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白狼舊事
“我不太喜歡人類,但我挺喜歡他的。”
現年三十二歲的馬丁如此說道。
各位讀者,請原諒我使用這樣一個化名來稱呼他,因為他的本名實在難以書寫。
在征得馬丁本人的同意后,他選擇用自己最愛的漫畫《瘋麻瓜馬丁·米格斯歷險記》中的主角名字,作為他的化名。
在非洲的某些地方,狼人并不像我們所想象的那樣,隱匿在大城市中。
恰恰相反,他們成群結隊,組成部落,但遺憾的是,他們并不愿意帶與外人談起自己的部落。
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對部落負責的態度,應該得到尊重。
可惜我內心深處的好奇與不安,催促著我這把老骨頭開始這段旅行。
于是在經過三個月的跋涉與尋找后,我僥幸抵達了這里。
在遇到一些不太友好的招呼后,我總算遇到了愿意與我交流的人——亨利·倪爾生,一名來自挪威的巫醫。
作為外來人,他在這個部落中得到了令我詫異的尊重,也正是他的引薦,我才得以與馬丁見面。
也正是在這兩位先生的大力支持下,我才得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拼湊起一段往事的背景圖。
它的時間跨度如此之短,但所涉及的人物如此之多。
請原諒筆者只對其中已查實的部分及相關知識進行介紹。
本書中大半內容來自羅曼·海勒提供的手記,筆者只針對部分事件進行了調查與補充。
——紐特·斯卡曼德
自從開始狼毒藥劑的研究后,達姆科斯·貝爾比已經記不清自己通過多少渠道,發出了多少懸賞。
他希望有人能為他帶來狼人的一些消息,哪怕僅僅是一些狼人內部的傳說甚至軼事,因為他手邊的資料少得可憐。
幾位愿意配合的狼人都屬于我們所謂的“不合群者”,很難為他提供不同條件下的藥物反應。
時間一天天過去,藥物的開發陷入停滯。
貝爾比先生終于憤怒地提高了懸賞金額。
于是他得到了他想要的,負責人來信,說他的任務被一個非常可靠的人接下了。
也就在三天之后,剛剛帶著一對年輕母子到此定居的貝爾廷夫人,在自家的房門前發現了滿頭白發,昏迷不醒的年輕人。
……
“所以你那個時候失聯就是因為這個?”斯拉格霍恩捧著書,面部的肌肉抽搐著,好像在強行憋著笑意,“你還有如此狼狽的時候?”
羅曼抽了抽眼角,黑著臉說道:“這事兒誰問誰死。”
“好好好,不問了。”斯拉格霍恩顫抖著繼續翻閱。
……
但萬幸,經過好心的貝爾廷夫人的救治,年輕人很快恢復了健康,一頭白發也奇跡般地恢復了本色。
但人們都驚訝于他來時的發色,再加上他表現得與其他落難到此的狼人并無不同,于是他們選擇稱呼他為白狼。
只是大家似乎并沒有注意過,在每個烏頭草盛開的月圓之夜,對月嚎叫的伙伴中,并沒有這個年輕人的身影。
……
斯拉格霍恩大段大段地跳著文章,只看大概意思,并從中提煉一些線索。
因為這本書與其說是故事書,倒不如說是一本有關狼人的教科書。
他對這些資料并無興趣,只挑選其中有關羅曼的部分閱讀。
……
“他很快憑借自己的魔藥技巧贏得了所有人的好感。”亨利·倪爾生回憶道。
“大家都樂意和他聊天,如果你們讀過巫師與跳跳鍋……”
“他就像是那個樂于助人的老巫師?”
“不,他像那個跳跳鍋。”亨利·倪爾生這樣說道。
……
但平靜的生活很快被打破了。
外來的信使,就像一塊投入水潭的巨石,在部落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貝爾廷夫人所收養的那對年輕母子身份并不簡單,他們必須在另一伙狼人的報復和交出這對母子之中做出選擇。
部落中分成了兩派。
一方堅定地表示既然對方已經成為了自己部落的一份子,就不該如此怯懦;另一方則認為戰斗毫無意義,不如驅逐二人。
但在亨利、白狼與貝爾廷夫人三人的堅持下,他們最終還是決定留下那對母子。
事實證明,這是場自我毀滅般的堅持。
起先是一對外來的狼人兄弟開始頻繁地接觸部落。
他們對白狼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但白狼敏銳地發覺他們的目標其實是那對可憐的母子。
他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趕走了兩人,但報復也隨之到來。
據亨利的回憶來看,對方的報復只限于白狼,而并未殃及部落的他人。
這讓摸不透敵情的白狼有些束手束腳,并開始盡量避免一些正面沖突。
但還未等他的調查有結果,堪稱毀滅的打擊到來了。
這塊本屬法國殖民者的土地上,法國人留下了太多痕跡——甚至包括法國巨人。
在一個月圓之夜,當部落中的狼人借由亨利與白狼提供的一些藥水削弱自身戰斗力,以期和平度過今晚之時,十幾個如山巒般高大的家伙踏入了部落的駐地。
部落幾乎被毀于一旦,到今天還能看到當初戰斗的痕跡。
敵人帶走了年輕的母子,與巨人們一起離開了。
而從狼人狀態中恢復的眾人,也發現了白狼并非狼人的事實。
他們沒有多說什么,但顯然感覺自己受到了欺騙。
白狼沒有解釋,也沒有爭辯;只是默默地熬制著療傷的魔藥,收拾著斷壁殘垣。
第二天早上,他沒有同貝爾廷夫人告別,便面無表情地離開了。
據說他同時還帶走了一個精致的匣子,里面裝了永不熄滅的火焰。
“那應該不是古卜萊仙火吧?”
斯拉格霍恩翻過一頁,見沒有后續便抬頭問道。羅夫也很好奇地看向羅曼。
“別問,這事兒誰問誰死。”羅曼這次倒是面色從容,像是在說早餐想吃蛋撻。
只是這次輪到斯拉格霍恩的面色不好看起來。
他繼續翻閱著,或許是看到了自己關心的部分,斯拉格霍恩開始小聲地念了起來。
“我們不知道后續的故事,因為所有人對此都諱莫如深。”
“我們只知道一個月后,白狼回到部落中,帶走了貝爾廷夫人。”
“也是在那天,人們發現白狼的眼睛上多了三道傷疤。而他本人則表示,無論誰向他問起這個問題,都會得到他施展的最強詛咒。”
“夠了!”
羅曼打斷了斯拉格霍恩的閱讀。
“他們怎么會同意這種書出版?”
羅曼眉頭緊鎖著,他萬萬沒想到紐特并不是從筆記中推理出什么,而是按照上面只鱗片甲的記載,實地考察了一番。
“據我所知,他們這種大公司基本是跟魔法部統一口徑的,怎么會在這個節骨眼……”
斯拉格霍恩倒是看著“默默然圖書公司”幾個字若有所思。
“祖父同默默然圖書公司有些交情。”羅夫輕描淡寫的說著,似乎他并沒有意識到在這個時候,這樣一本書意味著什么。
“《神奇動物在哪里》就是這家公司出版的,對吧?”
斯拉格霍恩似乎在嘗試用疑問句,給羅曼一個答案。
但無論是他,或亦是羅曼,都覺得這個答案沒有一點說服力。
羅曼把《白狼往事》從斯拉格霍恩手里拽出來,連同桌子上那鮮紅的試劑瓶一起塞進了巫師袍。
“你這身上怎么跟個小倉庫似的?”斯拉格霍恩上下打量著羅曼,“你的那個箱子哪?”
羅曼無奈地攤了攤手,經過尼可·勒梅閑著沒事的一番改造后,他身上的巫師袍現在真的是個小倉庫。
并且零零碎碎的東西更多了,像是麻瓜聽診器一樣的黑魔法探測器,還有占地面積驚人,卻可以顯示敵人的照妖鏡。
只是他父親留下來的單片鏡,還在真正的尼可·勒梅手中進行修復。
煉金造物勒梅本打算證明一下自己已非吳下阿蒙,但勒梅拒絕了他。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中,他只想和夫人陪伴在一起,不想再為什么新東西勞神。
于是他選擇把半成品的納吉尼托付給羅曼,而后要走了單片鏡,他說修復這些小東西不費精力,可以當成一個閑暇時的消遣。
“如果這上面是真的,你應該聯系鄧布利多。”斯拉格霍恩疑惑地看向羅曼。
“實際上,我第一時間聯系了校長先生,但他在與勒梅先生交談過后,決定給我最大限度上的自由。”
羅曼撣了撣肩上并不存在的灰塵,“說真的,以麻瓜的方式躲開傲羅的視線來到您這,真的很難。”
“蹤絲不好對付,是吧。”斯拉格霍恩幸災樂禍地說著。
“但是如果有成年巫師打掩護就沒問題了。”羅曼指了指屋頂,“感謝您的熱心幫助。”
“可鄧布利多不應該這樣,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憑斯拉格霍恩對鄧布利多的了解,他并不是這樣不負責任的人。
放任一個自己的學生自己面對這些事情,這種事不像是他的風格。
“你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
霍格沃茨校長室內,阿芒多的畫像正盯著鄧布利多。
作為上代校長,于公于私,他與鄧布利多的關系都極為親密。
也正是如此,其他畫像無所謂的事情,他覺得自己有必要指出。
“是的,是的。但是——是什么時候,又是為什么?”
鄧布利多的眼神少有地流露出對問題的不解,與自己的懷疑。
在過去相當長的歲月中,他往往選擇用探求和思索來替代這種感情。
福克斯本來正在架子上梳理著鮮艷的羽毛,此刻卻突然扭過頭,盯著他蒼老而傷神的面龐,不高興地啼鳴起來。
它輕輕飛起,落在鄧布利多的肩頭。
鄧布利多下意識地抬起手,撫摸著它修長的脖頸。
福克斯卻大為不滿地啄了啄他的手指,似乎在埋怨什么。
鄧布利多恍然大悟,將纏在手指上的金鏈子解了下來,就是它剛剛硌到了福克斯。
這條很長很精細的金鏈子末端,連著一只小小的、發亮的金計時器。
與這塊不擰不走的計時器不同,在倫敦對角巷南側的129b號,惠滋·哈德圖書公司的鐘表則十分勤勞。
它轉了一圈又一圈,直到編輯哈德確認完時間也沒有停息。
而此時公司的正門外,暢銷書作家吉德羅·洛哈特在一個年輕人的陪伴下,準備來談自己新書在英國的出版工作。
編輯哈德先生親自接了出來。
他看到光鮮亮麗的洛哈特,和他身邊文質彬彬的年輕人,有些摸不準這人的身份。
但看洛哈特先生似乎無意介紹身邊的年輕人,他也就有了應對措施:
“洛哈特先生,讀者們都很期待您的新書。”
“是的,我也對這次的書很有信心。”洛哈特微笑著,露出自己亮晶晶的牙齒。
“但讀者們都不太理解,您為什么會選擇在法國進行新書的首發。”
洛哈特的笑容僵了一下,但他巧妙地趁機抬手整理了一下頭發,并沒有哈德先生發現。
“意外,我當時寫完書后過于興奮,簡直急不可待。”
哈德先生見洛哈特放下手后,依然保持著陽光般燦爛的微笑,便更加賣力了:
“當然,我們也很高興您選擇我們公司,我可以保證,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做好相應的工作。”
他當然敢打這個包票,不提他名字里的“哈德”,與公司名字里的“哈德”有什么關系。
也不提吉德羅·洛哈特的大名,就是暢銷的代名詞。
單單是在《毛鼻子,人類心》流行的今天,這本書就一定有很好的銷路。
作為講述一個人與變獸妄想狂抗爭的令人心碎的故事,《毛鼻子,人類心》本就是暢銷品,最近受到那起鬧得沸沸揚揚的狼人案件影響,更是一度脫銷。
天知道在這個時候,洛哈特寫出的一本,講述巫師與狼人生活的書能帶來怎樣的震動。
而遠在法國。
一本由吉德羅·洛哈特出版的《與狼人一起流浪》,正如一本普普通通的新款暢銷書般,在布斯巴頓的年輕人中傳播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