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三英戰呂布 諸侯散盟
洛陽軍營,一斥候連忙趕來,“報丞相,汜水關已丟,華將軍被人所斬”。
“華雄有負老夫所望,諸位,我將親自率軍討伐逆賊,起大軍十五萬兵發虎牢關”。
諸將皆拱手聽命,李儒緩緩而道:“丞相,尚有一人不得不慮,袁紹之叔袁隗現為太傅,倘里應外合,恐為大患…”
“此事到不可不慮啊,傳命,點兵三千,圍住滿門抄斬!”
說起來袁隗曾經也算董卓的主公,征辟董卓為屬吏,在大漢這種忠孝為主流的社會下,竟能做出這種事也是令人唏噓,不過說起來董卓又和忠孝有什么關系呢……
數日后,袁紹接到族人送來的信件,得知叔父袁隗一家老幼,皆被董卓所殺,不由怒氣攻心,昏死過去,被眾諸侯趕忙救醒。
良久手指前方,憤恨地說道:“董賊我與你勢不兩立!”
“喬瑁、鮑信、公孫瓚、孔融、袁逢、陶謙、張揚你等七路合兵一處前去虎牢關迎敵,孟德引兵接應合處”。
諸將皆跪地拱手稱是。
“兵發虎牢,誓擒董卓!”
虎牢關下,呂布率軍討戰,袁紹問道:“何人敢戰呂布?”
“我去會會這廝!”張楊部將穆順說道。
穆順挺槍直刺呂布胸口,被呂布手起一戟,刺于馬下。八路諸侯盡皆膽喪。
孔融門客武安國請命道:“我受孔北海十年大恩,今日當以死相報”。
武安國與呂布交馬十余合,被砍斷手腕,幸虧八路軍馬,齊出才得已相救。
公孫瓚雖然是以一個看戲人的身份,來看待這場會盟,他早已經知道了結局,也不想打破這平衡。
但是看到武安國這種義士險些身死,心里還是過意不去,轉瞬起身道,我來戰呂布。
隨手帶著劉關張三人,與秦瓊在陣前挑戰呂布。
但見呂布身高九尺開外,細腰扎背膀,雙肩抱攏,面似傅粉。
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體掛西川紅棉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公孫瓚舉起馬鞭,對著呂布大笑道:“呂布你這三姓家奴,也好意思站在群雄之間喧囂,我若是你,早就揮劍自刎了”。
呂布越聽越不對勁,大怒道:“我呂布堂堂大丈夫,如何稱我三姓家奴?”
“哈哈哈,你本姓呂,先拜丁原為義父,你認丁原以義父也就罷了,你居然為了一匹赤兔馬,就能將丁原的人頭砍下送給董卓,呂布啊呂布,我真不知道你這般無信義之人,有何面目在天地之間!”
眾人聞言,皆是大笑,張飛更是出言譏諷道:“公孫將軍說的對啊,要不呂布你一頭撞死城門上了,也好別辱了先人之名,哈哈!”
呂布臉上表情復雜,陰晴不定,他握緊了手中的方天畫戟,怒目圓睜道:“你找死!”叮咚獲得呂布憎惡點10點,當前憎惡點18點。
直奔公孫瓚而來,公孫瓚身后秦瓊挺槍而出,“休傷我主!”
秦瓊長槍如白蛇朝信,直奔呂布咽喉而來,呂布長戟一掃,擋住了攻勢。
而秦瓊手中長槍不禁有些顫抖,不愧是人中呂布!
秦瓊不敢與呂布較力,手中長槍上下翻飛,刺挑戳扎,專攻要害。
呂布也收起輕視之心,手中長戟揮舞開來,隔擋阻駕,二人交戰數十回合,雙方士卒都不禁放下了武器,觀看著這場難得的戰斗!
二人酣戰六七十合,難分勝負,秦瓊假裝敗退伏馬而走,呂布連忙追趕,秦瓊忽一起身,手中锏直奔呂布面門而去。
殺手锏!呂布趕忙側身,空中的黃金锏貼著呂布的頭皮,直接打掉了其束發冠!
“找死!”呂布如瘋狂一般,直奔秦瓊而來,秦瓊手中锏已失,呂布仗著赤兔馬快,離秦瓊越來越近!手中長戟便要揮舞起來!
當此之時,張飛挺槍躍馬而出,大呼一聲“三姓家奴,你張爺爺來矣!”一槍擋住呂布長戟,二人惡戰起來。
交戰數十合不分勝負,呂布長戟欲刺張飛,張飛便槍口直沖呂布咽喉,如此不要命的打法,實在是生命未見,搞的呂布竟有些束手束腳。
秦瓊撿回黃金锏,重新加入戰團,好一個呂布,面對秦瓊與張飛二人合戰,手中方天戟揮舞的竟無絲毫破綻,未落下風,竟隱有壓制之意。
關羽冷冷的觀向遠處三人,他找準破綻,揮刀躍馬直去,“匹夫休走!”
這一刀直嚇得呂布冷汗直流,幸的呂布靠胯下赤兔馬縱向遠處,方得以幸免,否則早已人頭落下。
隨著關羽加入戰團,呂布已無勝算,面對是秦瓊與張飛的雙槍已經備加吃力,這紅臉漢不僅刀重勢沉,更是趁呂布與秦瓊張飛交戰之時,冷不丁來一刀。
劉備看見呂布敗勢已現,有心向前,被公孫瓚攔住“賢弟不必犯險,呂布乃世之武將,萬一交戰時期之間傷到賢弟便不好了”,劉備也只能作罷。
四人交戰數十合,呂布終于心怯,被秦瓊一锏擲中肩膀,撥馬遍走。
張飛更是興奮地大喊道:“快殺進關去,抓拿董賊啊”
袁紹見呂布敗走,趕忙令大軍沖鋒,董卓在城墻上看的憂心不已,趕忙下令關閉城上,呂布剛剛沖進城門,就已關閉。
虎牢關內,董卓看向李儒說道:“今日之事該如何???”
李儒思索了一會,緩緩說道:“主公,今日之敗,兵無戰心,再戰無益,不如引兵回洛陽,遷都長安”。
董卓驚訝的說道:“遷都?”
李儒笑道:“對,遷都,長安地廣人豐,乃是歷代帝王建都多年,況且主公經營多年,而且有函谷關天險,可避群雄鋒芒,久之,聯軍必然生亂
不知道主公有沒有聽過一句童謠,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p> “這是何解???”董卓詢問道。
“西頭一個漢乃是應高祖旺于西都長安,傳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應世祖旺于洛陽,亦傳十二帝,天運輪回,丞相若是遷都洛陽,方可無憂”。
“好!遷都”董卓大喜道。
董卓掘天子墓,搜刮錢財,挾天子以及百官往長安而去,一把火將這數百年的大漢國都付之一炬。
而孫堅搶先一步進入洛陽,于宮中枯井打撈到了傳國玉璽,也隱匿起來。
當十七路諸侯望見洛陽化為焦土,他們大多人對漢室的敬畏之心也蕩然無存,滋生了野心,在洛陽城外裹足不前。
曹操大罵匹夫豎子不足為謀,率本部兵馬追襲董卓,卻被徐榮伏擊而敗,率敗軍返回聯軍營地。
聯軍每日高談闊論,酒宴不斷,就是沒人能向西進軍。
曹操敗退回營,看見眾諸侯仍在酒宴,內心的不滿與憤恨之心不由而生,袁紹見曹操歸來,安慰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孟德不必煩躁”。
曹操連喝數杯酒,不想望見諸侯面目,已有醉醺之意。
他邊喝酒邊嘆道:我始興大義,為國除賊。諸公既仗義而來,我實感激。
然后又指向袁紹袁術說道:“我之初意,欲煩本初引河內之眾,臨孟津、酸棗;
諸將固守成皋,據敖倉,塞轘轅、太谷,制其險要;
公路率南陽之軍,駐丹、析,入武關,以震三輔。皆深溝高壘,勿與戰,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今遲疑不進,大失天下之望。操深以為恥,深以為恥!
說罷酒醉的他,左搖右擺走出聯軍營帳。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小保安寫歷史
寫崩了這章。。早知道不吹牛了。。只想盡快結束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