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擔憂
一路上走著,李闕的心里其實也在想著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邊走著想著,李闕的臉色就變得沉重了起來了。
跟著在他身邊的那些宮人們在看著秦王都在想著事情,誰也不敢開口多說什么。
李闕在想著的是錢。
大唐缺錢,大唐國庫更是貧困無比,這些東西是他當初一來到這里就知道的事情,可是那時候他還是一個小孩子,他能說出那番土地的事情,讓李世民對他刮目相看,在一些事上順著李世民的培養走著。
可是他現在長大了,有的鋒芒倒也不必藏的太緊了。
既然皇爺爺是在擔心自己的那些皇叔們會因為隊伍騷擾到地方官府,那么朝廷就先把這筆錢給墊上去了,不就行了嗎?
藩王的家眷多少人,屬官多少人,互為多少人,每人每天得多少伙食費全部都按著一個量來,還有那些住宿的費用,也是可以按照官階的大小計算下來,而且在大唐境內,讓那些藩王們進京的話,還可以限制他們的護衛的人數。
也不用成千上萬的,隨便一個人就帶個幾百個護衛就行了,加上屬官家眷,一個人最多的話,就是千人。
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哪里來的錢的呢?
李世民現在的樣子,是不太舍得從國庫給兒子們拿錢回來的,再加上大唐首相房玄齡一直對國庫里的錢財管的死死的。
而且李世民也不會厚顏無恥的過個壽就要像后面的那些什么十全老人那樣要求地方的灌云捐款攤派的。
想到錢,李闕也挺心煩的。
他雖然是秦王,但是他手上的金錢是真的沒有多少啊。
他這些王爺平時也是靠封地的那點銀子,但是他還沒有就藩,皇帝平時也不怎么給錢,他這個皇孫一年最多也就一千貫錢。
不要說他了,就是公里的其他的皇子們皇孫們,現在手頭也是沒多少錢的,窮的不要不要的。
錢啊,真的是個非常好的東西,有錢不是萬能的,可是沒錢是萬萬不能的啊。
聽說后面的那個安史之亂,就是因為安祿山在當節度使多年,割據一方,積攢了不少的錢財,到了唐朝后期的那些節度使們的手上也是積蓄了不少的錢財的,所以才敢割據一方,才敢不買朝廷的帳。
如今,雖然自己在李世民的心理是非常的有地位的,可是自己也需要自己建立一個自己班底,有自己的人啊,想要有自己的人拿就一定要有足夠的錢啊。
這個世界上不會有永遠的朋友,也不會有永遠的敵人,一切都是因為利益罷了,這些事情啊,還真的是要好好的想一想。
現在這么多年了,李世民雖然沒有把別人立為儲君,但是他的地位也還沒穩定呢,李世民也沒親口承認他的地位呢,當初李泰就是距離皇位一步之遙,結果就是馬失前蹄了。
而且李世民現在對自己很重視,自己可千萬不能出任何差錯,影響了在李世民心里的形象。
李闕一邊走著,一邊的想著自己最后是可以得到多少的支持。
現在侯君集,程咬金是暗戳戳的支持自己的,兩個人掌管京城的左右武衛,大概有五萬左右的人馬。
大唐戰神李靖對自己也是支持的,可是現在軍中只有聲望,沒有軍權啊,就只有幾百個部曲。
柴令武、長孫無忌他們也都是這樣,雖然支持自己,可是有什么用。
李世民能容得下功臣們也是有原因,這些兄弟們都是陪著他一起平定大唐的天下的,為大唐的海清河晏做出了貢獻的了,要打仗的時候,你們可以帶著兵打仗,不用的話,兵權就得拿回來。
這些功臣們一個個的也都比較懂事,沒有做出什么功高震主的事情來。
在長孫皇后和李承乾留給他的那些政治遺產里面,確實有不少現在大唐的中上層的將領,除了這些京城的將領,各地的將領,長孫家的倒是也還有一些。
但是這些人平時打仗可以,真的想要他們做一些其他的什么的話,還真的不要指望了,只會偷雞不成蝕把米。
文臣……
現在大唐的這些文臣們,李闕也是頭大。
朝中的這些文臣都是以自己的舅公長孫無忌為首,要么就是大唐尚書左仆射房玄齡為首的,但是他們都不敢明目張膽的效忠自己,和自己的這些年的交往也是從來不敢逾越,當然了,這也是李闕和他們的默契。
如果有一天,李闕真的被李世民正大光明的昭告天下,李闕就是大唐江山的繼承人的話,這些人毋庸置疑絕對效忠李闕。
可是現在,李世民雖然有這么個意思,但是畢竟也還沒明示,只要太極殿的那個位置一天沒明示是他李闕,那那些人就打死也不敢站隊。
想來想去,李闕不禁無奈苦笑啊。
自己這個秦王啊,叫著是尊貴,其實就是個面子上好看的,沒有錢沒有人的,那些隱藏的政治遺產,現在也都還用不上。
慢慢的,回到了東宮。
在走過大殿以后,后面的一個偏院里面,就是他的住所。
院子前面,兩個護衛正在指著一些宮人們不停的往著里頭搬著東西的呢。
這兩個互為,就是當年的那天在李承乾的靈前,給李闕提出過暗示的屈突家兄弟。
“見過秦王殿下。”屈突家兄弟在見到了秦王李闕了以后,趕忙行禮。
“趕緊請起。”李闕趕忙把這兩個侍衛給攙扶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