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人民統一抗戰的背景之下,老舍的《四世同堂》以其顯明的深刻性,展現出了統一抗戰時期中國普通大眾不同的性格特征和文化特征。《四世同堂》中的各類主要人物都擁有其極具大眾代表性意義的性格特征,而他們因性格的不同對抗戰與民族意義的理解以及態度也各不相同,而這種不同就極為明顯的代表了社會上各階層的不同的文化立場與文化觀點,而隨著抗戰的發展,小羊圈胡同里各類人物對抗戰所采取的不同的態度也在一步步的深化著人物的主要性格特色,并以小見大的體現出了中國不同階級在統一抗戰的時代之下對中國歷史發展潮流認識的局限性和變革性,并由此展現出了老舍在全民族統一抗戰的背景之下,對中國普通大眾歷史和文化的深刻思索,他通過對小人物性格的襯托和描寫,以眾多事件和人物最終的結局告訴所有人“一個民族的興衰存亡,不僅在于其經濟的發達、武器的先進,而且還取決于該民族普遍的社會文化心態。”【1】
關鍵詞:人物性格內涵,文化反思
《四世同堂》是老舍寫于19世紀40年代全民族抗戰時期的一部長篇小說,但是它所要表現的不僅僅是抗戰時期全民族統一抗戰的斗爭事實,還是在這種抗戰背景之下,普通大眾對于國家存亡意義的不同理解,而對于各類人物對戰爭乃至于民族意義的不同理解的表現,老舍在《四世同堂》之中主要是通過人物的性格內涵來進行詮釋的。基本上可以這么來說,老舍所有的語言描寫和動作神態描寫等都服務于人物性格的展現,甚至發生在人物周圍的各類小事件都能夠正面或是側面的展現出人物的某種性格特征,然而,老舍對于人物性格的描寫,也并非僅僅局限于對一個人的性格的展現。
【2】“他用一百多萬字描寫了1937年日本侵華、BJ淪陷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BJXC區小羊圈胡同各家各戶的不同人生選擇和遭際,具體而微地以小人物的命運呈現出大歷史的變遷,進而形成了家國一體的寓言敘事。“四世同堂”這個標題高度凝練,特別具有概括性,非常恰切小說的內容:“世”是時間概念,“堂”是空間意象,不同世代的人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變動的時間在穩定的空間中展開,隱喻了在特定疆域(小羊圈胡同——BJ——中國)發生的現代歷史劇變,自然衍生出一個普遍性的命題,即個人與時代、家國之間的關系。”實際上我們不難看出,老舍他是在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之中的這一小部分人,來襯托和刻畫在全民族抗戰時期整個社會不同階層,對于民族危亡、歷史發展的不同看法和抉擇,其中所展現給我們的是:雖然當時這個時代的主流是全民族統一抗戰和共同謀求民族獨立、民族解放,但是在表面的統一之下,其內部仍舊存在眾多難以調和的矛盾和糾葛,而作者正是要通過對一部分小人物的描寫來襯托和刻畫出整個社會所代表的一些大眾性的文化特征,并以此來展現出抗戰時期中國社會的文化進步性與其因局限性特征而對家國和歷史所產生的一些文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