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上午時間飛快的就過去了,董天明沉浸在相關的資料中,做著各種Q&A問題與解答的熟悉。并把自身相關工作進行了分類,優先級排序,做了時間列表,并按照所轄區域,現有人員分工做了表格。
中午吃飯的時候,朱經理端了一份盒飯進來,笑著對董天明說“新員工,我們第一餐都是公司來送!以后的話,你可以自己帶飯,大堂有四個微波爐。另外下面也食堂可以選擇,自己定外賣的話,你要標注一下自己的部門,到前臺自己去拿!我現在帶你過去熟悉一下你的部門,順便介紹一下!”
“好的!謝謝,朱經理!”董天明很恭敬的站了起來,端著自己的盒飯走了出去。
盒飯并不是什么太好的菜,一素一葷,一個咸菜,算是能夠填的了肚子。隨著朱經理又一次來到了工作區,除了幾個值班,大部分的人開始停止了工作,在哪里聊天。
朱經理拍了拍手,笑著對大家說“來,同事們!這是你們浦東A區的新客服經理,董天明!大家歡迎!”
接著一片掌聲,女士們紛紛鶯鶯燕燕的開口向董天明打招呼。
董天明帶著溫和的微笑,一一向在場打招呼的人回應。細細看下來,浦A這個區人大約有十四五個人,除了他,還有兩個男士,一個在三十歲左右微胖的小胖子,還有一個和自己年級相仿帶著眼睛的斯文男性。
除去男士外,十多位都是女士,年級也跨越很大,有二十幾歲的,三十多歲到四十多歲的居多,五十來歲的也有三四位。
董天明穿的很正式,氣場也不俗,倒是還博取了不少女性的關注,而且直視的眼神毫不掩飾,這倒讓他頗感有些不自在。
接下來就成了董天明自我建設的開場,和每一個組員開始相互認識。
“哦呦,董經理呀!你以前是外企的吧?穿的西裝革履的,帥的很!我們可都是老阿姨了,不要嫌棄我們呀!”一位五十來歲的阿姨臉上帶著調侃的笑容說著。
“是呀!董經理,你家住哪里的呀?孩子不小了吧?”緊接著一位四十歲上下的女士跟著問道。
董天明一時腦子有點空白,這個接口的話,和平時他所在的公司所會問出的問題截然不同。
這里同事說話都很直接,沒有刻意的去掩飾,如果在以往的外企,這些問題,第一次見面,而且是對上級領導,其實是不合適的,有些冒犯之意。
但是在這里,董天明感覺大家似乎都習以為常,這也許也是這里相對人單純的一種表現吧。
他沒有正面回答這些女士的獵奇疑問,但他也知道,要融入這樣的環境,自己也是需要做出一定改變的,而是笑著說“已婚已育,家庭煮夫一枚!和大家都一樣,妥妥的就是平常老百姓一枚!哈哈,很高興能和大家成為同事,古人說,千里姻緣一線牽,咱們是百里緣分走一遭,能和大家成為同事,是我的緣分,也是我的榮幸,希望以后大家多多關照!”
一位穿著西裝套裝的四十多歲,打扮艷麗的女士,捂著嘴笑看著董天明,眼波流轉的說“領導就是領導,說話真是有水品,一套一套的!領導以后是我們要你多多關照我們呀!姐妹們你們說是不是?”
一群女士哈哈笑著,連忙附和的同時,還不忘記各種調侃。
董天明哪里見過這個陣仗,只能賠笑著和大家閑談,有人讓坐下來,大家坐在臺子上一起用餐。當然女人多的地方,八卦心態是極其濃郁的,你一言我一嘴,什么都問,就差點沒人問他有沒有穿紅內褲!
雖然有些無語,雖然有些不適應,但是董天明還是覺得這群同事蠻可愛的,八卦是八卦了點,但這是沒辦法的事,畢竟百分之八十都是女性。
起手的工作還算順利,畢竟年輕的時候就是干銷售一線出生的,所以按照已經有的話本做Q&A問答,上手有些不熟練,但完全可以應付的來。
在哪里都一樣,你要是有能力,就會被人接受。
午飯時間很短暫,很快大家都投入了下午的工作中,由于辦公區域是開放隔間,老同事都豎著耳朵聽董天明這位新晉的經理是如何工作的。
聽到他竟然不輸于老客服人員的電話接聽話術,很多人都錯覺,是不是董天明原先就是搞這個行業的。
對此幾個年紀大的阿姨都竊竊私語的說道“可以的!這個新來的經理,蠻來噻的(上海方言:很有能力的!)”
“是額呀!馬相(上海方言:長相)一般性,但是人打理的老有腔調的,還說自己是家庭煮夫,妥妥的海派丈夫,嗲的!”一位三十來歲的組員附和的說道。
“好勒,好勒,喜歡哇?喜歡自己也去找一個!說實話,我也蠻喜歡的!哈哈!”另一位四十多歲和董天明同齡的女士一邊瞄著董天明,一邊嘻嘻笑著說。
一個下午很快就過去了,晚間,董天明主持了他的第一次例會,總體來說,大家還是給他這個新經理面子的。
董天明總結了一下今天的工作進度,雖然有些地方并沒有完成,但是董天明還是言語的鼓勵為主,至于未完成的量只是提了一嘴,沒有過多的去糾纏。
晚上等大家都走了,晚班的經理來了,做了交接,他才離開了公司。這個時候一看,時間晚上六點半了。
自己狀態還好,但是說了一天的話,那面口干舌燥,坐在車里一口氣把礦泉水喝了個底朝天,才發動汽車回家。
到了家里,妻子還孩子已經到了家,妻子雖然準備了很簡單的晚飯,但是董天明卻吃的很開心,很滿足。
呂菁給他添飯的時候說“怎么樣,第一天上班累嘛?”
“還好!就是動動嘴皮子的活,嘴巴累,身體到沒什么問題!明天要準備一杯胖大海和枸杞,長期說話,嗓子有點干!特別像我這樣嗓門大的人,輸出的能量太多!哈哈!”董天明扒著碗里的番茄炒蛋伴著米飯,吃的很香。兩人隨后又聊了一些工作的事,倒是顯得很輕松。
董天明就這樣開始了他的新工作,一個月期間和同事相處的都很不錯。偶爾也會帶幾次菜,比如紅燒大排,糖醋排骨之類的,帶到公司,和全組的同事分享,給大家添個菜。
這讓同事們對他的好感大增,相互間聊的話題,也開始延展到各自的生活中。至此,董天明才發現,他們的同事很多人都很不容易。
徐大姐,五十四歲,國營單位退休下來,老伴身體不好,很早就病退了,兒子是聾啞人,那點退休金讓家里過的很拮據。只能在這個時候還出來做客服,她很珍惜現在的工作,就是穩定收入,讓家里的過的好點。
小玲,二十八歲,住在一間十平米的出租房,為了節省開銷,住在城鄉結合的地方,每天要坐一個半小時的地鐵加公交才能到公司。家里是農村務農的,她排行老二,在這里工作就是想多賺點,寄給鄉下的父母。
幾乎大部分人都有著這樣那樣的艱辛,只有少部分人,家庭生活狀態還可以,是想著找一份穩定,又不出外勤的工作而來的。
其實和他的情況類似,董天明在這個群體中,其實還算年輕,年紀排在中游,算起來,他算是這里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