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境況能逼仄到什么地步?林黛玉進賈府說得很清楚:不敢多走一步路、多說一句話。這聰慧的識時辨事、乖覺的自我控制,到底是環境造成而非本性,但是關于顰兒“小性兒”的評論不絕于耳。
當年念幾句詩詞歌賦,就被稱為林黛玉,褒貶難辨,矯情兩個字絕對跑不了。上帝給了一張臉,自己又造了一張臉,別人又替你畫了一張臉,真是撲朔迷離,真假難辨了。
歪在床上,正對著陽臺的大玻璃窗,古老的細框鋁合金,柔和的淡淡的灰白,跟玻璃、白墻和諧地融為一體。“我愛這舊窗子!”
母親說:“那么個破窗子,還愛,啥也沒見過。”妹妹說:“我姐真可憐,買不起新的,還硬要說愛舊的。”老張說:“這個傻女人,看樣子還可以對她再苛刻一點。”老李說:“當年沒看錯,她果然會省錢,可惜沒娶到。”他說:“愛這窗子的人,值得我愛。”她說:“這窗子真好。”
軒姐忙著收拾殘枝敗葉,根本沒聽見,聽見了也不會回應,對她來說愛不愛都不重要,有就行了。
詞不達言、言不及義,還是生物波最可靠,眼神不會撒謊。可是別時容易見時難,活得像個孤島,來來去去的信息,輕飄飄不解寂寞。
近來稍有好轉,連著收了幾個包裹,實實在在地吃著、用著,如圍困中被救援,滿足的同時又有所期待,不知道后面還有沒有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