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視頻通萬界,開局剪輯十大帝皇

第79章盛世的衰落

  唐玄宗李隆基在唐朝歷史上是個特殊的存在。

  一方面,唐王朝歷經前期發展,到其在位前期國力達到巔峰。

  另一方面,唐王朝又在其手中迅速由盛轉衰。

  唐朝如此迅速的由盛轉衰,自然不會是楊貴妃一個女人導致的,而是與李隆基本人息息相關。

  唐玄宗荒于政事,沉溺于酒色享樂,在一手締造“開元盛世”之后,隨著天下承平日久,李隆基也逐漸心滿意足。

  于是李隆基就此開始沉溺于酒色享樂之中不可自拔。

  李隆基荒于政事、沉湎酒色,其實在遇到楊貴妃之前便已經開始了。

  早在楊貴妃之前,李隆基后宮之中便已經有了寵妃武惠妃,甚至在武惠妃的有意挑撥之下,最終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人并殺害

  武惠妃則在陷殺三王之后不久憂懼而死,正是在武惠妃死后,唐玄宗這才在他人進言之后,將已經是兒媳婦的楊貴妃納入了后宮。

  唐玄宗既然沉迷于享樂之中,難免對朝政有所懈怠,進而使得朝政混亂不堪。

  先是善于揣摩帝王心思的李林甫開始深受寵信,不僅導致宰相張九齡被罷免,更是在大權在握后大肆提拔親信、打擊異己。

  后來,由于楊貴妃的關系,楊國忠又深得唐玄宗的寵信,結果楊國忠也是專權誤國、敗壞朝綱。

  可以說,開創了“開元盛世”的李隆基堪稱一代明君,然而此后的他卻又與昏君別無二致。

  結果導致朝政極為混亂,為此后的動蕩局勢埋下了巨大隱患,安祿山正式通過出色的演技和賄賂各級官員,這才積聚力量最終發動了“安史之亂”。

  唐朝的由盛轉衰,“安史之亂”可以說是個標志性事件,而這次動亂的爆發則完全可以說是唐玄宗的施政失誤。

  一方面,他取消了對胡將的限制,導致安祿山等胡將大權在握,另一方面則使得節度使大權在握,促使了藩鎮的出現。

  唐朝雖然歷來有使用胡將的習慣,但卻嚴厲杜絕胡人將領獨領兵權,而往往以漢族大臣予以牽制。

  然而,由于邊將中“功名著者往往入為宰相”,郭元振、張嘉貞、張說、蕭嵩、李適之等人紛紛以邊將身份直接躋身宰相之列。

  李林甫由于與李適之爭權,為了杜絕邊將對自己產生威脅,李林甫最終上書建議玄宗不再對胡將進行限制,從而使得胡人將領得以獨掌大權。

  與此同時,由于邊境少數民族的威脅,唐玄宗恢復了都督府制度,在邊境設立大集團軍隊駐扎,進而形成邊鎮。

  而隨著府兵制的崩潰,各個邊鎮開始逐漸以募兵取代府兵,邊鎮節度使就此開始逐步掌握軍權。

  此后,為了解決邊鎮龐大的財政支出,朝廷又逐漸將財權交給了邊鎮節度使。

  而為了防止各級官員對軍事的掣肘,唐玄宗又任由節度使兼領采訪史,對轄內官員予以監察節制,從而使得節度使又擁有了治權。

  正是施政失誤,導致了藩鎮的迅速崛起,到天寶年間時,已經掌握了軍權、財權和治權的各邊鎮,實際已經成為了國中之國。

  再加上對胡將限制的消失,最終直接引發了“安史之亂”。

  由于兩晉南北朝至隋朝以來的長期戰亂,唐初期面對人少地多的情況,在經濟層面推行了均田制,而在軍事方面則延續了前朝的府兵制。

  所謂府兵制,簡單來說就是平日里以種地為主,農閑時進行軍事訓練,戰時從軍打仗,且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的軍事制度。

  這種軍事制度,使得唐王朝在人口較少的情況下,保證了極為強大的軍事動員能力和強悍的軍隊戰斗力。

  要知道,初唐時人口不過四千萬左右,而在冊的府兵數量便已經達到了80萬。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由于參戰時武器和馬匹需要自備,這就使得百姓們普遍負擔較大。

  在初唐對外擴張時期百姓們還可以憑借軍功得到補償,隨著天下安定,再加上均田制的崩潰,百姓們的負擔可就越來越重了。

  因此導致百姓逃脫兵役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了府兵制的崩潰。

  府兵制崩潰之后,朝廷為了保證軍隊戰斗力,便不得不采取募兵制。

  所謂募兵便是脫產士兵,就是單純為軍餉而參軍的士兵,且不提戰斗力的問題。

  他們有個很大的問題,便是只會對發工資的人忠實。

  唐玄宗時期由于內輕外重的客觀現象,募兵制最早得以在邊鎮推行,而由于節度使掌握著邊鎮財權,這些士兵其實就相當于節度使的私兵。

  府兵制崩潰之后,由于募兵制最初在邊鎮推行,進一步加劇了唐朝內輕外重的局面。

  這導致“安史之亂”爆發時,朝廷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予以撲滅,這便是安史之亂持續時間較長的原因。

  而安史之亂后,為了平衡內外關系,朝廷又不得不在內地設立藩鎮,結果便導致了藩鎮割據局面的形成。

  如上所述,唐朝之所以在“開元盛世”迅速由盛轉衰,主要便是由于唐玄宗沉溺玩樂,致使朝政混亂不堪。

  再加上施政的失誤和軍事制度的崩潰,導致經歷了“安史之亂”的急劇動蕩之后,藩鎮割據現象開始出現,朝廷逐漸失去了對國家的統治。

  安史之亂后,唐玄宗李隆基卻幾乎丟了江山,倉皇逃出長安的李隆基,在馬嵬坡兵變后,就已經威信全無,被逼殺死楊玉環后,皇帝就有名無實了。

  太子肅宗自立,直接把李隆基弄成太上皇了。

  因此,晚年的李隆基,只知道酒池肉林、奢侈無度,完全無視帝國的危機,哪怕沒有安祿山的安史之亂,帝國的喪鐘也遲早會來。

  視頻播放到這里就結束了,畫面逐漸暗淡了下去。

  歷朝歷代的帝皇們,看到這一幕,他們眼中目光復雜,臉上浮現出感嘆的神色,不由得為這短暫的大唐盛世,感到非常的可惜。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