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人才
李天花費重金從兵仗局掌印太監的手里弄了一批鳥銃和火藥。
要不是覺得佛郎機等太重難以運走的話,他能將兵仗局的火器庫給搬空。
好在他有了二十名工匠,以后到了山東,倒也能夠以此為班底,組建自己的火器作坊了。
李天將這些火器和工匠們帶到了一個院子里,準備天黑后再出城。
“你們誰當工匠的時間最久?”
李天看著面黃肌瘦的二十名工匠,問詢著他們的基本情況。
“回少爺的話,我們打出身就是匠籍。”
“我的年齡最長,所以我當工匠的時日最長,已經五十三年了。”
一名頭發都有些花白的人主動的開口回話。
李天上下的打量了一番這個頭發有些花白的老頭兒,心里也是有些差異。
這才五十三歲,可是佝僂的就像是一個老頭兒,不知道的還以為六七十了呢。
看來兵仗局的待遇不怎么好,估計撥款都被那些官吏和太監貪墨了。
這些工匠一個個穿的粗布衣衫,面黃肌瘦,一看就是營養不良。
“你叫什么名字?”
李天又問。
“我叫劉開。”
佝僂老頭兒回答。
“好,以后你就是他們的頭兒了,你負責帶領他們。”
李天指著這個叫劉開的老頭兒吩咐。
“我們是兵仗局的工匠,有公公們管著,我可不敢當頭兒。”
那老頭兒也是有些惶恐。
“我說話告訴你們吧。”
“方才我已經花費銀子,從兵仗局掌印太監的手里,將你們給買了下來。”
“從此以后,你們就是本少爺的人了。”
李天也是告訴了他們實話。
“啊?”
“我們被賣了??”
工匠們也都是彼此的對視了一眼,臉上滿是惶恐和絕望。
他們是匠籍,一輩子只能當工匠。
可是在兵仗局雖然銀兩經常被克扣,至少能養家糊口。
可是轉眼間,竟然被賣給了李天這個陌生人。
想到他們將會淪為奴隸,這些工匠們就心里絕望。
要知道,奴隸那可不受大明律法管束的,縱使是被打死,也沒人管。
他們當工匠已經足夠可憐了,現在更是淪為了奴隸......
好幾名工匠也是目光暗淡,眼眶中滿是淚水,他們的命運太悲慘了。
“你們是本少爺的人,但你們不是奴隸。”
“只要好好的跟著本少爺,本少爺不僅僅會給你們足額的工錢,還會給你們賞賜。”
看到垂頭喪氣的工匠們,李天也是很理解他們的心情,當即開口寬慰。
“少爺,此話當真?”
那名叫劉開的老頭兒不可置信的問。
“本少爺騙你們作甚?”
“以后你們只需要安心的打造火器,吃喝不愁。”
李天也是對他們進行了承諾。
“只是現在流賊馬上要打到京師了,這里不是久留之地。”
李天問:“你們的家眷在何處?”
“我們的家眷就在西直門左近,只是兵仗局的公公讓我們跟著出城,不讓我們回家,現在也不知道家里怎么樣了。”
老頭兒劉開也是對家里擔心不已。
“既然如此,稍后你們就回去,將家人也一并接到此處,天黑后我們出城去。”
李天知道,要想留住這些工匠,那就得讓他們安心。
只要他們的家眷跟在左右,他們必定能夠死心塌地的替自己做事。
“多謝少爺恩典。”
他們看到李天允許他們帶家人一起走,心里也是感激不已。
“你們不要妄圖趁亂逃走,我既然能夠從兵仗局的公公手里買你們,自然也有尋到你們的手段。”
“倘若是擅自逃離而被我抓住的話,本少爺必定讓你們生不如死。”
李天也是擔心他們趁機逃了,導致他的銀子百花了,所以也是多叮囑了一句。
“少爺助我們逃離了匠籍,我們感激都來不及呢,怎么敢擅自逃離呢。”
“況且現在兵荒馬亂的,我們家人跟著少爺一起走,總比我們自己走要強。”
那劉開的老頭兒年齡大,也比較明事理。
的確是如同他所言,他們要是帶著家人逃的話,到處都是難民。
他們又對京師外不熟悉,一旦遇到兵匪洗掠,必定難逃一劫。
既然這位少爺能力出眾,不如跟著一起,說不定還有一條活路。
“你倒是一個明事理的人。”
李天也是很滿意。
“你們可還認識別的工匠?”
“自然是認識的。”
“你們稍后回去的時候,要是能夠將熟識的工匠一并叫來,叫來有人,少爺我賞五兩銀子。”
“特別是兵仗局,軍器局的工匠,他們現在被堵在大街上寸步難行,你們也可偷偷的去串通他們逃到我這里。”
李天現在對于工匠這樣的技術人才,他覺得多多益善。
只是他現在購買了二十名工匠,已經從他們的嘴里了解了相關的情況。
他靈機一動。
讓他們這些人回去忽悠,要是能夠忽悠兵仗局的工匠逃到自己麾下,那自己反而能省卻一大筆銀子。
“少爺,我們試試吧。”
這些工匠看到李天出手如此的闊綽,自然也是很激動。
他們可是認識不少人的。
要是能夠忽悠幾個過來,既能領取賞錢,還能幫助好友脫離苦海,何樂而不為呢。
很快,這二十名工匠就離開了院子,紛紛的去呼朋喚友和接家眷去了。
“盯著他們。”
李天也是擔心他們逃走,所以讓護衛們去盯著。
“少爺,欽天監的人也出了紫禁城。”
這些工匠剛走,已經升任護衛一隊隊長的胡毅則是推開門進了院子。
“可看到了我描述的那人?”李天問。
胡毅點了點頭:“看到了,那人與我大明朝的人不同,高鼻梁,很好認。”
“走,我們去將他也請回來。”
這一次李天要去請的不是別人,而是大明欽天監的湯若望。
這個湯若望是德國人,也是天主教徒,懂得不少西洋的技術。
他在大明已經待了不少年了,除了幫助崇禎皇帝修改歷法外,還幫忙鑄造火炮。
只是大明從上到下爛到根了,縱使有湯若望這等懂得技術的人,也無力回天。
李天現在看重的就是湯若望懂得的西洋技術,特別是鑄造火炮的技術。
他需要以后湯若望幫忙鑄造火炮。
李天一行人出了院子,很快就抵達了紫禁城外。
在這里,湯若望帶著欽天監的一眾人,將一些書籍,單筒望遠鏡等物品弄到馱馬上,也準備出城去南京。
皇帝朱由檢已經下達了南巡的旨意,雖然皇帝的儀仗還沒動身。
可是各部門已經接到了命令,那就是自行的收拾東西,去南京。
湯若望也是聽說流賊打過來了,既然皇帝下令,所以也帶著欽天監的人準備南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