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最后一次諫言
武士彟與李淵告別后,又對李世民說:“陛下,臣去了!”
“國公……愛卿珍重!”
方才兄弟情深的一幕,也讓本是作秀的李世民心中,滿是感慨。
武士彟說:“陛下不必如此,大唐天子,當目及萬里、胸懷天下,切莫小女兒之態(tài)。那國師,雖有才能,卻不是屈居人下之人,望陛下謹慎用之。”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武士彟這個不忘舊主,被迫辭官之人,注定無法再染指權利。
這是拋去所有利益考量的諫言!
也是他最后一次諫言!
李世民拱手道:“朕記住了!”
武士彟心中有些失落。
雖然李世民說記住了,可看李世民的神情,顯然是有絕對的信心,收服國師!
他與劉莽只見過以免,可劉莽所做的所有事情,他都打聽的一清二楚。
這樣知陽謀、有陰謀的人、心嬌氣傲,是那么好收服的嗎?
若是能摒棄其乖張、多變、暴躁的性格,恐怕也是一位雄主!
這樣的人,豈會是屈居人下之人?
雖然陛下不是剛愎自用之人,但下定的決心,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改變的!
既然陛下不聽,他也不再多言。
“臣愿大唐文治武功、威服四方。臣去了,陛下保重!”
說罷,便轉身而去。
坐上馬車,揚鞭東北。
……
李世民這場秀做的極好!
開國功臣辭官回鄉(xiāng),兩代皇帝十里相送,一時間傳為佳話。
不過,也只是短暫的壓下劉莽吃人喝血、抄襲的輿論!
畢竟,長安城中不時發(fā)現(xiàn)失去血液的尸體,莫名失蹤的孩童都是鐵一般的事實!
而抄襲的事情,孔穎達已經(jīng)搜集到了確鑿的證據(jù),正在撰寫奏折!
然而,無論長安城中再怎么沸沸揚揚,也影響不到劉莽與李思慧的婚事。
一應禮儀、流程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長安縣衙方面,有了劉莽的震懾之后,各個權貴也都配合落實各項制度,畢竟連皇帝大舅哥的兒子,現(xiàn)在都還在長安城掃大街,誰還敢不聽話?
世家方面,有了劉莽的保證之后,也都極為配合。
雖然眼前的損失讓他們肉疼,可長遠的利益更讓他們眼饞。
在封建社會,有錢不一定有權,可有權一定有錢!
即便不貪污受賄,也能從合法途徑弄來足夠的利益。
畢竟,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可不是白說的。
氏族志的工作,進行的最為順利。
明顯是送福利的事兒,沒人去反對。
不過,順利只是相對而言的。
對阻止氏族志工作的裴仁軌來說,一切順風順水,可對世家來說,氏族志的評選機制,足夠讓他們頭疼了。
首先是分家,雖然是名義上的分家,可各種資產的分配,依舊讓他們頭大。
即要保證有一個能穩(wěn)拿第一,又要保證其余的盡量在氏族志上多往前排幾名,畢竟,往前一名,就能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利益。
其次,便是根據(jù)氏族志的評選規(guī)則,四處散財,置辦產業(yè),修橋鋪路、造福鄉(xiāng)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