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將近三十年不上朝
萬歷皇帝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長達48年。
前十五年明神宗勵精圖治,勤政愛民,推行國家改革,使得國家欣欣向榮。
后三十年明神宗就像換了個人,不出工不出力,名副其實的消極怠工,造成了群臣無首,朝堂紊亂。
以致后來有人懷疑萬歷皇帝是不是早就死了?
當然了,這都沒有事實依據。
那萬歷皇帝為何30年都不上朝,到底發生了什么?
首先,你得了解一點,按照皇家祖宗遺訓,太子立長不立幼。
也就是說誰先生下皇子,誰的兒子基本上就是未來的儲君。
朱常洛是萬歷皇帝的第一個兒子,朱常洵是萬歷的小兒子,可是明神宗偏偏喜歡這個二兒子。
說是喜歡二兒子其實也不是,只是喜歡二兒子的母親鄭貴妃,想討貴妃歡心罷了。
說到底還不是因為鄭貴妃模樣長得好看。
明神宗想立二兒子為儲君,可是這有違祖宗家法,況且那幫大臣也不愿意。
就是因為如此,皇帝犯難了。
于是,他只口不提立儲君之事,想著先看看情況再說!
這一忍就是十幾年。
期間各種刺史、內閣、大臣換著花樣的上書要求早立太子。
可是皇上看過奏折之后很惱怒,對大臣的關心嗤之以鼻,想著我立誰不行,這是我的家事,你們管得著嗎!
要說大臣也是夠敬業的,皇帝奏折留中大臣就天天上書。
估計大臣們心想:“你不同意立儲君我就煩死你,我天天上書,看你批不批。”
就這樣,大臣與皇帝因此事較上勁了,最后被煩透的萬歷來了個釜底抽薪,索性不上朝了,撒手不管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
明神宗真正做到了不上朝,不見臣,不批奏折,不講話。
這種情況居然還持續接近三十多年,真的可以說明神宗是歷史上的最神乎其神的一枚皇帝。
還好期間國家勉強還能正常運轉,想想都后怕。
終于在萬歷四十三年的一天,皇帝還是擰不過群臣和祖宗遺訓,不得不立朱常洛為儲君。
到此,持續幾十年的儲君風波總算告一段落。
當然,也有另外幾種說法。
一是因為明神宗沉湎酒色和貪斂錢財。
萬歷十七年,明神宗開始厭倦朝政,深居后宮,終日沉湎酒色和貪斂錢財。
這樣慢慢使他沉浸在人生享樂和貪財樂趣之中不能自拔,進而墮落,導致其不在上朝(直至駕崩)。
二是因為明神宗身體極其肥胖,行動不便。
他走路都需要太監左右攙扶。另外,他給太后請安,都要“膝行前進”。
明神宗身體如此肥胖,行動極為不便,故而30余年不上朝。
不過,大臣的奏章,他的諭旨,全靠內侍傳達。
三是因為明神宗患有嚴重的足疾。
據明代申時行所著的《詔對錄》記載:“(明神宗)足心疼痛、步履艱難”。
可見明神宗30余年不上朝,跟自己患有嚴重足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當然,真實的原因,我們已經無法考究,歷史的真相,掩埋在了歲月的長河之中。
但是,萬歷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導致朝廷中群臣無人領導,群臣到處拉幫結派,最終造成黨派林立。
最出名最聲勢最浩大的恐怕就屬東林黨了,這個組織一時間掌握了朝中的話語權,處處排擠其他人,造成國家內部斗爭嚴重。
黨爭不斷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國家內部矛盾重重,哪還有誰為顧得上為國家真正的辦實事,加速了大明王朝滅亡的步伐。
或許,當萬歷決定不上朝的那一刻,國家注定要走向滅亡!
視頻播放到這里就結束了。
但是歷朝歷代的帝皇們,看到視頻后,都不由得無奈搖頭。
大秦。
“好個大明王朝,這已經是第四個昏庸之君了吧?”
“朕都不知道,大明王朝是如何能夠傳承這么長時間不滅國的了。”
秦始皇嬴政看完視頻后,他無奈的搖頭說道。
大漢。
“萬歷絕非昏君,千萬不要被文臣渲染下的故事誤導了。”
“他在位的50年大力改革朝政,維持權力平衡,內政上打壓權貴,把權貴手中掌控的資源拿來給國家用,把百姓的稅收負擔分攤給大戶。”
“他在軍事上打倭寇,打土司,打安南,這三場每場都是幾十萬人決戰的超級大戰,并且全部大獲全勝,這些功績,足夠他排在中國皇帝前10以內了。”
漢武帝劉徹看完視頻后,他卻是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輕聲說道。
大唐。
“在朕看來,萬歷也是極度復雜的人,他一邊不理政務,一邊又有較大的政績。”
“萬歷皇帝在位期間,發動了三大征,分別是寧夏之役,播州之役,援朝抗日,這些都是維護完整領土的戰績。”
“不僅如此,萬歷時期對蒙古的全面壓制,還有明朝發動的湟中三捷和松山大捷,都是對蒙古作戰的全面勝利。”
“明緬戰爭爆發時,萬歷皇帝任用鄧子龍和劉綎對抗緬甸軍隊,并多次擊敗緬軍,這也算是明朝武功的最后輝煌吧。”
“直到薩爾滸之戰,一去不復返,這算是萬歷皇帝的扣分項,萬歷不算什么明君,也不算什么昏君,或許是在明和昏的邊緣線。”
唐太宗李世民看完視頻后,他輕聲點評道。
大明。
“怎么又是大明的皇帝?”
“這個皇帝居然快三十年沒有上朝,大明沒有亡在他手中也算是奇跡了。”
朱元璋見狀,他無奈的搖頭道。
此時的朱元璋,心中已經波瀾不驚了,他算是被自己的那些后代子孫們,搞得已經見怪不怪了。
如果說下一個昏庸之君,還是明朝的皇帝,他都沒有好驚訝的了。
“朕總覺得,是大明皇室的教育出問題了。”
“朕雖然是從泥腿子爬上的九五至尊之位,可能骨子里,就沒有那種天生貴胄的血脈,導致子孫后代都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大明朝堂的制度也有很大的問題,文官結黨營私,壓制皇權君權,朕得想個辦法,解決這個隱患才行。”
朱元璋皺著眉頭,他低沉著聲音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