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盤點了下可用資金,扣除宣發的一千萬,攝影租金五百萬,演員劇組的酬金七百萬,剩下的全部拿來搞服裝,道具,群演,還有后期制作。
二月十八日,橫店,挽歌劇組舉行了開機儀式,因投資較大,又是新人導演,再有張子怡出演,這些刻可都是話題啊,各大新聞媒體蜂擁而至。
風華帶著一眾主創登臺,張子怡,大鄭爽,張欣,劉曉雅四位美女站在風華左側,何忠華,李建億,胡君,黑子,韓桐生等人站在右側。
“您好,請問風華導演,您是第一次執導電影嗎?!毙嚼擞浾呤紫乳_問。
“嗯,是的,這是我的第一次”風華回答后,不等薪浪記者再問,搜虎記者就迫不及待的開口:
“那您是怎么拉到這么多投資呢,國內有很多大導演都沒能有這么大制作的成本,您是有什么特殊的關系背景嗎?!?p> 面對記者的刁難,風華依舊笑著回答:“能拉到這么大的投資,當然是因為劇本好,各位投資人給與新人的鼓勵和支持。
其他導演沒有用到大成本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想搞大制作,和關系背景沒有關系,我也就是一個普普通通導演?!?p> 又問了一些有坑的話題,風華都沒有掉進去,沒有得到想要的回答,記者們又開始轉換目標,而唯一的大腕張子怡自然成為焦點。
“您好,請問張子怡小姐,請問您為什么加盟這個劇組呢,是因為很高的片酬嗎,還是因為其他的原因”
“當然因為這個劇本比較好,角色比較吸引我。其實我的片酬并不高,只是正常片酬”對于究竟是多少片酬避而不談。
整個采訪環節持續了半個多小時,問了一大堆問題,和電影有關的一個沒問,就網一新聞的一個記者問了句這部劇為什么叫挽歌。
風華自然也不會一五一十的把劇情說出去,笑了笑,回答:“等電影上映后你們就知道了?!?p> 等到采訪結束后,風華領著劇組人員開始拜神上香,挽歌劇組,正式開機。
劇組開機第一場戲,為了討個好彩頭,一般都會選一個沒有難度的來拍,風華選的第一場戲自然就是兩個老戲骨的對手戲。
根據劇本改編,國丈雖然爵位不高,但是身份銘感,當時錢謙益雖為東林黨首,但并無官身。
聽到國丈到訪,為顯尊重,便親自出門相迎,然后就是臺詞對白,這是一段比較重要的戲份,但不算難,兩個老戲骨在風華的講解下,先試演了一邊,雖然是個長鏡頭,但是感覺輕輕松松。
風華坐在屏幕面前,看著場工打板開始后,韓桐生飾演的國丈從奢華的軟轎上下來,看了看四周擺放的各色轎子,馬車。
最后看向了錢府門口的對聯,收回視線后看到李建億飾演的錢謙益正笑盈盈的走來,嘴上開始說著吹捧的話:
“國丈爺可惜稀客啊,今日怎么也來我這府上了”明明是恭維話,聽來卻隱隱有點自傲的意思。
國丈對這話不以為意,笑呵呵的說:“今日是牧齋公續弦的大喜之日,來貴府的人不少吧”
“都是些朋友故舊”錢謙益也笑著回話。
國丈的視線再次看向門前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牧齋公能以顧先生的這幅聯做門聯,可見一顆拳拳的報國之心啊?!?p> 聽到國丈這么說,錢謙益的得意之情洋溢臉上,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他寫的呢:“都是為了朝廷,為了百姓嘛,來來來,國丈里面請?!?p> 兩人笑呵呵的走進錢府。
“停,過。”風華的聲音想起。
“兩位老師的演技超自然?!?p> “太厲害了,嘆為觀止?!?p> 開機的第一個鏡頭,只要是在組里的演員都會到場,兩位老戲骨的這場戲,贏得了一致的好評,演戲小白的張欣更是不要命的夸贊。
江寒天和劉曉雅兩人,雖然不算小白,但以前也沒有現場近距離見過這么精湛的演技。所以感觸也比較大。
風華也覺得這場戲很好,對兩位老戲骨說了聲:“兩位老師辛苦了,今天就先拍這一場,大家先收拾收拾,明早上,九點開工。”
接下來就是日復一日的拍攝工作,今天拍攝的是李自成兵圍京師,崇禎皇帝募捐軍費,看著滿朝文武勛貴,百余朝臣,一共捐的四萬余兩。
看著這個滑稽的金額,崇禎皇帝沒有說什么,淡淡的掃了群臣一眼,步履闌珊的走出大殿。
何忠華老師的演技,同樣讓人叫好,就連前來探班的老謀子也挑不出毛病。
他今天過來,一是探班,再就是履行監制的職權,看看拍好的成果,還有指導下拍攝工作,看了一圈后,發覺都沒什么大問題,還真就掛個名就行,所以就在一旁看著大家拍攝,也不出聲。
直到拍完這場戲,才難得的說了聲:“好”。
“休息十分鐘開始下一場?!憋L華說完后就虛心的和老謀子請教起來,當然,也有點顯寶的意思。
老謀子就說了幾句勉勵的話,和相熟的張子怡等人打了個招呼就走了,畢竟英雄的后期制作離不開他,每一個鏡頭他都會盯著看。
今天是因為掛著監制的名頭,也是不放心風華第一次拍電影,所以才抽空過來的。
劇組繼續拍攝,王承恩這個角色被江寒天要走了,他的第一個角色,就是陪著何忠華老師的崇禎一起在煤山自盡,俊秀的外貌,忠義的形象,演的還挺像那么回事。
整個劇組演技最差的自然是張欣,還有幾個龍套,不過戲份都不重,調教下就沒有問題了,現在已經拍了近五十天,剩下的文戲留給江寒天負責,風華就開始準備大場面的戲份了。
找了近五千個群演,讓整個橫店群演數量縮水一大半,先是練了五天,第六天才開始拍攝,不用整齊劃一,畢竟不管農民軍還是清軍都不是紀律嚴明的軍隊。
要的就是一個人山人海的效果,一般的城戰就只有幾百人,少的更是才幾十人來回跑,向這種幾千人的城戰場面,基本沒有。
三國號稱四十萬群演,那是歷時幾年的拍攝,轉戰各地取景就地招募累計的,真正一場投入的人也不多。但挽歌里打的不是普通城池,這是打京師,自然是以城大人多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