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嚴家
徐瑾萍丟失的稿子又找回來了,大家伙兒也跟著松了一口氣。
這會兒東屋里倆孩子在吃飯呢,長輩們也不好進屋打擾,于是就在西屋和外屋閑聊。
“英子,那小伙子是萍子的同學么?我瞅著眼熟。
咱媽過生日那回,是不是這小伙子也來過?”
周秀芬往東屋里瞅了兩眼,越看那男孩就越是眼熟,忍不住問蘇安英。
“對,大嫂這么一說,我也想起來了,這是誰家小伙子,長得真好看。”董桂珍也跟著附和。
“我怎么瞅著倆孩子挺近便的,這倆不是處對象吧?”
四五十歲的女人都愛八卦,董桂珍最是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那種人,那還能忍得住不議論?
蘇安英一聽連忙搖頭,“他倆就是同學。
我聽萍子說,小學就一個班,初三也在一個班,倆孩子都學習好,反正是總在一起學習什么的。
二嫂,你可別亂猜疑,萍子才多大啊?處什么對象?”
“你看,小學同學,初中同學,到了高中還在一塊兒,多有緣啊。
要我看啊,這倆現在不是,將來也肯定是,多般配的倆孩子啊。
瞅你那樣兒吧,咋地?人家小伙子還配不上咱萍子啊?
切,你要是將來能有這么個姑爺,美得你做夢都得笑呢。”
董桂珍掃了眼蘇安英,忍不住撇撇嘴,十七八的大姑娘小伙子,真以為他們那么老實啊?
也就他家這個弟媳婦木頭腦子,看不出來吧。
“二嫂,這事兒咱可不敢想。
那孩子的爸爸原來是咱東崗的副鎮長,聽說前些天調走去萬良當了書記。
人家都說,嚴書記才四十三就成了鎮上一把手,要是工作干好了,將來能調到縣里,指不定能當縣長呢。”
蘇安英和徐志彥原本也不知道嚴家的情況,他們最開始就以為嚴皓國是徐瑾萍的同學,估計就是家里條件好點兒。
還是徐志彥的朋友去飯鋪見著了嚴皓國認出來了,跟徐志彥兩口子說了一堆嚴家的事情。
徐志彥兩口子這才知道,原來這個總來飯鋪吃飯、特別有禮貌,還幫著干活的男孩,是鎮長家的兒子。
“那孩子的媽媽在財政所,也是個干部。
我跟志彥倆就是老農民泥腿子,嚴家這樣的家庭,咱可攀不上人家,不敢想。”
蘇安英是那種特別老實的人,從來不做那種不切實際的夢。
在蘇安英的想法里,只要閨女考上大學有個工作就行。
至于將來找對象,也最好找個條件都差不多的,太高的門檻,徐家可攀不起。
“三嫂,你說那孩子的爸爸是誰?萬良新調過去的書記?哎呦,那志康應該能認識啊。”
坐在一旁悶不吭聲,還在生氣的趙春玲,一聽蘇安英這話,立時換上了笑臉。
“聽說是調萬良去了,我們也沒打聽過,咱打聽那些干啥?就是倆孩子在一起學習,跟大人沒關系。”
蘇安英不太明白,趙春玲剛才不是還冷著臉不吭聲么?咋一轉眼又眉開眼笑了?
“哎呀我的三嫂啊,你說你怎么就一點兒不開竅呢?可真是讓你愁死了。”
趙春玲看著一臉茫然的蘇安英,簡直不知道該說什么。
這夫妻倆一對兒榆木腦袋,他們到底是怎么生出徐瑾萍那么個又精又靈的閨女?
三房有徐瑾萍那死丫頭能掙錢,以后要是再攀上了嚴家,那還了得?
真是讓人眼紅,三房究竟走了什么狗屎運啊?
蘇安英還是沒弄明白,倒是旁邊的周秀芬幾個多少看明白了些,也是各自心里感嘆,可能這就是傻人有傻福吧。
妯娌幾個在廚房小聲嘀咕,徐老太太和兒子們在西屋說話聊天。
東屋里,徐瑾萍吃了個半飽之后,才有心思琢磨事情。
嚴皓國高中的時候就這么精通電腦了?
記憶里,好像是大學的時候,嚴皓國參加了什么計算機大賽,干掉了一票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獲得了金牌。
難道說,他不是在大學里學的計算機?而是在高中?他跟誰學的?
徐瑾萍盯著嚴皓國陷入了沉思,對面的嚴皓國被她盯的心里發毛,忙咳嗽一聲。
“瑾萍,你干嘛呢?為啥盯著我看?”這眼神兒有點兒嚇人,有種被看穿的感覺。
徐瑾萍收回目光,笑笑,“沒事兒,忽然間走神兒了。
飯菜怎么樣?我媽做的菜,你應該能吃得慣吧?”
“嗯,很好吃,我都吃了這么長時間,早就習慣了。”
嚴皓國見徐瑾萍笑了,這才松口氣,可別再盯著他了,嚇得他吃不下去飯。
“那就多吃些。”徐瑾萍笑的更燦爛了,“那個涼菜是我拌的,你可以嘗一下。”
徐瑾萍自己夾了些涼菜吃,正好掩去了眼中一閃而過的算計。
“你做的?那我可得嘗一嘗。”嚴皓國很是捧場的也跟著夾了一筷子放進嘴里,“嗯,挺好吃的,味道很棒。”
徐瑾萍低頭裝著吃飯,卻微微彎起了唇角,呵呵,臭小子,你給我等著。
十七八歲,正是能吃的時候。
徐瑾萍從來不擔心身材,該吃就吃,嚴皓國來徐家也不裝假,特別實在。
倆人風卷殘云一般,真是吃了不少。
不多時,二人吃完飯,動手收拾碗盤。
蘇安英見狀忙進來,“哎呀,小嚴不用你動手,萍子你也是,哪有讓客人動手收拾桌子的?
行了,你倆都閃一邊兒去吧,我來收拾吧。”
“沒事兒,伯母,就是幾個盤子,也累不著。”嚴皓國沒管那些,端著盤子去廚房了。
桌子收拾下去,時間也不早了,徐志航等人便都要走。
“媽,那個我們就先回去了,正好下午還有一趟火車到仙人橋,晚了不趕趟兒。”
胡秋月的娘家在仙人橋河北村,每年徐志航一家都是先回東崗團聚,然后坐火車去仙人橋,在胡家住好幾天再回西崗。
“這就走啊?要不擱家住兩天吧?孩子們難得回來,你看我還沒稀罕夠呢。”
徐老太太心里比誰都清楚,她這個四兒子啊,跟丈母娘家里比這邊親。
這么多年了,老太太也懶得計較,愛咋咋地吧,大面兒上過得去就行。
兒子成家了就不歸親媽管,一切都得聽媳婦的,媳婦說咋地就得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