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的政策
西域。
隨著李恪的離開,這里的許多勢力,也變得有些不安分起來。
對于他們來說,畏懼的并不是大唐。
而是李恪的一個態(tài)度。
而且李恪身邊,又有阿墨這樣熟悉西域的人在。
自己等人只要有什么風吹草動,阿墨都能夠第一時間察覺,從而告訴李恪。
對于自己等人來說,這樣的情況,是非常不利的。
可是如今,李恪和阿墨都離開了西域。
如今西域這邊大唐的主事人一日不定,那自己等人這邊,就有了喘息的機會。
只要把握這個機會,一定能夠翻身。
“想必大唐的事情,你們應(yīng)該都知道了。”
“如今吳王離開了,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要是我們能夠把握住的話,說不定就能擺脫大唐的掌控。”
“能夠恢復到以前的日子。”
“我不相信,你們都愿意成為別人的附庸,聽別人的命令。”
此時周圍的小國的主事人,都聚集在一起,討論了起來。
這樣的言論,其實在他們每個人心里,都存在過。
只不過有的人,如今依然畏懼大唐的鐵騎。
曾經(jīng)的那段記憶,實在是讓他們印象太深刻了。
讓他們有些舉棋不定。
如果發(fā)生反叛的話,可能會帶來非常惡劣的后果。
“但是我們就算趁這個時間緩過來了,擺脫了大唐的掌控這又能如何?”
“日后還不是要再一次討伐我們。”
“我們?nèi)缃竦呐e動,這有什么意義呢?”
一時之間,兩種聲音爭執(zhí)不下。
而且后者的聲音,好像更大一些。
但是這樣的隱患,已經(jīng)埋了下來。
只要大唐這邊,再出現(xiàn)一些差池。
就會將這個隱患,徹底的引爆。
情況非常復雜的時候,李治也知曉了蘇定方那邊的難題。
這讓他心里靈機一動。
想要解決,船只在海上無法辨認方向的難題,其實并不復雜。
只不過在這之前,很少有人會關(guān)注這方面。
自己只需要將指南針,放在船只上,就能夠幫助他們辨認方向。
只不過,放在船只上面的指南針,跟普通的指南針要求不太一樣。
因為上面的儀器,需要更加的精準。
如果方向有稍微的偏差,就會導致目的地,相差的非常多。
所以李治再一次開始埋頭研究指南針,想要將這個精確度,提升到一個極致。
這樣的話就不用擔心這些事情了。
時間轉(zhuǎn)眼之間,便過去了一個月。
所有的事情,好像都平息了下來。
許多的百姓,都忘記了,之前發(fā)生的事情。
對于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保證自己的溫飽。
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到一邊。
不用去操心。
李恪看著面前的一個小孩子,目光有些柔和。
如今阿墨夫婦,都已經(jīng)不在了。
他們唯一的孩子,那就需要自己來照顧了。
“小家伙,從今以后,你就跟我姓,名為平安。”
“李平安,你的這輩子,我并不需要你能夠做出怎樣的豐功偉績,也不需要你一定出人頭地,我只是簡單的希望,你這一輩子都能夠平平安安的長大。”
“因為你要記住,你身上承載了太多的目光。”
此時的李平安只不過一歲不到,都還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
但是對于李平安這個名字,他非常喜歡。
忍不住的哈哈大笑。
李恪看到他這模樣,內(nèi)心有些欣慰。
只要他能夠快快樂樂的長大,自己也可以還清一些罪孽。
“來人,以后李平安,就是我的養(yǎng)子,你們所有人,一定要照顧好他的飲食起居,滿足他的要求。”
“如果我要是發(fā)現(xiàn),他有什么需求,你們沒有滿足的話,那就別怪我了。”
“明白了殿下。”
李恪來到書房,看著一旁的奏折,深深地嘆了口氣。
當這個太子,實在是不輕松。
每天都有許多的事情要處理,不管是大事,還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主要是感覺,在長安的這段時間,始終沒有在西域過得自在。
看到那些文武大臣,實在是感覺太礙眼了。
一個個總是倚老賣老,沒有什么本領(lǐng),偏偏自命不凡。
想到這里,李恪決定,要去跟父皇提一個建議,好好的整治一下他們。
不然大唐在他們的手里,一定會出現(xiàn)的失去民心。
......
李二聽到李恪的言論,頓時有些頭疼。
讓朝中的許多大臣,都去一些偏遠的地方,查看一下民情。
說起來非常的容易,但是做起來就非常的難。
這所有的事情,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
自己之前,也嘗試過微服私巡,可是效果,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顯著。
而且每天事情非常的多,如果將那些大臣都派下去的話,那些原本屬于他們的事情,應(yīng)該讓誰來負責呢?
“恪兒,朕明白你的想法。”
“但是有的時候,并沒有你想象中的這么簡單。”
“如果讓他們都去偏遠的地方體察民情,那整個長安城,將會陷入混亂之中。”
“如果長安都亂了,那整個大唐,又會好到哪里去呢?”
李恪聽到這里,也是有些沉重。
道理自己都懂。
可是如果不做出變動,大唐在他們的手里,也不會有所好轉(zhuǎn)。
“父皇,我知道這件事情,非常的為難。”
“可是如果我們因為難,就不選擇去做的話,如今的情況,就很難有任何的改善。”
“時間持續(xù)的久了,對于大唐來說,將會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兒臣既然敢提出這個建議,就是打算如果他們?nèi)ンw察民情了,他們的工作,兒臣可以一力承擔。”
李恪非常堅決地說道。
李二聽到這里,內(nèi)心有些觸動。
不管成功與否。
李恪的這個想法,都證明他的確長大了。
如果是以前的話,他是不會說出如此有魄力的話來。
“行,那這件事就交給你去做了。”
“如果有什么為難的地方,你可以跟朕說。”
“朕一定會想辦法幫你解決的。”
“你要相信,朕始終會是你最堅強的后盾。”
李二有些豪氣干云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