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非同一般的方家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方知府便開始醞釀起自己的奏疏了。
他旁征博引,引經據典,從上古時期一直論述到了正德年間,終于把自己想說的話都說明白了。
看著這洋洋灑灑,文采飛揚的題本,方知府自信地笑了笑,接著,他便喊來飛騎,直接將這篇奏疏遞往了京城。
此時的皇城之內,剛剛經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政權更迭。
因大禮儀而上位的首輔張璁最近一年來已經徹底失寵,上個月更是在落寞之中無奈地致仕了。
他這一走,內閣首輔之位就出現了空缺。
按資歷來說,本應由資格更老的老臣費宏來接替首輔之位,但是由于李時有著宮保的身份,所以李時就順理成章地接替張璁當上了新的內閣首輔。
話說,李時這個人,其實他入閣也有五年的時間了。
在這五年里,張璁和方獻夫一直牢牢地把持著朝政,同時也排擠了不少閣臣,可他們卻始終沒有攻擊過李時,這一點著實令人感到驚訝。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李時其人性格謙遜恭謹,事事不爭,有一種默默耕耘的老黃牛精神,所以張璁才沒有把他當成威脅。
當然,有的時候,張璁對李時也是很不客氣的,他經常拿李時當成一個秘書來使用,比如讓他去草擬一些詔旨,或者傳遞一些奏本等等。
不過李時對此倒是滿不在乎,他這個人,見誰都是一副笑臉,誰有矛盾他都不摻和,張璁每每命他做什么事,他也都拱手稱是,從不違拗。
李時這樣寬厚的性格反而贏得了朝臣們的喜愛,大家都說他忠善和易,顧全大局,就連嘉靖皇帝都很欣賞他。
這些年來,內閣里面走了翟鑾,來了張璁,去了方獻夫,又進了費宏,李時無論和誰都相處得很好。
哪怕在是未來的日子里,夏言入了內閣,他依舊能和強勢的夏言相交甚篤。
李時這種老好人一般的性格,使得其在政權紛亂的嘉靖早期,牢牢地占據了內閣之中的一個位置,這一點,不得不說是一大怪異現象。
當然,萬事有利也有弊。
李時這種柔和的性格,也使得其即便當上了首輔,話語權也不在自己的手里。
顯然,在朝臣的眼中,如今的禮部尚書夏言,才是嘉靖身邊真正的紅人,而他李時只不過是一個過渡首輔罷了,早晚是要交權給夏言的。
對此,李時依然是毫不在意,他心心念念地不過是自己在當首輔的時候不出錯就行了。
畢竟自己之前的那么多任首輔,就沒幾個落得好下場的。
正是出于這種謹慎的性格,李時一拿到方永成的奏折,立馬就警惕了起來,其實,他所警惕的并不是招撫這件事,他更關心的是方永成這個人。
要知道,方永成可是當今天下唯一一個嘉靖皇帝欽點的知府啊!
對此,那些高高在上的尚書們,大學士們,倒是沒人在意過,可是他李時卻不同,他曾經專門派人調查過方永成的底細。
經過一番詳細地調查,李時發現,原來鄖陽府的這個方家,與嘉靖皇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說起這件事兒,還得從興獻王去世的時候說起了。
正德十四年,也就是嘉靖皇帝十二歲的那一年。
那年夏天,整個安陸地區奧熱非常,嘉靖皇帝的父親興王朱祐杬,也因為這酷熱的氣候得了暑疾,不就便病故身亡了。
興王在彌留之際,曾經召王妃蔣氏和世子朱厚熜交代后事,只可惜,他的后事還沒交代完呢,人就斷氣了。
見此情況,王妃蔣氏哭得是死去活來,極為孝順的世子朱厚熜亦是痛不欲生,就連封地內的軍民老幼,都哭得撕心裂肺,如喪考妣。
興王死了之后,王妃蔣氏立即派世子朱厚熜和王府的總管去選擇吉壤。
恰巧在這段時間里,他們聽說了一個故事。
那就是西北松林山的一個農戶方聰,這些年來,屢屢夢到興王到自己家里去,并且一坐就是一整天。
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最近幾年,方聰的兩個兒子是連考連捷,大兒子方守成,剛剛年滿二十歲,就已經考中舉人了,小兒子更是十五歲就考中了秀才。
這樣風光的事跡,讓興王造訪方家的故事,在松林山一代徹底傳開了。
人們茶余飯后,總會談論這個事兒,就連小孩子在相互打鬧的時候,也會彼此吹噓,“興王馬上就要來我家嘍,我家明年就要發達嘍,看你到時候還怎么欺負我,哼!”
等到了去年的時候,這件事兒傳得就更神乎其神了,據方聰自己說,他時常夢到一條蛟龍盤結在房梁之上,渾身金光大作,讓人不敢直視。
這樣離奇的故事,更是讓松林山附近的老百姓興奮不已,于是乎,人們口口相傳,竟慢慢地把這件事傳到了興王府所在的安陸州附近。
及至興王去世,這個故事立馬就在王府內外引爆了。
王妃蔣氏一聽說這個故事,立刻讓世子朱厚熜和王府總管一起去考察方家的那片土地。
等到朱厚熜去了以后,他讓方士一探查,這才發現,原來此處乃是古代三大干龍之中的一個上**位啊!
當年漢世祖就是在這里興旺起來的,因此,說其為龍脈之所在一點也不為過。
見到居然有這種神圣之地,朱厚熜和蔣氏是大為驚喜,接下來,他們以極大的熱情將方聰招進了王府,同時賞賜了他三百金,懇請他搬離此地。
聽說興王要占用自己的老宅,老方聰自然是欣然應允,于是,他便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搬離了松林山,來到了鄖陽府。
與此同時,松林山的這一片地區,自然也就成了興獻王陵寢之所在,王妃蔣氏和世子朱厚熜在此地為興獻王建起了一座氣勢恢弘的陵園,即為顯陵。
也就是從那時起,整個興國忽然變得興旺起來了,甚至于兩年之后,世子朱厚熜竟然以藩王的身份龍登九五,成了大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嘉靖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