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一箭三雕
四夷館里有幾個學生是性子急的,還沒等到第二天,當天夜里就把一車車的貨物給運到了思誠坊,說是讓先生省幾步路。
玉錦兮一看被收拾得整整齊齊的絲綢就笑了:“這是連原本的包裝都沒拆就搬來了吧?”
有一個學生嘿嘿笑著,不好意思地道:“先生明察,學生家里就是開綢緞鋪子的,這批貨剛從江南運過來,我爹就按最低的價給我了。”
先生只說不能夾帶私貨,可沒說家里人不能幫忙。
玉錦兮哈哈大笑:“成,回去歇著吧,明日去玉萃齋集合。”
那學生還有問題:“先生,別的組也可以在我家備貨嗎?”
玉錦兮笑得更開心了:“你倒是個會做生意的,這個你們自己商量去,我可不管。”
那學生便高高興興地回去了,到了第二天早上,果然又拉了幾車綢緞去了玉萃齋,卻不是自己組的了。
玉錦兮昨日便將各類綢緞翻譯成了各國語言,并一一注明了下來,拿了紙給各個小組,就連價格也給了個參考價。
拿到價格表的學生們都傻了,這,這利潤也太大了!
這邊苦背不提,去韃靼和西番的兩個組卻有些忐忑,他們想販賣的貨物是茶葉,還不是一般京城里愛喝的茉莉花茶,而是茶磚。這種東西他們沒找到門路,怕是需要到滇地那邊備貨。
玉錦兮笑道:“這個卻是無妨,你們頭一回做這事兒,先生自然能幫的就幫,不過下一回可就不行了。另外,販賣貨物只是順手的事兒,你們的首要任務還是要學習當地語言。”
兩個組的學生躬身行禮:“學生們謝過先生。”
交趾的那四個最慘,一來他們人少,二來交趾那地方吧,他們還真有人去過,貨物價格上沒有優勢啊!
玉錦兮卻道:“在交趾,大月的銅錢可以一當十,當地盛產糧食和各種硬木。尤其是那硬木,是個野生的資源。昨日我便想到了,給你們備了現銀和散錢。糧食要用銀子買,硬木直接雇了當地人去山里伐便是。只是需要看著些時間,硬木難伐,當地的工具十分簡陋,你們要不要去買些鋸子?呶,旁邊不遠的鋪子里就有。”
幾個交趾的學生大喜,趕緊跑去買鋸子去了。
西番韃靼那兩組的學生見她并不因為自己這些人是后投入門下的就冷落一二,膽子也大了起來,存疑許久的問題也敢問出口了。
韃靼組最擔憂的問題是韃靼人居無定所,他們怕是找不到人。還有啊,大月跟人家在沃難關那場戰役如今還硝煙未散呢,他們會不會被人家當細作抓起來啊?
玉錦兮扶額:“幸虧你問了,這倒提醒了我。”一下子撒出去這么多人,還都是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她也不可能隨時跟著,人身安全問題還沒能保障呢。
別人沒有辦法,她處理起來卻十分簡單。空間里拿了串一百零八顆的佛珠出來,扯開線,一人發了一顆。
學生們把疑惑的目光投向她,這是什么東西?
客路和青山十分有眼力勁兒地捅捅自己身邊的學生:“快收起來,這可是好東西。有這一顆珠子在身上,就多了一條命。”
青山還腿快地跑出去,在旁邊的雜貨攤上買了幾十根紅線,拿回來一人發了一根:“系上,貼身掛著。”
學生們恍然大悟,拜謝之后仔細地掛身上了。交趾的那幾個學生還沒回來,其他人還幫著穿好。
玉錦兮這才回答韃靼組的疑問:“雖說雙方朝堂上因為戰爭的事情目前不來往,沃難關的邊市也關了,可越是如此,咱們的貨物就越受歡迎。韃靼人多食肉奶,菜肴不足,急需茶葉滿足身體所需。你們選的茶磚是極合適的貨物,定價上還不妨在我給的參考價上再高些。還有,雖說韃靼人多逐水草而居,不過他們也有定居點。咱們這回去的,便是他們的王庭所在。”
學生們都傻了,先生啊,您居然連人家的老巢在哪里都知道?!內閣怕都不知吧?
玉錦兮得意一笑,卻不再發表什么意見了。
西番組的人問:“先生,據說咱們大月的人到了西番會喘不上氣來,這是真的嗎?”
玉錦兮點頭道:“這叫高原反應。西番地勢比咱們這里高許多,一般人到了那里自然會感到不適。不過這種不適也因人而異,輕者不必說了,只要不跑動便無妨,重者則會喪命。到時候我看看,若是你們感到極度不適,咱們就換個地方好了。”
掃了眼石碑上的地圖,又道:“咱們去的地方不是最高的,在當地算是個小小的盆地,應該不會太嚴重。”
西番組的人也沒有疑問了,等去往交趾的人買了鋸子回來,大家都笑了。
每個人都搬了三四把,怕是把人家的鋪子都買空了。
玉錦兮笑著把鋸子收進空間,其余的學生則把護身符珠子遞給他們,小聲把這珠子的神奇之處說了。
交趾的幾個學生恭恭敬敬地向玉錦兮行了一禮之后,才把那珠子珍而重之地系在了脖子上。
一切準備就緒,玉錦兮多留了些貨物在玉萃齋,直接帶著學生們走人。
韃靼在北,西番在西,天方更西,阿瓦等地在南,還要去滇地那邊購買茶磚,她得好好規劃一番路線。
先去最遠的天方好了,然后再從交趾轉回大月,在滇地買了茶葉,再去西番和韃靼。
她讓空間自動行駛,自己在空間里干活兒。
小五好奇地問:“老媽,您怎么不備些貨物去賣?”
玉錦兮笑:“自然要備的。不過我一個當先生的,不好跟學生們搶。他們既然選了絲綢,那我就去賣些瓷器好了。不著急,先把他們送到再說。”
小五建議:“其實咱們也可以賣絲綢啊,不在天方賣就好了,咱們去歐羅巴賣不行嗎?”
玉錦兮摸摸他的頭:“好主意,那咱們也去備些貨。”
小五樂呵呵地道:“嗯,再買些鏡子懷表什么的回來。”
反正都要出去了,那就干脆來票大的吧!
讓他這么一說,玉錦兮接下來的日子就忙碌不堪了。
到了天方,把所有的學生都放出來增長一番見識,找了當地她曾經落腳過的客棧訂了房間,把天方組的學生安頓下來之后,就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站。
這些國家都是她曾經去過的地方,尋找繁華之地落腳很容易。有護身符在,也不怕學生遇到什么危險。至于其它的語言交流啊貨物售賣啊等問題,那是學生們自己要面對的,也是她安排這次活動的最重要的目的,她就不管了。
不過在西番的時候,她到底還是多停留了半個時辰,確認了護身符對于高原反應也有很好的保護療效之后,才放心離開。
等把所有的學生都放在當地,已經是三天之后的事情了。
然后便是把從韃靼購買的牛羊放回京城,暫時寄放在大長公主府的莊子上。她自己的莊子離得太遠,田都是租給佃戶的,就連她這個主人住的房子都沒有,就更沒地方安置這些牛羊了。
大月的耕牛不能隨意屠宰,牛肉就成了稀罕物。韃靼那邊的肉牛卻無妨,她這一走還不知道有沒有時間回來送貨,先弄些牛羊預備著,什么時候玉萃齋的貨源緊張了,什么時候宰殺了就是。
讓家里人給郭明生送了個信,讓他看看是否要跟順天府打個招呼,以免又讓人抓住什么私下屠宰耕牛的小辮子,連家都沒回,只給玉萃齋補充了貨源,立刻就走了。
她得去江南買絲綢、買瓷器,運到歐羅巴去賣。還得去巡視一番學生們在當地的狀況,忙著呢!
自己的事情十分順利,學生們那里的問題卻層出不窮,最大的居然不是語言交流不暢,而是學生們大多不習慣當地的飲食水土,有好多都生了病。
玉錦兮有辦法,不管生病的還是沒生病的,都先收進空間睡一覺,等再放出來,又是生龍活虎的一個。
小五感嘆不已:“老媽,您這地方還有自動醫療功能哪?!”
玉錦兮道:“病毒也好,細菌也好,不都是生命么?在空間里,我不歡迎的生命都活不下去,你忘了?”
小五悟了:“怪不得當年咱們一家子都幾乎不生病。哎,不對啊,老媽,我記得您還發過燒的。”
玉錦兮嘆氣:“那不是怕你爸擔憂嗎?我就在外頭扛著了。不是什么大毛病,睡一覺就好的事情。”
只要提起老爸,老媽的情緒就會變差,小五急忙轉移話題:“老媽,您買這么多玻璃做什么?不是說工部也要辦玻璃工坊嗎?”
玉錦兮還是嘆氣:“郭明興的建議提上去許久都沒有動靜,據說是上頭有人壓著,說玻璃這東西也就是個窗戶紙的功效,于國于民沒有多大好處,便這么拖延了下來。”
小五撇嘴:“說這話的人,是個傻子吧?”
玉錦兮笑笑:“不是傻子,不過就是有私心罷了。工部是被首輔魏相把控的,魏相是個鐵桿的反對海禁的,玻璃這種外來品,自然是能不用則不用。就因為這個,郭明興煩著呢。”
小五聳聳肩:“是夠糟心的,跟咱們沒法兒比。”
“這個社會畢竟是封建社會,和咱們自然沒法兒比。”
“不過這樣也好,對咱們有好處。”小五很快就想到了另一層。
“沒錯。”玉錦兮道,“我這些日子東奔西跑的,玉萃齋的生意老受影響。總拿牛羊頂著太過單一,我想著在大長公主府的莊子上蓋些大棚,沒有塑料布,拿玻璃正合適。”
小五愣住了:“為什么在大長公主府的莊子上蓋?咱們家不也有莊子么?”
想想就知道這其中的利潤有多驚人,老媽居然這般就拱手相讓了?
玉錦兮笑:“你忘了咱們的目的是什么了?金子咱們都攢了多少了?我都擔心把大月的金價給抬高了。以后還是要去海外弄黃金,反正咱們也方便。還有啊,大棚這個東西利潤太高,咱們家已經夠令人矚目的了,總得分些好處出去。郭家正合適,他們認識的人也多,總有人看著眼熱,跑去求經的。大棚擺在那兒,聰明人看幾眼也就會了,玻璃卻難得。工部會放過這個商機?就算是他們舍得,別人呢?咱們還可以趁機賣玻璃呢!”
小五傻眼:“老媽,您這一個主意出去,又能賺錢,又能賺人情,還能推動玻璃工坊建設,這是一箭三雕啊!”
玉錦兮:“咱們在這世上總共才多少年?又趕上小冰河期,又是大航海時代,還有那些老頑固拉后腿,只爭朝夕還怕不夠用,不多想想怎么成?”
小五嘆服,抓緊時間死磕天方語去了。連珍姐兒都有一門梵語要學習,他這個現代靈魂必須不認輸。
不但如此,他還找到了自己這輩子的努力方向:小冰河期、大航海時代,這是難題亦是機遇,他得想想,怎么能夠跟老媽一樣一箭三雕呢?
哪怕是一箭雙雕也好啊,總不能白白來這世間一趟!
他的手在石碑地圖上游移,等看到一處如樹葉子一般的大陸之后,有了主意。
“老媽,老媽,您看這兒!”
玉錦兮看過去:“這地方怎么了?我去過,現在還是一片蠻荒之地呢,只有些土著居住著,還保留著原始社會的生活方式呢。”
小五眼睛亮閃閃地道:“這樣才好啊,老媽,這地方可是南半球,離大月也不是太遠,咱們可以拿來種糧食啊!”
玉錦兮大為驚喜:“正是,怎么把這個地方給忘了?!”
小五興奮地道:“咱們占了這地方,總比以后讓那些洋鬼子占了好。這個時代不是講究個開疆裂土么?老媽您有這功勞,是不是又多了道護身符?”
玉錦兮搖頭:“這個功勞咱們不占,再說這么大的地方,得需要許多人力方能開發出來。這個功勞啊,讓給李海寶好了。船塢都快被他逼瘋了,這個地方好,不遠不近的,正好讓他帶了人來開荒種地。這個時代的人,對開疆裂土可不是一般的狂熱。”
這主意好,李海寶和玉錦兮的關系僅次于郭家,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