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鄭經在跟老道又一次長夜暢談時,鄭書笙那邊也開始付諸行動了。
其實機會并不是她主動得來,而是由德王妃創造的。
說起來德王妃也是有點郁悶。
她帶著眾人來天靜宮拜祭,主角理應是她,可一連兩個晚上,都被鄭經給搶了風頭,頭一晚還好,哪怕諸糅真人拉著他論道,但起碼還給了德王妃旁聽半場的機會,可到了第二天晚上,竟然連旁聽的機會都不給了。
過分!
他們到底在聊什么?
郁悶之余,德王妃更是對這一問題極為好奇。
要知道,論道這種事,正常情況下是不會刻意驅離旁人的,甚至于很多有名的論道,直接是公開進行,而昨晚的那場論道,論到一半,諸糅真人卻委婉地把他們給請離了。
這說明什么?
說明接下來要論的話題一定極為敏感。
若不是道家一向奉行出世之道,絕不輕易涉足朝局,也若不是諸糅真人跟鄭浪之是首次謀面,德王妃簡直懷疑他們是在密謀造反。
而更為奇怪的是,在昨晚論道之后,諸糅真人又意味深長地跟她說,她跟鄭浪之同行,是一種緣,讓她珍惜,必有承負。
這么說,會不會弄反了?
她可是大夏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德王府的德王妃,而鄭浪之只不過是一陷入困局之中,依靠她才脫險的普通士子啊!
若是諸糅真人沒搞錯,那這又是在暗示著什么?
然后就到了今晚。
正常來說,昨晚諸糅真人對她一家人盡了地主之誼,而今天又為她一家祈福,今晚理應是她回請,可諸糅真人卻偏偏又委婉地拒絕了她,又跟鄭浪之湊到了一起。
有什么話題會比赴德王府的宴請會更重要?
德王妃確實是百思不得其解。
作為德王府的實際打理者,她的心思肯定是比很多人都要細膩,因此從這一連串反常中,她敏感地察覺到了一絲不對勁,讓她很想把這一問題給弄清楚。
只不過這個問題,諸糅真人那里惜字如金,鄭經那里也不方便問,于是乎,她只能把主意打到了鄭書笙頭上。
畢竟鄭書笙才是對鄭浪之最為熟悉之人。
鄭書笙就這樣獲得了跟德王妃共進晚餐的機會,同在的還有陳蒨文、陳蒨武和徐玄機。
“鄭家小姐,你應該對鄭公子很了解對嗎?”
德王妃就這么開啟了話題。
話題是從重新認識鄭經開始的。
畢竟在豫州時,鄭經只是顯露了其在詩詞歌賦方面的才華,而她對鄭經的了解,只是從顏月月那里聽過少許。
可到了旅途中,她卻又發現,鄭經不僅在詩詞歌賦方面了得,在經義方面的理解也非同一般。
到了天靜宮這里后,她則更是發現,連諸糅真人都對其道行推崇備至。
這給她的沖擊,絕對是節節攀升。
那么他的極限到底在哪里?
德王妃覺得,自己有必要再重新了解一番鄭經了,于是她把突破口選擇在了鄭書笙這里。
考驗鄭書笙的時刻也到了。
換做是在之前,已因為出逃而迷失了自我的她,一旦碰上別人問起這樣的問題,十有八九只會被動地應對,而現在,因對未來有了新的目標而又找回了靈魂,德王妃一開口,她便警醒了起來。
過去那個聰明伶俐有主見的她又回來了。
“嗯,很早就認識了。”
她先警醒地回應著。
德王妃又問道:“那他在滎陽時是什么樣子的?鄭氏又怎么舍得放他離開呢?”
一個不怎么合乎邏輯的疑點被她問了出來。
按照顏月月的說法,鄭經是有心脫離鄭氏的控制,才決定游學天下的,然后在離開滎陽時,卻不幸被決定逃婚的鄭家小姐給黏上了。
不合邏輯的點也由此來了。
既然鄭經這么有才,滎陽鄭氏又豈會輕易放他離開?連諸糅真人都對他如此推崇備至,那滎陽鄭氏更是應該把他當成寶貝才對啊!
同理,既然他如此有才,那由他出面說服鄭氏改主意,終止與沈氏的聯誼,理應不算太難才對啊!
哪用得著如此被動?
確實有些可疑之處。
換做是在以前,鄭書笙肯定會像回顏月月那樣,說鄭經在滎陽時雖然也還算有才,但表現只是一般般,就是書呆子一個。
可現在她卻回道:“浪之兄長是個極為低調的人,如非迫不得已,他一般不會輕易展示其才華……”
面對德王妃的旁敲側擊,她并沒有刻意去隱瞞什么,而是大致說起了她所了解的鄭經。
不過同樣的事,換個方式來說,味道絕對會截然不同。
比如說,鄭經十歲成孤兒,用同情的語氣去說,只會讓人覺得他身世可憐,可是用欽佩的語氣去說,就能說成意志堅強,堪當大任。
就如《孟子·告子下》里所描述的那樣:“……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又比如說鄭經墜馬后躲進鄭氏藏書閣一個多月,用嘲諷的語氣說,就能把他說成只知讀死書的書呆子,換一種欽佩的語氣,就能說成他博覽群書。
已重新有了目標,又恢復了靈智,并已徹底把自己當成了鄭經一伙的鄭書笙,當然是撿合乎鄭經現在表現的邏輯來說。
其實正常狀況下的她,不管是心智,還是口才,確實也極為優秀,比鄭氏的很多男性士子還要強上許多。
于是乎,所有的不合理很快又變得合理了。
十歲成孤兒,是上天在磨練他,讓其具備擔當大任的毅力!
十七歲中秀才,十九歲中舉,其才華其實已嶄露頭角。
不喜交際,喜讀書,鄭氏藏書足以讓其熟知經典。
離開鄭氏時,說什么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其實也已顯現他對道的領悟。
再加上他極為低調的性格……
原來,不是他可疑,而是滎陽鄭氏缺少能發現千里馬的伯樂啊!
德王妃感慨地想道。
在一番腦補之后,她已不再對鄭經的非同尋常的表現有任何懷疑,于是,她決定把話題扯回她更為好奇的點上。
“那……等你們到了會寧之后,鄭公子又有何打算?”
因為沒法直接打聽,她又只好采取了旁敲側擊的方式。
鄭書笙完成任務的機會就這么來了。
已完成蛻變的她,決定好好利用一下德王妃的這一話題,來把浪之兄長交給她的拉人任務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