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去醒來便是一天,沒有什么永遠永遠不變,年齡更不會停產。
從出生開始,我們就奠定了年月日的生日基礎,人是如此,物品也是如此,沒有上戶口的人是黑戶,沒有生產日期保質期的物品屬于不合格產品,既然在世,都會被記下年齡。樹木的年齡看年輪,越多著年數越久,久者可達數百上千年。人的年齡比不了,目前一百多歲已是高齡,古時候活到七十歲都很少見,所以才有七十古來稀之說。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提高,很多人的面容與年齡出入很大,大部分都是比較顯年輕,一小部分是長的成熟些,當然各有各的味道?,F在有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年齡小的人喜歡扮成熟,年齡大的人則是一身青春風,確實合理,畢竟我小時候也想長大,可如今長大再也回不到當初想象的時候,年齡易長,時光難再回。假如能夠一只保持青春活力,倒也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情。
有時候不能單從一個人的外貌評判他們的年齡,有人少白頭,有人鶴發童顏,有人一夜白了頭……總歸來說年齡好像是大多數評判人的標準之一。我記得我第一次上學前班時,年齡不夠,學校不讓收,因為是臘月的生日,歲虛,無奈等了一年才來上的,跟同年正月里的人相比,本是同年生人,實際確是相差十一個月左右,四舍五入算是一年,我與一個發小即是如此,他是二月的,我兩個是同年的人,他比我大十個月。我上小學四五年級時,有位特別的同學,頭上有好些白頭發,當時非常好奇,在那時的認知中白發是老人才有的,他怎么會有呢?隨著年齡的增長,學了概率之后,知道凡事都是有概率的,哪怕極小可能發生的事情,只要有可能發生,就有可能發生,盡管白頭發在小學生中出現的概率并不高。
現在熱議最多關于年齡的是感情上的事情,一到結婚的年齡,被催婚者比比皆是,談論不結婚者數不勝數,或許是現在的大環境所影響,不是結婚難,難得是相匹配的對象,不止兩個人要聊得來,年齡要合適,經濟安排合理,還要有家庭的支持等,種種原因年齡到者沒結婚的人大多都會被催促,作為當事人,我想他們是著急的,不過著急沒用,這就像機遇,可遇不可求。這方面明顯跟一個人接受的教育有關,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農村很早輟學的孩子,他們往往結婚都很早,家里面的人不在乎能不能領證,重要的是先把人領回家,更有甚者未成年就已當爹媽,從而不得不辦婚禮;城市里的人大多就是大齡剩男剩女,這是社會上賦予的名詞,其實,叫我來說那些所謂的大齡剩男剩女,若是三十出頭的話根本就不叫剩,古語有云“三十而立”,而立之年有能力成家也不遲,當然,有好的經濟條件,會有更好的選擇吧,人是最善變的動物。倘若受得了孤獨寂寞的燃燒,害怕背叛和別離,一個人倒也挺好,從源頭上解決,連根拔起,倒也自在。如何抉擇,心里有桿秤就好了,事無巨細,事無絕對。
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年齡從來不是坎。有戀人相差個位數的,也有十位數的,我希望都是愛情,不是因為錢與容顏的交換。這方面友情就比較純粹了,戀人差個二三十歲乃至更多,流言蜚語必定不少,從古至今皆是如此,而兩個人的友情卻可以忽略年齡,成為忘年交,這是罕見的,就像一個二十歲的小伙子和六十歲的老大爺是知己,難得可貴卻又有可能發生,實在有趣!
有人認為十八歲最好,朝氣蓬勃,如花似玉的年齡;有人認為七八歲的童年最好,無憂無慮;有人認為二十歲出頭最好,一身沖勁,渾身充滿力氣;有人認為退休最好,想去哪去哪……哪有什么最好,當下最好,這是最常說的,上述說的都有其道理,真要我說哪個年齡最好,健康平安的時候最好,無關哪個年齡。
每個人的經歷不同,你快樂的時候,未必他人快樂,所以不要太在意年齡的框架,不是年齡到了,必須要做什么事情,難道我六十歲,八十歲就不能穿想穿的衣服了嗎?真要說一件年齡一到要做的事情,那就是想做的、喜歡的事情,來世走一遭,怎么能讓年齡束縛住呢?既然有大器晚成的人,那么熱烈璀璨的人生隨時可以追逐,如年齡一樣至死方可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