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家定了以后的路途該怎么走時,戚里的另一座大府中展開了一場針對衛霍集團的陰謀。
到場人士有分封王、有軍勛家族、有外戚、有儒門、有大戶,也有衛霍集團中人。
這些風牛馬不相及的人物聚集在一起,都是因為衛霍集團擋了他們的路途。
分封王的心思很簡單,說到底就是抱著想要坐上皇位的心思,衛霍集團就是太子的最大的靠山,搬到了衛霍集團,他才有機會下手。
而軍勛家族、外戚無非是衛霍集團擋了他們的路,勢力太大,占了太多的位置。
而儒門,大戶,按理來說,衛霍集團并沒有和他們又明面上的矛盾,但是,事情不是這樣看的。
他們參與其中,自然是有利益關系,搬倒了衛霍軍勛集團,打擊了公羊集團,他儒門才好入場。
大戶們單純的只是想禍禍事,而衛霍集團中人,每個集團都有叛徒,不足為奇。
自從霍嬗開始招兵,他們坐在一起已經商量了好幾天的時間了,但是還是沒有商量出一個切實有效的方法出來。
主要原因,就是沒法下手,衛青還活著,霍嬗每天不出宮,出宮也有期門跟著。
其他人都不能夠讓衛霍集團傷筋動骨,只要這兩人活著,衛霍集團就出不了問題。
所以在明面上沒法下手,每個勢力都不想當這個出頭鳥,誰先出手,誰就要承受衛霍集團的瘋狂打擊,沒有一個單獨勢力能夠抗的住衛霍集團的打擊。
就算他們加在一起,都不一定能夠抗的住。
衛霍集團說的簡單點,就是以衛霍兩家外戚為主的一個以軍勛為根基的集團,但那也只是以前,現在依附在衛霍兩家周圍的勢力不知凡幾。
有敵對衛霍的軍勛家族,自然就有依附的,有想要對付衛霍的儒門中人、大戶,自然也就有親近衛霍的儒門中人、大戶。
這一切都是靠的誰,靠的衛青,老好人在這方面聽起來可能不太好聽,但是老好人人脈廣,名望高啊!
而且最重要的是,就算衛青死了,還有霍嬗,衛霍本就為一體,衛霍兩家只要有一家留存,有一絲崛起的希望,這些人就不會脫離衛霍集團。
因為劉徹還活著,劉徹就是衛霍集團中人,更是其中的鐵桿,劉徹只要不放棄,誰會放棄衛霍集團?
所以他們思來想去,衛青、霍嬗沒法下手,那就只剩下一個人了,那就是衛子夫。
太子下不了手,太子周圍也有許多的外戚、儒門中人,還都是自己一方之人。
其他人如公孫賀、公孫敖這些人,就算被砍成八段,除了惹到劉徹暴怒,根本就打擊不到衛霍。
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處理了霍嬗,接著等待衛青死去,衛霍集團自然就分崩離析,劉徹也不會護著衛霍,因為沒有希望了。
他對衛霍感情再深,那也只是衛霍,不是衛霍集團,一切終究抵不過他心中的豐功偉業!
但是霍嬗下不了手,刺殺,人走不到跟前,就已經被期門處理了,下毒,霍嬗身邊之人,針插不入,水潑不進,沒有絲毫機會。
而光明正大的襲殺,還是那句話,三百期門在旁。
而且他們還沒有這個膽子,干了這事,成了還好,若沒成,他們都要死。
不光是衛霍集團,最主要是劉徹,自從他泰山回來之后,一直在調查他口中的反大漢陰謀集團,從未停過。
雖然在暗中進行,但是他們也都收到了消息,所以霍嬗是鐵定下不了手了。
那就只剩下一個衛子夫了。
沒了衛子夫,太子失一臂膀,對衛霍集團也是一個大打擊,他們就能夠乘虛而入。
說不定還能打擊到衛青,要是再一病不起,那……
而且,有時候對敵人下手,并不是看你能夠得到什么,而是敵人能夠損失什么,削弱了敵人,目的自然也就達到了!
這就是他們商量了好幾天定下的計劃,今天秘密聚集到一起,就是因為行動在今天開始!
不得不說,他們的計劃是不錯,但是行動當天聚集在一起,也不知道他們是個什么心思!
………
“都已安排妥當,不會牽連出吾等吧?”
坐在上首位,一位身穿玄衣,看起來很是和藹可親的老者問道。
“回江公,都以安排妥當。”
一個青年男子起身抬手一禮。
“唉,吾本不愿如此,非君子所為,奈何霍家小兒逼得太緊……”
廳里眾人齊齊一撇嘴,說的好像事情都是你謀劃的一樣,你只是一個跑過來看戲的,說這么多屁話,事情還沒辦成,就急著分功勞,真虛偽。
要不是你地位高,你以為你真的能坐在首位?
廳里沉默了好一會,江平見沒人應答自己,心里不免有些尷尬,有些不爽。
但是他毫無辦法,在座的哪一個都是他得罪不起的人物,在山東還好說,在長安,他谷梁就是一個不入門的小勢力罷了。
“不知我等今日聚集在此地,是所為何事?”
一個中年男子看大家都不說話,心想這也不是個事,所以起了一個頭!
聽到他的話,坐在廳中角落里,把自己隱藏在黑暗當中的一個老者說話了:
“今日邀各位前來,是為了商量下一步計劃,若是此事能成,估計下一次碰頭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剛才說話的中年男子沉默了一會,突然開口:
“不管此事成與不成,我隴右都不會有下次了!”
廳里眾人都抬起頭看向他,這是啥意思,剛聯合起來,難道就要這么分崩離析了?
簡單的來說,大漢無外乎就那么幾個勢力!
先說朝堂上的政治集團,以一家為主,其他人這時候根本就插不進手,那就是儒家公羊和法家為主的各家結合而成的公羊集團。
朝堂上的軍貴集團就是衛霍集團,兩方一文一武,聯合起來組成了朝堂上的大勢,以應對其他集團的‘大規模’入侵。
而其他地方的政治集團有兩個,分別是以山東那邊的儒門為主的政治集團,主要代表勢力有谷梁,左氏春秋,各詩派等。
他們在朝堂上沒有絲毫勢力,他們的目的就是進入朝堂,他們選定的橋頭堡就是太子!
另一個政治集團就是早已衰落,退出歷史舞臺的豐沛集團和黃老集團合在一起的豐沛政治集團。
但俗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早已退出歷史舞臺,被打壓的不成樣子,但還是有些勢力的,算是比較強大。
他們的目的就是重回舞臺,但是逆大勢而行,他們的目的能不能達到,可想而知。
政治集團基本以這三個為主,像其他的一些小勢力,基本就依附于這三者。
而軍功集團,自古就以西北兩個方向劃分!
西邊的隴右軍貴集團,他們的目的就是擴大在朝堂上的勢力,明顯可以看出來,衛霍集團不下去,他隴右集團就上不了臺。
而他們并非絕對,他們是可以玩打不過就加入的,他們不能全部加入,劉徹不會允許,但是個別家族還是可以的,如李家。
北邊的北疆集團,那早就是衛霍集團的勢力范圍,自從匈奴退出漠南,他們早就以衛霍集團馬首是瞻。
但并不那么單純,他們是誰上位就跟誰,誰能帶他們打仗就跟誰。
除了這兩個自古以來的集團,還有興起的西北那邊的西域集團,那邊是個什么情況,自不用說,霍家勢力。
隴右集團被處處打壓,然后他們前幾年就盯上了東邊和南邊來爭戰功。
楊仆南邊下臺帶兵去東邊打遼東,路博德順勢上位打南邊,那都是經過一番斗爭的!
所以又興起了一個東邊小集團和南邊小集團,東邊是以隴右為主,北疆為輔,南邊是以衛霍為主,隴右為輔。
看似都有隴右,但是他們的日子其實很不好過,因為楊仆并不是隴右人,誰知道他是不是隨時會反叛。
但是還沒等他反叛隴右,直接就被北疆下手了,抬起來的人物直接就沒了,東邊成了北疆的了。
而李陵去參加霍嬗的招兵,并不是李家的單純想法,其中就有隴右的謀劃。
投靠他人怎么了,只要有人出頭,日后才有機會,但是連頭都出不了,那就只能等死。
除了這些集團以外,還有一些各地域為主的聯合大戶集團,退出舞臺的老外戚、還沒上臺的新外戚等等。
這里面的情況相當的復雜,今天是這邊,明天是那邊的小集團也不是沒有。
但主要是以兩方為主。
衛霍集團和公羊集團為主,北疆集團,西域集團,加拉攏的一部分大戶,他們這些既得利益者是一方。
剩下的隴右集團,豐沛集團,山東儒門集團,新老外戚,加一部分大戶,他們這些想上臺的是一方。
但是這些在大局上分為兩方,但是并不會擰成一股繩,大方向里各集團爭斗也是很常見的。
各方勢力也不那么單純,像以前的衛霍就有隴右的李家。
衛霍其實就是一個以衛霍兩家為主,其他各方勢力脫離的人組成的集團。
又比如西域集團是霍家勢力,但為何要叫西域?
因為西域集團內部是以衛霍的霍家為主,但是里面也有隴右和北疆的人。
但總體來說,大戰一開始,都是以衛霍為主,各方不會忤逆、搞小動作,因為衛霍是真有本事。
而且,戰功就是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