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土地的原因
“隋煬帝繼位以后,開創科舉制的是好,但是忘了顧及原本的貴族們的利益,導致他們不滿,又是修建運河,建造東都和遷都洛陽,下揚州的,加重賦稅,濫用民力,土地都被集中在小部分人手里,百姓手里沒有田地,百姓們怎么活下去?也就只有起義這一條路可走了,于是各地紛紛揭竿而起。”
“可以說是隋煬帝自己的德行對于隋朝的滅亡也是有最大的影響,他的暴政,導致了天下大亂,和隋朝的滅亡。”
“一個天下,要讓普通的百姓又看到向上的希望,也要保障好這個天下的百姓們人人吃得飽,穿得暖,治理好天災,開墾良田,讓百姓積富于家,才能建立好功業,一個帝王最基本的要做的就實現讓百姓吃飽穿暖。試問,如果隋煬帝讓百姓吃飽穿暖,認真地去解決那些朝廷和百姓之間的矛盾,百姓們又何苦會造反?又怎么有天下大亂,各地揭竿而起?”
“皇爺爺說民為水,君為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一個國家也要有海納百川的胸襟,皇爺爺說的那句,自古皆貴華夏,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皇爺爺的胸懷寬廣可容天下,甚至可以讓阿史那家的人都在朝為官,皇爺爺不僅把突厥的那些人打趴下,更是讓他們從心底里都對皇爺爺……”
李闕的這一番大坦闊論,旁邊的這些人越是聽著就越是吃驚。
大唐這才開國多少年,這些弘文館學士一個個的可都是從隋末天下的時候走過來的,如果說到隋朝的滅亡的這些,他們肯定要比李闕說的好。
但是李闕這才多大的年紀,現在說的這些觀點和這些話,還有眼界,都是他們遠不如的,而且很多還是他們沒有想到過的,但是他們思考的問題大多是從臣子的角度去想。
可是現在李闕說的這些卻像是從帝王的角度來考慮一下。
看著現在站著在自己面前的李闕,再想想之前的那個李闕。
弘文館的學士們都覺得很是不可思議。
就連站著在窗口外面的孔穎達都忍不住點頭,心里暗暗地在贊嘆,如果要把留不得那些尚書大人們都交過來問這些畫的畫,他們可未必能夠在一時之間就說出這些話來。
而褚遂良現在看著李闕的眼神里現在都滿是贊賞,那副欣賞已經完全的展現出來了。
眼光長遠,見解不凡,從里到外的都把隋朝的本質都看出來了,把隋朝的根本矛盾都說出來了。
皇子皇孫們,學問其實是一方面,治國理政的能力和眼光眼界的這些又是一方面,只不過后者是最重要的。
聽著李闕的這番闊論,孔穎達的腦海里想到了李世民對她說的那番話,“李家之千里馬也!”
現在看這位秦王殿下對隋朝滅亡的這些看法,可能就未必是千里馬這么簡單了。
突然的,孔穎達又想到了李世民心里對于儲君一事的想法了。
偷偷的瞄著教室里的李闕的眼光也變得不一樣了。
難道,陛下的想法是,皇太孫,屬意秦王李闕?
看這里卻,又看了一下坐著在第一排的周王李象,心里也開始對這兩個皇孫斟酌了起來。
一下子,連陛下也來到了弘文館的事情都沒有察覺到。
忽聞腳步聲,剛回頭一看,就看到了那臉上的笑容都藏不住了的李世民正站著在那。
“這小子啊,小小年紀,有這般見識,說的不錯,全部都是朕心里的。”李世民心里如是想著,身為亂世中征戰出來的帝王,李闕生于深宮,嬌生慣養,想不到有些看法居然和他是相似的。
難得生于深宮,嬌生慣養的皇孫居然有這般的見解。
其實說什么不能明辨,不能審視都是瞎說,明晃晃的矛盾就擺著在那呢,你不去解決,你說他看不見?不可能!
一個國家不顧及百姓死活,不管百姓有沒有吃飽穿暖的時候,百姓們肯定會造反,但凡你讓他們吃上飯穿得暖,別人想要造反,那也是找死的。
“你,替朕去好好考考他。”李世民在孔穎達的耳邊低聲說道。
孔穎達點點頭,但是還沒走進去呢,里面卻已經再次傳來了聲音。
只聽褚遂良站著在門口那,對著李闕開口問道:“秦王殿下剛才說,隋朝的土地大部分被集結在小部分人的手里,這個讓人恍然大悟,臣也以為如是,可是從古至今,好像所有王朝的土地不都是被集結在小部分人手里的嗎?土地怎么就會被集結在小部分人手里了呢?”
“問的不錯!很好!”李世民心里也感覺很是滿意的說道,他是帝王,土地兼并對于一個帝國意味著什么他是非常的清楚明白的。
如今的大唐,大量的土地也依舊還是掌握著在一小部分人的手里,每個地方的豪門望族都擁有著當地最為肥沃的土地,有的莊戶門即使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耕耘一年,到頭來還是不夠給那高額的地租,怎么都吃不飽。
褚遂良問完了以后,就這么的盯著里李闕看著。
他問的這個問題也是非常的深奧,非常的負責,可是他覺得秦王殿下現在的年紀是回答不出來的,有些難為他了吧,即使是他們這么一大把年紀了,說來說去的其實還是那些老調子。
罷了罷了吧。
他剛要開口說不然這個問題就算了,只見李闕就開口說道,“學生想,我華夏歷代王朝會被滅亡的原因,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土地的事情,土地的原因而已。”
“什么?”褚遂良聽到這話,有些大吃一驚,不過隨后的就是驚喜。
土地,一直都是一個關乎于國家根本的問題,也是有史以來一直都和國家的滅亡有所相關的問題,反正一個國家的滅亡總是和土地的事情拖不了關系的。
但是這個問題他們讀書人也都思考了多年了,讀了多少年書才明白的道理。
可是秦王殿下,這小小年紀的就能說出來了。
一下子,弘文館的這些學士們還有站著在外頭的李世民都一副饒有興致的樣子,想看看李闕能說出什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