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瘋馬
奧多抬起頭來,一張紅棕膚色的面龐出現在自己眼前,標準的拉丁美洲移民,二十歲左右,很帥氣的同時又有種滄桑的感覺,相信為這家咖啡館吸引了大量女士以及少數男士。
他注視著奧多手中的畫眼睛眨也不眨的,看起來是被吸引住了。
“有什么意見嗎?”奧多有些好奇的問道。
“哦,不,沒什么,”對方隨即反應了過來,有些緊張的為他倒滿了咖啡,“抱歉,如果打擾到你的話我道歉好嗎,請不要……投訴我。”
奧多失笑著搖了搖頭:“我不會的,不過,你看得懂我的畫?”
“是的,先生,”對方點了點頭,“雖然線條簡單,但我看得出你是在畫電影分鏡頭?!?p> 沒料到對方真看得出來的奧多頓時露出吃驚的表情,青年隨即解釋了起來:“我在一些電影里演過幾個小角色,所以大致能看懂。”
奧多更吃驚了,同時也來了興趣:“那你看出什么來了?”
“抱歉,我只是因為你的分鏡頭想起了一些往事,而不是看出了什么?!睂Ψ嚼侠蠈崒嵉恼f道,“我還沒達到能通過如此簡單的分鏡頭看出一部電影的好壞的地步?!?p> “一些往事?不介意的話……”奧多看了看他的胸牌,“瘋馬先生,可以說說嗎?”
“沒什么好說的,先生,我四年前十六歲的時候帶著明星夢來到這個城市來,四年后卻只能在咖啡館里打工為生?!悲傫R的語氣里充滿了蕭索的感覺。
奧多隨即露出恍然的神色,好萊塢這個名利場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那些渴望一夜成名的男男女女投身其中。
可惜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稱為簽約演員就已經很不錯了,更多的卻是想眼前這位瘋馬先生一樣美夢破滅之后以打工度日。
不過,以瘋馬的素質應該很容易獲得青睞才對?。?p> 奧多忽然瞇了瞇眼睛。
瘋馬不算特別帥,但是棱角分明頗有種性格小生的味道??伤苄院軓?,尤其是他現在才20歲,如果要用確實的人來形容的話,和布拉德皮特有些類似。
可惜了,他的混血血統中印第安的成分有點高,這從他紅棕色皮膚中可以推斷出。
北美和中南美洲對于原住民的態度,有著天壤之別。
瘋馬先生對于美國夢有點過于樂觀。
奧多暗自搖了搖頭,或許是出于好奇又或者根本是在開玩笑,他脫口問道:“我正在籌備我的第一部電影,需要一個有演出經驗的人擔任角色,有興趣試試嗎?”
收拾著東西的瘋馬頓時停了下來,看了奧多半晌后隨即點了點頭:“沒問題?!?p> 奧多驚訝的挑了挑眉:“你就不擔心我是騙子?”
“你不像個騙子,先生,”他說著聳了聳肩,“就算是那又怎么樣呢?反正不會比現在更糟糕了,你又不是gay?!?p> 這個家伙……還好奧多沒有把咖啡送進嘴里,不過這樣一來他對瘋馬的興趣更大了:“那就這么說定了,這是我的名片。另外,把你的電話給我,相信很快就會打給你?!?p> 他說著打了個響指,露出一個高深莫測的笑容:“你走運了,小子。從現在開始,只要我想,可以把任何一個人捧成天皇巨星!”
“當然,前提是你要吃一份我做的料理。”
“你做的料理?”
......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斯蓋圖市。
30歲里德·哈庭斯和32歲的馬克·倫道夫共同經營著一家專門生產軟件開發工具的公司。
他們是同事,也是好友,每天一起去公司上班,輪流開車。
倫道夫滿腦子創意,激情澎湃,富于感染力。
哈庭斯則像《星際迷航》里的斯波克,邏輯嚴密、理性嚴肅,做起業務分析來就像一臺超級計算機。
倫道夫想創業,探索利用互聯網賺錢的新方法,哈庭斯也是如此。
但事實上,他們的想法并沒有什么特別,當時有成千上萬像他們一樣的人,都在尋找正確的角度、正確的產品、正確的方式來利用這種全新的媒介。
在他們面前,是互聯網之初一片開闊的綠色田野,沒有被犁過,也沒有種過任何莊稼,他們覺得自己是偉大的拓荒者。
除了想要創業,想要在網上賣東西,倫道夫別的什么都不知道。
而每一次共同開車的旅程,最后都變成了倫道夫向哈庭斯兜售商業計劃的嘗試。
有一次倫道夫說:“我有個新想法——定制棒球棒?!?p> “用戶可以在網上填寫信息,然后我們按照他們填寫的規格,比如長度、手柄厚度和球棒的切面直徑,用電腦控制的銑床精確制作出符合要求的棒球棒。所有產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或者你可以完全復制其他人的球棒。”
哈斯廷飛快地利弊評估、火速地成本效益分析,瞬間建立對潛在風險和擴展性預測的模型。
大約半小時后,哈斯廷轉過身來,說:“那永遠不會成功。”
定制棒球棒、個性化沖浪板,為寵物狗量身定制的狗糧......
這些都是倫道夫曾經提出的想法,它們不切實際,毫無創意,永遠不會成功。
哈庭斯提出:“倫道夫,我們需要的是可以規模化生產的東西,賣出一打和賣出一個所付出的努力完全相等。這樣,一旦獲取一個客戶,就可以一次又一次把產品賣給他。”
倫道夫把目光轉向了VHS錄像帶,讓用戶在網上租錄像帶,然后直接寄給他們,將實體店的服務網絡化。
但是,錄像帶有些笨重,沒法裝運,而且沒有辦法保證用戶會把看過的錄像帶寄回來,還極有可能在運輸途中受損。
比如,花80美元買一盤錄像帶,租金定為4美元。除去郵費、包裝費和手續費,每筆租金到最后大概只能剩下1美元。所以,必須把這盤錄像帶租出去80次才剛好收支平衡。
而同一部新電影,音像店一個月可以租出去25次,因為它不用等郵政服務。它的租期可以僅限24個小時。另外,因為不需要支付包裝或運輸費用,每租出去一次,它賺的錢就更多。
最重要的是,錄像帶很貴,當時一盤錄像帶的定價就在75~80美元,而他們并沒有足夠的資金來配備足夠多的錄像帶庫存,從而吸引音像店的客戶。
更重要的是,談到錄像帶,就不得不提一家很強勢的業內霸主——百視達。在美國,幾乎每一個潛在租客附近10~15分鐘的路程內就有一家百視達的門店。
面對百視達這樣的巨人,倫道夫把目光投向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