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0日,勇敢智慧的中國人民打退新冠病毒,今天終于迎來開學啦!
早晨,媽媽幫兒子洗頭,我去地庫取車。
上車后,媽媽說:“你下去開車,正慧感覺有點遲了,瞧什么都來氣,又怪兩部電梯怎么都在1樓,誰設計的呀。”
我笑道:“趕得上。”
車堵在路口時,媽媽看車外全是一動不能動的車,兒子說:“你別看啦!”
中午,兒子放學回到家,全身洋溢著肉眼可見的興奮,說:“學校和老師并沒有開學前說的那樣嚴厲。”
我笑道:“早晨遲到沒有呀。”
2020年4月25日,中午,我笑道:“復課1周,老師被你們氣死幾個呀。”
兒子說:“沒有呀!不過上5天學考了6門課。”
我笑道:“那還不烤(考)焦啦!”
兒子說:“馮佳樂好厲害,他有3門考全班第一,我和成宇凡各有1科考第一。”
我說:“那是挺厲害。”
兒子說:“陸一鳴考試也不忘搞怪,生物實驗題最后問——做完實驗的蚯蚓怎么處理。”
我說:“應該放回土壤里吧!”
兒子說:“對呀,我們都這樣答的,但小陸同學答‘吃掉’兩個字。”
我笑道:“老師可以這樣點評——錯誤原因:直接答‘吃掉’不全面,應答‘蘸醋吃掉’方可。”
兒子笑道:“我也搞錯了,蜜蜂原來也是變態發育,還搞錯了,先開花才能授粉。”
我笑道:“你缺乏生活常識。”然后,給他講解,又上網查相關資料帶他學習。
午飯時,我帶他聽《吳伯凡認知方法論》,又說到可以培養哲學興趣的兩本文學書《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還說到煉黃金,為何要煉黃金。我又對他說黃金在自然界的產生——大恒星爆炸,以及為何會爆炸。
最后,竟說到貨幣的產生以及通貨膨脹。
2020年4月26日,中午,兒子說學校開始評優秀班干和三好學生,他和申明同學參加優秀班干評比,馮佳樂、成宇凡、陸一鳴等幾個成績好的參加校三好學生評比。
午飯時,我說給你放點新聞聯播之類的吧,讓你長點生活常識,別搞不清開花與授粉的次序。
2020年4月27日,中午,兒子到家非常高興,說物理考98分,全班第一,還高馮同學2分。
兒子說:“放學臨分手時,馮同學說‘我倆好像互換角色啦’。”
我笑道:“寒假你倆都補缺補差,結果互換了,所以你不能再說自己學不好物理,通過努力一樣可以學好。”
老婆說:“努力在哪里收獲就在哪里。”
我說:“媽媽說的對。”
2020年4月28日,上午,老婆發微信:“昨晚提醒他別把證書原件弄丟了,他就不敢帶了,這孩子。”是有點問題。
昨晚媽媽在幫兒子準力求評選“優秀班干”材料,他臨睡覺前見還在準備便說:“你又高估自己能力了吧,不說很簡單嗎,不簡單吧!”
中午,兒子說:“上午考數學,潘老師提前收‘數學1群’的同學試卷,成宇凡沒做完不愿交卷,爭奪中試卷被扯爛,成宇凡同學氣道:‘我要退出1群’。”
我笑道:“成同學很厲害呀。”
兒子說:“潘老師同意他退群并且告訴了班主任,他更氣了,逢人就說‘我退出數學1群了’。”
我說:“要說數學老師提前收卷這種方式既不妥也不必要,花點心思方法多的是呀,區分出1、2、3等學生還不容易嗎!”
午飯后,我說:“成宇凡同學極富正義感,容易起沖突,正慧你要知道做事的辦法有很多,不要像他這樣偏采取激化矛盾的方法,切記!”
老婆說:“其實,小鄭家孫浩宇和成宇凡有點像,老師不評他當三好學生,他質問班主任,班主任說今年評完了明年評你吧,第二年他又沒評上就找老師問‘不說今年評我嗎’,后來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們重評還真把他評上了。”
晚飯時,兒子說:“下午物理只上了半節課。”
我問:“為什么?”
兒子說:“被班主任叫去參加一個什么上級調研的會,主要是回答諸如:作業多不多呀?考不考試呀?排不排名次呀?有沒有做心理建設呀?等問題。”
我笑道:“那你會答嗎?”
兒子說:“去之前班主任告訴我答案了。”
我和媽媽都笑了。
晚上,10點多,兒子說:“今天數學老師出的拔高思考題太難解不出來,最后從網絡上搜到了答案。”
我說:“不能從網上搜索答案,這樣不好,當初老師就說你們要自己想,想不出也要記下想法,然后問她。這類題主要目的是培養你們思維能力,即如何想辦法解答,而不是讓你們搜完答案然后記住。”
兒子說:“不想問潘老師。”
我說:“那你也可以問西元數學老師,但最好問潘老師。不管問哪個老師你都必須要搞清楚點金的手指,即學習他們的思考方式。”
最后又提醒兒子,其實無論怎么說潘老師的幫助都是不可小覷,而且學生與老師鬧對抗結果一定是學生吃虧。因為老師哪怕教毀掉幾屆學生都沒關系,大不了不干教師了,但作為學生個人你的成長只有一次,必須對自己負責,豈可任性呢。
兒子有點想不通,他覺得潘老師出的拔高思考題不是他份內應該解決的。我說老師這樣是訓練你們數學思維,不然稍稍多轉點彎的題就解不了,怎可能成為真正優秀的學生呢。
從網上搜索答案和抄作業性質一樣。看來需持續關注,必要時檢查,不可養成習慣。
2020年4月30日,兒子說:“馮佳樂總分高我7分,成宇凡高我4分,我在班里是第3 名,班主任說馮佳樂放在校長班可排第5名。”
上學期末,年級第一名小王同學777分,比兒子高27分,這次她比兒子高23分,列年級第2名。
媽媽拎著雞蛋去四姨家,沒多久折返,兒子問:“怎么回來啦,不回雨嘉山啦。”
我笑道:“怎么,情況有變,四子他們不回老家,蹭不著便車啦。”
媽媽笑道:“王承德和正慧說的一樣——老師不準出房南市。”
我笑道:“這次王小寶不太像他爸爸媽媽的孩子呀!”
兒子認真的說:“看到了吧,這就是教育。”
我笑道:“說的好!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