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移宮案(二)
“說是泰昌帝朱常洛駕崩那天,楊漣劉一燝等一眾朝臣直奔乾清宮,要求哭臨泰昌帝,順便請見皇長子朱由校。”
“然而當時的朱由校可是個香餑餑啊,因為朝臣們要找他商議即位之事,不過遭到了李選侍的阻攔,但在大臣們的極力爭取之下,大臣們還是見到了朱由校。”
“說是楊漣和劉一燝等人見到朱由校之后,那是直接大呼萬歲啊,并且護送朱由離開乾清宮,來到文華殿,接受群臣們的禮拜。”
“并且決定于當月初六舉行登基大典,也就是公元1620年9月6日。”
“為了朱由校的安全,群臣們便將朱由校安置在了太子宮,也就是東宮居住,由太監王安負責保護朱由校的安全。”
“這個時候,李選侍見自己要挾朱由校以冊封自己為皇太后的計劃落空,便又提出,凡是大臣上疏的奏本,都要先交給她過目,再交給朱由校。”
“然而此舉遭到了大臣們的再次強烈反對,人家皇帝執政,哪兒有先把文件兒送給你看的道理?”
“大臣們自然是不買賬,而且還要求李選侍從乾清宮遷出,移居噦鸞宮,但這個時候李選侍也不同意,說你們不讓我如意,我也不讓你們如意。”
“隨后李選侍又說了,他要求先把自己冊封為皇太后,然后再讓朱由校即位。”
“你看啊,人家朱由校才是皇帝,你一個小小的選侍,憑什么排在皇帝前頭?所以,朝臣自然不答應,于是他們之間的矛盾日漸激化。”
“眼看著朱由校要在乾清宮登基的日子越來越近,到了九月初五,李選侍卻還未有遷出乾清宮的意思,甚至還有延期遷出之意。”
“沒辦法,朝臣們只好一起來到了乾清宮的宮門外,催促李選侍趕緊離開乾清宮。”
“而這時候太監王安也趕來助力,王安奉朱由校的命令帶人進入乾清宮,二話不說直接破罐子破摔,呵斥李選侍趕緊離開。”
“于是在萬般無奈之下,李選侍只好抱著自己生下的八公主,倉促離開了乾清宮,移居到了仁壽宮里的噦鸞宮。”
“九月初六,朱由校來到奉天門,即皇帝位,改年號為天啟,以1621年為天啟元年,史稱天啟皇帝。”
“至此,李選侍想要在朱由校登基之前成為皇太后的計劃徹底失敗,想要把持朝政的企圖也終成畫餅。”
“雖然李選侍已經從乾清宮離開,但是黨派斗爭并未結束,說是李選侍移居到了噦鸞宮沒多久,哎,噦鸞宮就失火了。”
“經過宮里人的奮力搶救,這才把李選侍母女倆救出來。”
“然而就在這時,有人借機攻擊朱由校,說李選侍要上吊自殺,他的女兒要投井自殺。”
“而且還說了,八公主投井自殺沒人可憐,還活著的人卻不知道盡孝,言外之意就是指責朱由校違背孝悌之道。”
“隨后,朱由校在楊漣等其他人的支持下,下旨批駁了這些謠言,說朕命令停止選侍的封號,以此安慰母親的在天之靈。”
“同時,朕會好生贍養李選侍和皇八妹,以遵守皇家的祖制,諸位大臣皆可放心,希望你們能夠體察朕對她們的關心。”
“到此,移宮案的風波才算是暫時結束,為什么要說暫時呢?這個移宮案是有后續的,但咱們就不說了。”
“其實移宮案也沒有太多的疑點,他唯一能夠讓人記住的地方,就是移宮案所體現出來的,就是朝廷內部各個黨派的明爭暗斗。”
“你也可以理解為,移宮案就是朝廷內部各個黨派之爭的代名詞。”
“好,說完了移宮案,也說完了朱翊鈞和朱常洛的故事,現在可以進入正題,來說說之前開頭說到過的天啟皇帝朱由校了。”
“朱由校這個人,你應該比較了解,木匠達人朱由校嘛,所以咱們不說他這個人,而是來說說他在位期間發生的幾件兒趣事。”
“先來說說第一個,渾河之戰,聽說過這場戰斗嗎?”
江小離搖了搖頭,表示沒有聽說過。
但苗老師隨即也是搖了搖頭說:“我之前也并不知道這場戰斗,要不是老先生提及,我甚至都不知道歷史上還有這種趣事。”
“老規矩,先來了解了解當時的背景。”
“渾河之戰,就發生在朱由校即位后不久,在遼東發生的一場嚴重的軍事內部激化事件。”
“說具體點就是,渾河之戰根本不是明軍和敵人打,而是他們自己人打自己人,而且損失還非常嚴重。”
“渾河之戰的主要參戰方有南軍,白桿軍,以及遼東鐵騎。”
“這個南軍指的就是朝廷的中央正規部隊,包括了戚家軍的浙兵,在遼東,中央軍也是以戚家軍也就是浙兵為主。”
“你可以理解為,當時駐扎在遼東的南軍,實際上就是浙兵,所以一會兒我把南軍說成浙兵,你應該會很容易理解的。”
“當時浙兵用的戰法不是鴛鴦陣,而是沿用了戚繼光在時任薊鎮總兵時創建的戰車車營陣法,也就是以戰車加火銃等火器配以藤甲長刀等武器進行作戰。”
“這聽起來很復雜,但其實很簡單,就是讓火槍手站在戰車上射擊,而步兵則是手持藤甲和長刀跟在戰車附近,循環漸進進行推進。”
“這是浙兵方面的戰法,而努爾哈赤那邊,利用東北的大量露天礦藏資源打造了大量厚重的盔甲,在打仗時給沖在最前排的士兵穿上。”
“哎,所以努爾哈赤管這種士兵為死兵,并且滿洲人,騎馬射箭非常厲害,再配備死兵,打起仗來不僅靈活,而且戰斗力十足。”
“因此在清朝建立后,朝廷并不禁止南方人擁有火銃,這是因為,滿洲人的死兵就是專門用來克制火銃的。”
“聽到這里你可能已經聽明白了,沒錯,努爾哈赤創建出來的死兵,那就是為了克制浙兵的火銃而誕生的。”
“所以在遼東經常能夠見到女真人大破明軍火器陣地的場景,因為他們根本不怕明軍的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