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了權力,鏟除了仇敵,大赦天下,李文邕躊躇滿志,意氣奮發。雖說十年來不理朝政,但李文邕冷靜地觀察著一切,對朝廷的任何風吹草動了然于心,對于政權的治理體制弊端洞若觀火。既然已經握住了權柄,他要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一番。
首先,他擢拔翰林院學士牛元為中書舍人,撤換六部首長,新的人選由牛元推薦后協商決定;郭子興升任千牛衛大將軍。牛元推薦好友弘名為大理寺卿,皇帝李文邕否決了,說他另有安排。
李文邕從小就好學,所以他的父皇李承泰、皇兄李文慶才會看好他。博學的李文邕現在有了機會,他要在全國掀起勸學風潮,以儒家思想為立國根本,請名家名士、學者大儒在中央講學,命文武大臣都要聽講。李文邕最喜歡御駕延義閣,帶上文武輔臣,請名流學士來講學。李文邕和他的臣子手持經書,面前一杯清茶、幾個點心,像小學生一樣端坐在下面。此時皇帝不是老師,只是學生,只有飽讀詩書的大儒才有資格為師。第一講由張昌朝講經,內容是《春秋》。《春秋》為孔子所編,是儒家經典,也是歷代皇帝的必修課。張昌朝博學善論,對“四書五經“研究尤為深刻,是朝中有名的大儒。張昌朝不但講讀,而且還跟“學生們“互動,就一些問題進行提問,李文邕和輔臣們爭先恐后應對,或者就老師的講題進行研討切磋,有討論,有爭議,時而溫文爾雅,時而面紅耳赤,李文邕也不認為有失身份、掉身價,相反很享受這樣的過程。
李文邕延義閣開講經筵,即使寒冬酷暑也不中斷。這里或溫馨,或歡愉,或熱烈,充滿著濃郁的學術氛圍和朝氣蓬勃的進取精神。李文邕知道有文化才會有底蘊,才能增強國家的精神凝聚力!
李文邕要改變武將可以各自為政,士兵們心無所屬,今天跟著這個主子吃飯,明天跟著那個主子干活的現狀。如果人心浮動,哪里會產生忠君意識?李文邕下令,所有軍士不再隸屬于他們的長官,而是成為皇帝的侍官,從今以后,軍事歸于皇家,皇權必須得到加強。
李文邕內心很贊同“主兵者,圣賢材能多聞博識之士,則必樹立其國也;壯健擊刺不學之徒,則必敗亡其國也。然后信知為國家者,兵最為大,非賢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茍有敗滅,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虛也。”李文邕加授福王李覺為大司徒,弘名為輔國大將軍協助福王統帥軍隊。
李文邕鼓勵農桑,輕徭薄賦;改變過去輕視工商業的做法,大力促進商品流通,勾欄瓦舍日益興盛,國家府庫日益充盈。
輔國大將軍弘名在上任之前總覺得有什么事未完結,心里感覺怪怪的。于是,他向皇帝請旨,讓他把偷換大力金剛箭的內鬼徹底揪出來后再去赴任,皇帝李文邕答應了他的請求。
弘名請來薛懷,詢問他是否熟悉張三、李四、王五、謝天幾人,請他把這幾人特點逐一作個介紹。薛懷說王五為人諂媚,深得魏虎歡心,平常有什么事魏虎都會交待王五去做。薛懷確信,大力金剛箭的事王五一定知道些什么。
大理寺,弘名提審王五。弘名知道凡是諂媚的小人大都意志不堅定,更甭談什么忠心耿耿了。“王五,你知道你犯了十惡不赦的死罪嗎?”弘名一拍驚堂木厲聲說道。王五強作鎮定,說道:“小人不知”。“大膽王五,朱雀大街刺殺福王一案你參與了沒有?來人,給我推出去斬了!”王五一聽立馬慌了神,磕頭如搗蒜,直喊“大人,饒命啊!”“王五,要想活命可以,但你必須要老實交待,待罪立功才行!說,朱雀大街刺殺福王一案你知道多少?”“報告大人,刺殺福王是魏虎領著李武、張三、李四、謝天和我一起干的。刺殺前個把月我們就來到了京城,摸清了福王上朝時間規律和路線,踩好了點。刺殺失敗李武被抓后,魏虎唯恐不測,當天我們就逃回了大名城。”“那你說說大力金剛箭調包一事吧!”“大力金剛箭調包的事是魏虎親自安排的,他找的是禁軍殿前諸班中我們魏博老鄉,具體叫什么名字我不清楚。”“王五,你再仔細想想。”“哦,大人,有一次魏虎偶然提起他叫余小勇,特別愛喝酒;每次和他拼酒,余小勇一拼就醉。”“那見了面你能認出他嗎?”“能,取箭那天魏虎帶我和李武去的,我們見過一面。”
弘名立刻讓人把禁軍殿前諸班中魏博籍士兵控制住,包括余小勇在內一共五人。一開始余小勇拒不承認,但一經王五出面指認,余小勇認了,說道:“好漢做事好漢當,要殺要剮隨便!”弘名問他為什么這樣做,余小勇說:“我和魏虎從小一起穿開襠褲和泥巴長大,當時以為現今皇上是個昏君,魏虎說魏博節度王承思怎么英明怎么胸懷大志,所以決定幫他一把。魏虎給了我一些金瓜子,讓我收買了其他魏博籍老鄉幫著一起干。所以,要處死就處死我這個主犯,請弘大人從輕發落其他人。”“余小勇,皇宮檢查嚴密,我很好奇你們是怎么把大力金剛箭帶進帶出的?”“弘大人,很簡單,我做了一個專用毛竹筒,里面剛好能裝十支大力金剛箭。每當我們當中有人值班,夜深人靜時我們就里外配合,通過皇宮的御溝傳遞進出。”“哦,原來是這樣。”弘名恍然大悟。“余小勇,當今皇上英明睿智,心中有著振興國家的執念,一心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雖說你們犯了大逆不道之罪,但我并不想殺你們,希望你們在獄中能好好反省自新,爭取以后出來能帶罪立功,報效國家!”
晚上,回到宜兩居,牛元過來了,恭敬遞給弘名一份請柬。弘名打開一看,上書“青梅竹馬結良緣,兩小無猜成佳偶;赤繩早系,白頭永偕;花好月圓,新燕爾之;將海枯石爛,值鴛鴦而先盟。
牛元史紫娟恭請您于農歷十月初十出席我們的婚禮”。
“恭喜啊,恭喜!恭喜牛兄和紫娟姑娘喜結連理,修成正果!”“謝謝!弘兄,別光顧著恭喜我,什么時候能喝上你的喜酒?說說,心中是不是有了意中人?那人是不是平陽公主?”弘名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心想:“和平陽公主接觸次數多了,公主平易近人,又溫柔體貼,貌美如花,自己發自內心地喜歡。但雙方畢竟在地位、身份上差距巨大,自己實在不敢親近。自己另有牽掛,不知小蘋姑娘現在身處何方,過的怎么樣?……”弘名正在胡思亂想,牛元接著說道:“弘兄,這次婚禮我也邀請了宗勖兄,他回信說一定來參加我的婚禮。”“太好了,我們三兄弟又要見面了!今天我先作首小詩聊表對你和紫娟的祝福,等你結婚那天再給你包個大紅包。你聽,詩是這樣的~天長地久兩多情,倫理綿延百世庚。為祝人間仙眷屬,齊家先葉鳳鸞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