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皇帝為方家送出圣意慶賀雷尊者進入無憂境之后便是震驚,召眾臣議事。
眾臣得知雷尊者成為無憂真人,大喜,對幽州動靜反而不大在意。
“讓他們軍改去吧,改來改去不過是強大一些,倘若還有吞并九鼎之心,雷尊者一根手指下去,通通灰飛煙滅。”
但皇帝不這么想,憂心不改。
有臣提議,派使臣前往幽州聯盟了解詳情,質問當年戰后和神刀教所簽和約,圣丹教認可與否。
還有臣提議,派人暗中打聽幽州內部動靜。
又有臣提議,加強軍備,防患于未然。
都有道理,全部采納,立刻執行。
再有一事,十數年來飛刀賊猖獗,而負責調查此事的國師智真人卻一直毫無進展,有臣不滿。
上奏:“靈家劫難重重,倘若一直不理不問,民憤難平。”
方家駐京大臣提議道:“不馳援靈家,對王大將軍不滿之人越來越多,提議讓護國大將軍代替智真人調查此事。”
護國王大將軍立刻呈上密奏,皇帝看過,其中寫道:“飛刀賊實是靈家自導自演的一出好戲,望陛下明察。”
再有靈家駐臣上奏:“飛刀賊一直以來只針對靈家,最近幾年日益猖獗,又殘害了不少無辜百姓,微臣也提議徹查此事。”
皇帝準奏!
退朝之后,皇帝親自喚了王大將軍,針對他的密奏頒發密旨:“便宜行事,先斬后奏!”
可見對此人非常信任。
王大將軍道:“靈家根基深厚,軍部有三成出身靈家,他們一旦退役還要回靈家修煉,不能調用,而且靈家圣宗城還有十位長生真人坐鎮,下官即便調用信得過的將領恐怕也不是靈家的對手。”
皇帝面色更憂,嘆道:“以往連續好幾代皇帝都是靈家舉薦,和靈家頗有淵源,靈家漸漸成為國家命脈把持之家,本王也甚是憂慮,現在里里外外都是他們家的人了,可該怎么辦?”
王大將軍道:“以前下官確實無能為力,所以只敢暗中調查,即便確認是靈家的飛刀賊也無可奈何。當下雷尊者成為無憂境第一人,可謂天助陛下,如果有他幫忙,靈家即便有二十位長生真人也不足為慮。”
“但那方家曾得過靈家的恩惠,雷尊者和靈陽城又是好友,如何能說通他和靈家作敵?”
“這點陛下放心,方家和靈家早已是貌合神離,正是下官和方家弟子聯合才查出那飛刀賊是花仙子走火入魔所致,那些飛刀死士都是為了博她一笑的亡命之徒。這次對付靈家也僅僅是讓他們交出花仙子,想那靈陽城為了家族利益也不敢再包庇此人。”
“本王也早有耳聞,倘若你已經掌握確鑿證據,本王配合你,遣靈陽城去幽州調查軍改動靜,把他支走,你和方家也好得手。”
王大將軍大喜,作揖謝過,說道:“如此再好不過,陛下等下官好消息便是!”
靈陽城作為鎮國家族宗主,雖然沒有參議,卻也得知雷尊者進入無憂境,他果然和雷尊者貌合神離,并無開心之色,反而急得如同熱鍋螞蟻。
似乎也已經得知雷尊者要對他家不利,急急召集家族眾長老商議,主要議題是如何加緊靈家防御,盡快把護山大陣提升防御等級。
幸好夢珠回來那時已經有所準備,培養了不少人才,該是他們表現的時候了。
又得知幽州出了中法王,即便皇帝不派他出去打探動靜他也必須要去了。
七百年來,幽州中法王僅僅出現過三次,其中兩位命短,上任不久便在戰場陣亡了,最后五毒上任,隨后入侵九鼎。
說明他們這個中法王上臺必有戰事。
五毒斃命,僅僅過了二十多年,再次出現中法王,完全可以斷定幽州又出現一位奇才,有了吞并四方的野心。
他作為九鼎鎮國家族的代表,不得不重視,當下安排靈家各位家主一番,奔幽州而去。
不過,靈陽城向來活套,大概也是怕雷尊者對他家不利,出去避難也有可能。
王大將軍得知靈陽城去了幽州,急忙派人去方家去找雷尊者,卻知雷尊者剛剛提升,需要穩固境界,暫時不出來活動。
王大將軍只好暫且忍耐,希望他們行動之前,靈陽城還沒有回來。
……
楊定奇軍營之行越來越頻繁,擂臺也經常參與,這樣倒接觸到不少愿意為他賣命的“生死將軍”。
不過,他也明白,這些人之所以愿意為自己拼命,自然是因為頭上頂著“中法王”三個大字。
也明白為何明知即將要打仗,踴躍參軍者依然眾多,正是那百幻丹的功勞。
在軍營可以廉價買到此丹,而且會不定期免費發放,忽然發現,以大祭司為首的圣丹教那些股東才是最賺錢的那些人。
楊定奇既然被夢珠稱之為財迷,那便和賭迷、毒迷等各種沉迷之人有共同之處,即便家里已經金山銀山,商鋪財源滾滾,他也并不滿足,已經有對百幻丹的覬覦之心。
但大祭司議政時的一句話便讓他徹底死心:“百幻丹是本教的核心,倘若誰敢從中作梗,便是和整個聯盟作對。”
已經成了核心了,他這個外族人雖然和大祭司已經是兄弟,自然也無法從中漁利。
隨后大祭司還不忘表彰楊定奇:大家都應該向中法王學習,自食其力,已然賺得盆缽滿盈,無需本教體恤。
楊定奇心道:“楊某的金庫還在擴建,目前才裝了十之一二,照此下去,牛年馬月才能裝滿?必須體恤!”
財迷之心一旦發作,大祭司的話便丟到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