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蔡文姬
吾粲與范疆、張達定計之后,便離開了二人所處的營房。
離開之前,他不禁又回頭看了二人一眼,暗想:呂都督對人心的把握當真可怕,此二人在一刻鐘前,不過是為了生存,打算拼死一搏。
如此心態,行動之時難免畏首畏尾,若是有甚疏漏,怕是殺不得那張飛。
但在得知能憑張飛之首,換我東吳功名之后,此二人信心陡然大增,今夜張飛若當真醉酒,則必死無疑。
吾粲回到自己營中,從行囊之中取出一物,收入懷中,然后再從案上取過文書,徑往張飛帥帳而去。
張飛此時正坐在帥帳之中等待消息,見吾粲過來,當即問道:“孔休來了?一應軍需準備得如何了?”
吾粲將文書放在張飛案前,說道:“糧草軍械基本備齊,只待白旗白甲制備完畢,便可發兵東吳,為關將軍報仇。”
張飛點了點頭,正欲令吾粲退下,卻陡然見到吾粲雙目之中飽含淚光,不由得一怔,問道:“孔休這是怎么了?”
吾粲嘆了口氣,說道:“粲思及關將軍仁義,難免有些傷感,倒是讓張將軍見笑了。”
張飛奇道:“孔休與我二哥相熟?”
吾粲搖了搖頭,伸手從懷中摸出適才取自行囊之物,托在手中。
張飛側目看去,見是一枚小小的木制印章,不由更奇,問道:“此乃何物?”
吾粲凝目做沉思狀,口中言道:“昔日吾粲得罪了呂蒙,恐為其所害,便連夜逃往荊州投靠關將軍。
某本以為關將軍縱不見疑,也必不會重用江東降臣。哪知只交談寥寥數語,關將軍便任命我為枝江縣令,牧民一方。
只是當時關將軍伐魏甚急,便隨手雕刻一枚木制印章與我應急,說是待伐魏歸來之時,再以正式印綬與此物交換。
自此,我便將此物隨身攜帶,以期關將軍早日凱旋歸來。可不成想……唉!如今思之,當日之事仍歷歷在目,而某卻辜負了關將軍的一番期待,當真愧疚。”
吾粲這番話本身,其實毫無營養,可以算得上是一堆廢話。
他說這話的目的,本身也不是為了傳遞什么有效信息,而是為了通過木制小印,去引出與關羽相關的話題。
此時軍中皆知,張飛只要一想起關羽,便會立刻陷入極度悲傷,進而解酒消愁。
吾粲亦知,這張飛不飲酒則罷,一旦飲酒則必醉。屆時范疆、張達二人趁他酒醉下手,則大事必成。
因此說完這一翻廢話之后,吾粲假裝察覺自己失言,向張飛告罪之后,便退出了帥帳。
少時便即得到消息,張飛果因情緒不佳,而召部將與他一同飲酒。
吾粲心中竊喜,當即收拾行囊,來到之前與范疆、張達二人約好的位置等候。直至夜至三更,忽聞左近傳來張達的低呼,當即閃身而出,問張達道:“如何?”
張達點點頭,伸手向范疆懷中包袱指了指,說道:“得手了。”
于是三人趁夜色昏暗,往荊州逃亡。
到了次日,軍中眾人才發現張飛被人暗殺,又花了幾個時辰盤查兇手,待得發覺范疆、張達、吾粲三人擅離職守,已經是次日午時。
這時再發兵追趕,顯然已經來不及了。張飛長子張苞率軍追出百余里,依然沒有發現三賊蹤跡,只得怏怏而歸。
數日后,劉備得知張飛為小人所殺,自是大悲。回想孫宏臨別所言,劉備心中又自懊惱。連外人都擔心之事,翼德當日離別之際,自己為何沒有再次叮囑?
與劉備的大悲不同,呂蒙得知此事后大喜過望,重重獎賞了吾粲以及范疆、張達三人,而后便召開軍議,商量如何對抗劉備大軍。
呂蒙手中的猛將如徐盛、丁奉、陳武、潘璋、凌統、朱然等,皆是昔日孫宏手下敗將。
東吳雖然已經奪回了荊州,但乃是偷襲,這些人基本都沒撈到什么仗打。
這時均知劉備興大軍而來,都想著能夠奮勇爭先,一雪前恥。
而以孫桓、全琮為首的一系列少年將領,也希望能通過此戰建立功勛,夯實未來發展的基礎。
因此東吳兵力雖遜于蜀漢,但求戰之心也未必就弱了。
不過事實證明,任何群體之中,總會出現一些唱反調的人。哪怕是在請戰之聲甚囂塵上之際,也還是掩蓋不住某些人的聲音。
比如陸遜。
別看他現在不過三十出頭,呂蒙卻對他的才略學識極為欽佩。
或許別人不清楚陸遜的才干,但他呂蒙還能不清楚?白衣渡江這個計劃本身,那就是陸遜率先提出的。
如何偷襲荊州,至少有八九成都出自陸遜的安排。
所謂呂子明白衣渡江擒殺關羽,那不過正好是因為他呂蒙的屁股剛好坐在都督這個位置上而已。
在他看來,陸遜的能力不但比他強,比魯肅強,甚至很有可能比當年火燒赤壁的周公瑾也不遜色多少。
陸遜既然建議不要輕易與劉備交戰,呂蒙當然會審慎的考慮這個建議。
經過多日觀察,呂蒙發現眾將求戰,多出于一己之私,根本沒有什么大局觀念。反觀陸遜,所思考的東西那都是吳國的未來。
兩者相比之下,呂蒙只要不是個傻子,基本都知道該選擇聽誰的建議。
于是他力排眾議,依照陸遜的謀劃,放棄長江上游大軍難以展開的秭歸,而在夷道、猇亭一線布置防御。
此決議一出,眾將頓時嘩然。
劉備兵力雄厚,放棄秭歸這種地勢狹窄的要道,轉而退守地勢相較寬闊的夷陵地區防守,這不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嗎?
大都督究竟咋想的?
眾將雖然不解,但呂蒙先前有白衣渡江的戰績擺著,此刻自也不敢不聽令行事,于是紛紛按照部署,進入了各自指定的位置。
呂蒙的這番部署,若是被孫宏知道,那么孫宏必然會大喜過望。
因為歷史上,劉備大軍便是在猇亭被陸遜打了個一敗涂地。
然而此時孫宏卻沒將心思放在荊州的戰局上,而是專程跑到封地藍田縣中,拜訪一個對他來說十分重要的人物。
誰?
蔡文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