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我找了借口與所在的采風活動隊分開了,承諾一星期內歸隊。我跑去找了秦叔,秦叔見多識廣以前還干過文物修復,他說這是一種遠古巫巴文化的象征,跟我在網上查到的差不多。巫巴文化我有所耳聞,古代的巫巴文化在巴蜀,楚國一帶非常興盛。當我掏出手機準備撥沈算號碼,正巧他給我發了封郵件,那是張塔的底座照,臺基呈現凸字形。他打了過來,對我說這是菩提金剛塔。重慶那一帶是古戰場,說不定會有想要的線索。“什么時候出發。”興奮道,有個靠譜的兄弟真爽,其實我很久之前就想去重慶了。“明天,我今晚會把東西準備好,咱們機場見。”
????沈算背了個旅行包,戴了幅墨鏡倚在欄桿處,見到我,拍了拍我的肩膀,“咱哥一起出發,旅途愉快!”我笑了笑。我們的第一站是重慶的七星崗,通遠門外的七星崗歷來就是用來埋葬死人的亂墳崗,所以民間留下了“通遠門,鑼鼓響,看埋死人”的歌謠。“這地方邪性挺大哈,瞧瞧這風水。”沈算咂咂嘴,“什么意思,你看出什么了。”我心里還在想沈算居然還懂風水。“這里是上山下水,在三元派理論中,墓或宅最忌諱這種,反正不是人能待的,大兇。”沈算邊往里走邊對我說道。確實,重慶在古時候本就是個戰亂之地。想到那通遠門我突然意識到,“明崇禎17年,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率軍馬,圍攻重慶。攻破通遠門,占領川東要塞,張獻忠攻下通遠門進入重慶城后殺人無數,怕尸體扔在江中污染水源,便將人拖出城外埋葬,暴尸于七星崗,這不會就是那傳說中的鬼崗吧。”沈算把手搭在我肩上“孺子可教也。”“拉倒吧你,干嘛來這鬼地方。”
????“因為這個。”他指了指菩提金剛塔,我走近開始打量,四周是低矮圍墻,底層的四角裝飾有四根羅馬柱,看來是結合了當時流行的歐式建筑元素。佛塔最底層是向內遞收的方形須彌座,座上是兩層方形塔座,裝飾有水平線腳字的碑記和經文。再往上是塔寶瓶、塔脖子、十三天與石幡寶蓋。“這是為了平息鬧鬼事件潘文華特意請來喇嘛祈禱誦經,1930年在通遠門外歷時兩年修建的藏式菩提金剛塔,超渡和安撫亡魂。耗資四萬元,據說建成之后陰陽兩界從此相安無事。”那么這底座的巫字是什么含義呢,這兩個事物是有差異的,底座上并沒有刻燭龍。我蹲下伸手摸了摸,不像是被風化或者腐蝕,這個圖案不完整。
????“兩位?天色不早了,我不建議你們繼續逗留在這里哦。”我抬頭看了看他,是個身穿工作制服的中年人,“好,我們待會就離開。”沈算倒是機靈,拍拍我的肩示意我他要去找那個員工,我點點頭。看到這個巫字圖騰,我首先所能聯想到的就是巫巴文化,是巴渝文化中最古老的一種,比較出名的就是靈山十巫,我越想越遠,別人看著我就是望著這東西在發呆。沈算回來招呼我該回去了。我們到了酒店,整理思緒,他告訴我說這塔是喇嘛建議指揮建的,動土的原材料都來自巫溪,那員工說別看這塔看起來是水泥鋼筋和成,其實啊里面都摻著鹽巴跟鬼仙朱砂,有時候看著就血淋淋的感覺,塔身泛紅。我思索了一會道“也許咱們該去巫溪看看。”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1-11-18/f2aea2641b6243b245f95b39b29b2aafzE0F000YunkN4Xt.jpg)
青禾是也
古戰場的亂葬崗是個讓人感到惆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