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打秦王
但是這件事事情事關大唐江山,大唐的將來,要是不把這小子的這一點小聰明給治好了的話,以后可能指不定還會有什么歪門邪道冒出來。
而且自己也總有一天會老去,這個大唐江山也是遲早有一天要交到這小子手里的。
他以后是大唐的儲君,大唐的國君,要君臨天下,要知道什么才是治理國家的正道。
心里一股子恨鐵不成鋼的怒火,立刻拿下手里的靴子,朝著孫子那“咻”的一下的扔了過去,“給老子繼續跪著!”
突然的,李闕看到一個黑影對著自己的門面這就飛了過來了,腦子里突然地浮現出了自己上輩子的回憶,那時候自己還小,要是做了什么壞事的話,爺爺也是這么的拿著布鞋追著自己滿院子跑的。
但是李闕的行動力滿滿的,剛把那個茶杯放好,就跟抓東西一樣的把李世民的靴子拿著在手里了。
“皇爺爺,您,您鞋子。”
大家都呆住了,陛下拿鞋子去扔皇孫,還是當著朝臣們的面,這可是更古未有之的啊,以后如果真的被寫在了史書上,那可真是趣事一件了。
而且這個皇孫是挨打的,竟然沒有逃跑,還把皇帝的鞋子給拿著在手里。
這些在那些從小接受儒家正統思想的那些,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長輩要打罵晚輩,晚輩要乖乖順從的這些朝臣們眼里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
不要說是皇帝家打自己的孫子,就是一般的大臣家打兒子孫子,還有普通老百姓們的家里打晚輩,晚輩也要老老實實的跪著在一邊挨打呢。
還沒聽說過哪個晚輩居然敢抓住長輩收拾兒孫的棍棒的。
但是李闕還不知道這些,現在大殿之中安靜一片,那些大臣們大氣都不敢出一下,生怕陛下會注意到自己。
李闕有些討好的一些,“爺爺,把鞋子穿好吧,地上涼著呢。”
李世民也有些愣住了,可是心里是真的怒火了,還覺得有些不慢了。
真的家里這么多的皇子皇孫公主們,加起來也有好幾十個人了,想打誰就打,還沒見過誰敢躲開老子的打的。
你這小子不僅躲開了,還把老子的鞋子給抓著在手里啊,你這是猖狂啊你小子。
棒棍底下出孝子,你小子認錯認錯沒認好,現在打你你還敢跑?
又看到李闕的臉上還是平時的那種不以為然的笑容,李世民的這心里就更氣了。
這小子到現在也還不知道自己錯那里,更不知道老子為什么要這么生氣!
想著這些,李世民心里的怒氣就更勝了。
加上這些年,本來李世民的脾氣也已經算不得多好了,“來人!”
“奴婢在!”
“把秦王拉下去,重責二十大板。”李闕傻眼了,手里還拿著李世民的這個龍靴呢。
“陛下,千萬不可啊。”長孫無忌趕緊的磕頭叩首,“秦王年幼,有些事情稍微懲戒即可,不可打板子啊,不可啊……陛下……”
“都聾了嗎?”李世民大怒道。
太監總管趙六兒擺了擺手,店外立刻進來了幾個年輕健壯的太監,跪著在李闕腳邊,“殿下,奴婢們無禮了。”說著就家這里卻往外面出去了。
“二十大板?”
“好端端的,這老頭到底是怎么了?”
李闕還想不明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就已經被那幾個太監拉著出去了,而李闕的手里現在還拿著李世民的那個鞋子呢。
“打!”李世民在大殿里面大聲地說道:“當年你父王忤逆,朕一樣打,今天,朕也絕不……”說著的時候,就看到李闕已經被架著到大殿外了,趕忙又說道:“不行,不能打二十大板,十板子就夠了。”
話說著呢,幾個太監已經把長條板凳給拿了出來了,擺著在細雨中的大殿之外。
“這小子怎么不知道求饒呢?”李世民心里有些不爽,可是看到李闕已經被壓著在長板凳上了,趕忙說道:“打十下,十下就夠了,不能二十。”
“陛下有旨,十下,十下。”長孫無忌趕忙大聲的喊道。
他可是李闕的舅老爺,當然對這個妹妹的孫子還是很心疼的。
唰的一下,李闕的褲子就被太監給拉扯下來,露出白花花的那一大片了。
李世民覺得有些嗓子渴,想到了李闕剛才倒的茶水,突然又說道:“五下!打秦王五下就行了。”
“五下,五下,陛下有旨,打秦王殿下五下,五下。”長孫無忌站著在大殿門口大聲的喊道。
李闕不是不求饒,剛剛被扒拉掉了褲子的時候還都一直在想自己怎么就招惹了李世民了。
現在細細的雨點落著在他身上,有種涼涼的感覺,讓他的心里也一下子就豁然開朗了。
因為彩票的這種事情對于這個時代來說還是非常的不適合了,因為這個東西不太適合這種信息閉塞的時代,而且科技和時代的發展也完全不一樣,不僅會破壞民生,還會影響到了大唐朝廷在百姓們眼里的公信力度。
要是一個國家把百姓們作為錢袋子的話,想盡一切辦法的從百姓們身上撈錢,那這個國家遲早會丟失民心。
而在皇爺爺的心理,自己是大唐未來的下一任君王,是要承繼李唐江山的重任的,皇帝是天下人的表率,皇帝正,大臣們才會正,大臣們就是百官,是百姓們的父母官,臣子正,則國也正,天下之重,系于皇帝一人,這話確實沒有錯。
想著各種各樣的投機取巧的辦法,不從腳踏實地的目的出發的話,就會動搖這個國家的根本,只顧著眼前的利益就會讓朝堂變成一股子濁水。
要是自己表現出了自己對于錢財的渴望,那手底下的大臣們為了討好自己就會無所不用其極的從百姓們身上搜刮錢財。
彩票這個東西在這個時代看著好,聽著也不錯,可是放到這個時代的長遠利益來看,卻是于國利少弊多。
而且這個時代沒有任何約束,沒有任何束縛。
身為以后身負大唐江山,李唐宗廟社稷之人,豈可因為眼前的小利,就失去了對長遠的未來考慮和大局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