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值得警惕的事
“誒?這個故事,我好想聽過類似的。”此時梁千雪是突然說道:“你說的這個故事,好像和農夫與蛇有點像。”
陳安隅聽了倒是笑著搖頭:“但是拿比喻而言,顯然還是我們的故事比較符合看法。”
陳安隅此時說到這里,也是給千雪說明了一下兩個故事。
當然,這里先是要說明另一個故事才對。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里,西北風呼呼地亂刮著,路上幾乎沒有一個行人。
一條蛇不幸被凍僵了,卷縮著身子躺在路旁不能動彈。這時,一個好心的農夫拿著一把鋤頭路過這里,無意中發現了那條快要被凍死的蛇。農夫看著奄奄一息的蛇,覺得它非常可憐。于是,悄悄地走到蛇的身旁,緩緩地伸出雙手抱起它。
用手輕輕地撫摸著它,甚至還憐惜將它往自己溫暖的懷里送。打算用自己暖暖的身體來溫暖它冰冷的身軀,它說:“你好事做到底吧,我就喜歡咬人,不咬人我就不舒服。“使它慢慢蘇醒過來。那蛇得到溫暖以后,果然蘇醒了。漸漸地睜開眼睛,緩慢地活動了一下身軀。醒來以后,說完就狠狠地咬了農夫一口,農夫忍著鉆心的疼痛,悔恨地說:“我救了你,你不但不感激我,反而要狠心地咬我蛇就立刻露出了它的本性,農夫忍著鉆心的疼痛,悔恨地說:“我救了你,你不但不感激我,反而要狠心地咬我是好,但不應該救那些本來就很壞的人。“農夫聽了,默默地點了點頭。
從此以后,再也沒有人去可憐那些不知悔改的壞人了。”
陳安隅覺得,東郭先生與狼和農夫與蛇兩個寓言故事,大家肯定都知道。兩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都是,要學會區分善惡,不應該對壞人仁慈。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的,兩個寓言故事的歷史典故,一個出自我國明代馬中錫《東田文集》中的《中山狼傳》,一個出自西方的古希臘時期《伊索寓言》。
除了出處問題,最關鍵的是兩個寓言故事表達的深層意義有所差別。
故事說到這里,相信大家已經明白。要用東郭先生與狼來比喻,而非農夫與蛇。出發點不同:農夫是常識的缺失,蛇是本性;東郭先生是自己的善意,狼是完全的惡意。結果不同:農夫被蛇咬后去世,狼最后被打死自食惡果。
大家看東郭先生與狼故事重點:1、狼受傷后央求東郭先生幫助它躲避獵人的追殺。2、在逃避追殺以后,轉頭就想吃了救了它的恩人。3、故事結果時,在老農的幫助下,狼被獵殺。總結來說,東郭先生是因為善良的本性,幫助了不該幫助的狼。而狼完全是恩將仇報,要吃掉救他的恩人。
所以陳安隅覺得東郭先生里是善惡終有報。因此可以退體現出一點,那就是我們古代的故事其實是有人文關懷精神,本質上是懲惡揚善的。
而千雪聽完陳安隅的分析,自然覺得有理。
因為就憑那個戴恩業,還做不了兇猛的毒蛇。
“但你們要小心了。”梁知秋此時是提醒道:“戴恩業不是毒蛇,但是他后面的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