過那次戰斗,我成長了。不張揚、不傲慢。變得穩當了。但是,母親仍然覺得我傻,比同齡孩子傻得多得多。最明顯的證據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做對的題,我居然錯了。所以,我不得不再次拿起屠刀。但,這次,允許受刑者在死前留下一封遺書。寫完了就咔嚓。當然,我會讀一遍這家伙的遺書。看完之后,只有一個感想,“這寫的什么玩意。”
如今,我已拿不動刀了。我對這一切的態度也變成了,愛咋地咋地吧,累了。如果,讓我穿越回過去,回到那一晚的話,我只有一件事想辦。那就是跟我爸說,爸,你挑重點說,最好把怎么反思、反思什么、反思完怎么落實,這三方面具體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