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駕崩的消息迅速地傳遍了整個天下,王允也想要封鎖消息,但是朝廷京官,哪怕沒兒子在做官,還沒門生故舊嗎?
再加上這樣重大的事情,當事人王允也非常震驚,錯過了第一時間封鎖消息的機會,那么后面就難辦了。
益州,劉焉得到消息之后怒罵董卓,然后在群臣的勸誡下接過小皇帝劉協的大旗,在成都稱帝繼承漢統。
不巧的是,在荊州,劉表也耐不住蔡夫人、蔡瑁、筷(蒯)子兄弟等人勸誡,同樣登基稱帝繼承漢統。
再不巧的是,揚州,在這里躲避戰亂的劉繇在揚州刺史陳溫以及江東世家的‘勸說’下,也登基稱帝了,也以漢室正統的名義設立朝廷。
再加上王允以大漢司徒、尚書令的身份迎立的新帝——孝仁皇帝劉萇之孫劉武。
劉萇是漢靈帝劉宏的生父,因為漢桓帝無子,所以劉萇的兒子漢靈帝劉宏被大將軍竇武看中立為皇帝,劉萇因此被追封為皇帝。
如今靈帝劉宏的兩個兒子一個被董卓殺了,另一個還是被董卓殺了。按照這時候的宗法來說,也算是血緣絕后了,所以王允不得不從上一代追溯血緣,尋找新帝,等他好不容易在董卓治下的長安找到劉武擁立的時候,外面已經多了三個山頭了!
殘殘破破日落西山的大漢帝國,竟然一下子冒出來四個當家的?
長安、益州、荊州、揚州正面面相覷沒來得及做出應對呢,豫州的孫堅、袁術率先反應了過來。
好家伙,這不是想睡覺送枕頭嗎?
袁術、孫堅二人立馬寫就檄文;細數劉表、劉繇,順便帶著劉焉三人坐擁一州之地,卻對陷入水深火熱的大漢皇室不聞不問,諸侯討董的時候,孫堅沖鋒在前,袁術押運糧草在后,連同其他諸侯為了大漢江山拼了命和董卓作戰,接過三人身為皇室子弟,卻躲在自己的地盤‘自掃門前雪’。
如今董卓殘暴恣睢,害死了皇帝,正是大漢帝國風雨飄搖之際,王司徒這邊誅董卓,立新帝,為了大漢帝國的安穩殫精竭慮,劉表三人不幫忙也就算了,還自己爭了起來,意圖將老劉家的家產全部薅到自己懷里!
其情可惡,其人可誅!號召天下諸侯共討之!
然后兩人就宣布對荊州、揚州進行正義的討伐!
劉繇覺得自己很冤;自己算什么皇族啊,往上倒倒,爸爸劉輿—山陽太守,爸爸的爸爸劉本—平原郡般縣縣長...
追根溯源,就劉繇這一脈,上一個當皇帝的叫劉邦,漢高祖。
這算哪門子皇族?
你看看人家劉表、劉焉,一個漢景帝子魯恭王劉余之后,另一個也是魯恭王劉余之后...
好吧,其實差不多,也是三百多年前的事情了,但是跟割據益州,虎踞荊州的劉焉、劉表相比,劉繇這個被人推立的皇帝,沒底氣啊。
手底下不是刺史陳溫的人,就是江東各大家族的人,連親信都沒幾個,劉繇如何能夠安心下來?
相比之下,劉焉劉表就冷靜了許多,尤其是劉焉,仗著有漢中之險要,東川之崎嶇,對孫堅、袁術的檄文理都沒理,直接在成都搞起了自己的小朝廷。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研究巴蜀圖。
劉表也不怎么擔心,實際上早在他入主荊州摘了孫堅桃子的時候,兩人之間就幾無轉圜余地;后面孫堅攻略豫州,劉表又派人襲擾其后方,搞得孫堅不得不付出巨大代價請袁術幫忙。
說一句仇深似海真沒問題。
如今袁術、孫堅搞定的豫州,劉表早知道會有那么一戰,但是他有長江天險,有襄陽重城,有新野門戶,還真沒把二人放在眼里。
打就是了,荊州的兵征討天下不容易,守家還是很給力的。
荊揚豫州風云起,曹操悄不聲息去偷徐州,遇上陶謙帶著劉關張三兄弟,又是一場亂戰。
倒是北方,由于劉和及時向張威投誠,放棄了抵抗,幽州大部分歸入張威麾下,另外還有一部分在鮮卑烏桓手中,因此暫時還算平靜;青州這邊,孔融對張燕的到來既喜又驚,喜的是張威派人來了,那么青州黃巾也就猖狂不了多久了,驚的是;怎么拍了黑山軍首領張燕來啊?
人麻了!
還在張燕行事穩重,一路過來半點傳說中淫人妻女,日啖一小孩的跡象都沒有,不僅順利收服了青州黃巾,而且并沒有侵擾到百姓。
青州也就安定了下來。
青州平定之后,張威便只需要收回幽州剩余諸郡,便可以完成‘北境之王’的任務了。
王都建筑圖紙,張威可是眼饞了許久,光是看了名字就覺得不一般,對于其實際效果,自然是萬分期待。
幽州的情況與并州很像,但是又有所不同。
原先并州九郡,只有上黨算是在朝廷手中,另外的幾個郡都被勢大的鮮卑和勉強算是友軍的匈奴所占據。
而幽州的十一個郡,由于之前公孫瓚和劉虞一文一武勉強算是張弛有度的治理,基本都在大漢朝廷管轄之下,只不過居住的胡人多一些罷了,比如說原先附屬鮮卑的烏桓部落,這個由東胡演變而來的部族基本都在幽州境內生活,有自己的軍事力量,與幽州政府之間算是藤蔓與樹的關系,只不過這棵樹倒下之后,藤蔓并不會枯死,而是野蠻地生長!
在劉虞死后,接著為劉虞報仇的機會,烏桓部落與劉和聯合,昧下了不少的利益,如今張威拍了張郃五萬大軍進入幽州,他們并不想這么輕易地將吃下的東西交出來。
目前烏桓還占據了遼西、遼東、右北平、上谷、玄菟、樂浪六個郡的大部分城池,并且希望與張威就此界定邊界,雙方和平共處!
我呸!
張威這個人,向來喜歡這么一句話;我種花家的地盤雖然大,但是卻沒有一寸是多余的!
別說‘北境之王’這個任務要求張威掌控幽州全境,就算沒有,也只有張威從別人那里要地盤,絕沒有別人從自己這里拿走的道理!
如果有,不用懷疑,那就是在放高麗代!
烏桓這邊不識趣,張威也不著急,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張威決定先將自己勢力的大概框架搭建起來。
除了大漢帝國傳統的一些職能機構之外,張威直接在自己的大都督府設立了三省六部制度,當然,是經過與田豐沮授等能臣商議之后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