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眾人皆行!張三開地!
斗轉星移,時至新春二十。
李書屺帶諸將每日行操練之事,身先士卒!諸軍士每日主要為長途奔襲,整隊站陣,刺槍舉盾,以錘煉耐性與服從為先,定為操練首要!每日犯錯三次者皆被授以軍杖二十,敢逃者,皆斬于軍營門前!
因鎮海軍新增軍士巨多,人員雜亂。其中農戶居多,更有諸地漏網的監牢罪犯,地痞流氓,濫竽充數!時常因軍中勞苦,下不服上,夜間逃離!
李書屺見狀大喜,當以軍法斬殺百人,以正軍威,自此軍法威望更甚。而軍中之人,再難有不從!
然新春時節將過,瓊地不同于別處!各地駐守軍士皆是來信,原來是農時將至。然各地守軍也閑置已久,瓊地也需正規化。
李書屺召集文武,長談半夜,定下章程!
.......
翌日晨!大明崇禎八年新月二十一。
李書屺于鎮海城東門城樓駐劍而立,金甲金盔,與眾人踐行!只見城頭數十人迎得北風獵獵,城下數萬大軍筆直而列,威之雄雄!
命王進堂領旗下諸軍,即日起,任萬州守備,萬州全境萬民安危,皆為定北軍之責!并令李養德為萬州知州,伸冤安民,丈量土地,按戶分田!
定北軍諸將昂首而立,注視著城樓之上,一桿黑色絲邊,旗桿頂端冠矛頭,飾朱旄,靠旗桿一側書寫團的番號,定北“二字隨風飄揚!
王進堂接過大旗,大喊威武!
威武!威武!
自此定北軍軍部自鎮海城往北向東,直往萬州而去!
命趙大運領旗下諸軍,即日起,任儋州守備,儋州全境萬民安危,皆為安南軍之責!并令張首晟為儋州知州,伸冤安民,丈量土地,按戶分田!另押送三千勞役(各百戶把總、總旗、小旗、部分家丁、部分地痞、無賴、監獄罪大惡極之人),押送昌江,開挖鐵礦,為期一年,服從者,充入軍中!
同樣,趙大運接過一桿名為安南的大旗,帶領諸將、軍士、勞役往儋州而行!
命孫杰為鎮海城知府,徐渭為同知,著重管理全島丈量土地事宜,統計人數,按戶分田當為首要!全島除崖州以外,稅為十一,定為永例,各家剩余糧食不準私自販賣,當以鎮海軍為先收購!若有違者,以軍法論處,收田革名,充為徭役三載!
命周勝、孫二娃倆部為鎮海城守備,望勤加操練,保境安民!
命李元杰暫為海軍守備,統領全島船只!
是夜!李書屺召見歸誠官吏、文士,全島攏共大小品級官員九十五人,渡海而逃者二十人,自裁而亡者十八人,關押收監者三十人,李書屺下令斬首惡貪暴吏十二人,傷殘者二人,余下十三人實在不能再殺,且雖貪但未行滅絕之事,歸入李書屺旗下,李書屺不敢任意任之,暫時遣為為各地閑職,待其日后觀察,再行安排!
另尋得流官二十四人,經李書屺刷選信任,得二十人準備充當各地重要官職!
某本來一個小民罷了,爾等卻本來是庭前高堂,今天身份易轉,高低顛倒,可有不愿從我的?盡管說出來。
眾官聽得,忙得匍匐跪倒,大王乃龍虎之資,我等本明廷陲邊小吏,難登大雅之堂,今天遇見大王才知道世間有民主,當我我等之萬幸也!
如此說來,那渡海而逃何為?罵我、辱我者何意?莫不是做大明之官勝我萬倍?也是,某乃一賊寇,怎么敢比之大明?
大王!不然,世有忠貞,亦有假節!
哦?荀先生,此話何解?
稟大王!大王兵峰之處皆不可擋,其逃吏本也待降,奈何大王功德無量,替天行道,殺貪濟民倆桿大旗有如竹簍篩米,定叫那些假節之人無所遁形,自然只有逃離一途。而未逃者,當是心虛,亦是狡詐,以罵大王而正其名,明廷若知必撫慰其家!
荀先生當是大才!必委以重任。
荀玉叩謝大王!
先生請起!諸位請起。此處并不是某的一言堂,眾位皆是這瓊州父母官,以往定是少有跪拜,如今李某又如何舍得?當是不必在跪。汝等真心,某甚慰!(真心愉快,拍到剛好的馬屁,與那些泥腿子將軍完全不在一個檔次,誰不喜歡呢?)
但某還有一事請問,若是你等各地為官,又該如何呢?李某怎么知道你們會當官呢?(其實是因為李書屺不大懂政治民事,今天又得閑,明著是考,暗著是問。)
這....?
眾人皆有疑惑,為官之道,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嗎?但還是有人回答!
當愛民如子,勤于民事,開荒造田,多收賦稅,獻于大王!
愛民如子,開荒造田,雖是大事,但眾人皆可為,諸位皆是大才,當要詳解!
多收賦稅,也不可強求,與民背道而馳,怕是要毀我基業!至于獻財富與我,更是不必,李某一日三餐即可,桌中三菜便足。(我可是知道三高,膽固醇危害的人!)
這.....!
我等必多開朝堂,為民伸冤,廣納民諺,尋得民間疾苦。
下官記得唐朝有個何易于,因上官怕臟了鞋要百姓挽纖拉船,便親自挽纖拉船。崔樸驚訝地詢問情況,何易于說:“剛到春天,老百姓都在耕種養蠶,惟獨我沒事情做,便一同為之、古之高德如此,正是我等仿效之事!
而開荒造田,下官認為,以大王仁德,許偌開荒者田地為私有,民戶必定感念大王恩德,必定爭相開墾,效益快哉!
嗯!諸位皆是為官多載,自然有為官之道!所說也是良言,但某還有一些疑問,公等請告知我!
大王請問,我等定知無不答!
多開朝堂,為民伸冤,自然是應該。但廣開朝堂,民冤卻并不多,豈不是更好?
廣納民諺,尋得民間疾苦。但民安足常樂,少有苦難,那不是更妙?
至于那何易于之事,卻并不是為官者該做的,誤導百姓這件事應該做,反而不美!
而周知縣所說許偌民戶開荒得田一事,以利誘之,自是不錯。
但若是日后有“張三”開地千畝,卻不能自種。后來者無地開荒,便只能淪為細戶幫傭,又當如何?莫不是要收了張三的地?
這..?
大王智比天高,屬下實在不知該如何,著實慚愧,請大王教我!
諸位又何必自謙?此時心中定時有譜罷!咱們定以一年為期,到時候某自會民間查看,誰的法子好,以民之喜樂,地之增長,各地之商貿產物,盜寇之多寡為比!某到時候再重定諸位職務!望各位牢記!
大王!各地商貿產物有何用處?銷往何處?
放心自不會是大明罷!此事我自有安排,各位牢記便好!
大王所言。自當謹記!
最后告知你們一事,乃某必定要做的,我已放出傳言,便是你等已經全因公殉職,若諸位信得過某,當擬定內地家屬名單,日后某再遣人去尋!
隨后眾人嘆然,皆是散去,回家準備,擬定名單,收拾行李,明日便與大軍一同前往各州、縣!
而李書屺自在堂中不動,喝茶飲水。
待眾人離去,隨后呼喚一聲,左知州倒是等得久了,某深感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