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這就是華夏人民的力量!
崇禎皇帝繼續哭泣著!
一代帝王,讓自己的皇后和貴妃自縊的時候,沒有掉一滴眼淚!
讓自己的皇子逃跑的時候,也沒有哭。
甚至為了不讓自己的女兒,落入敵寇手中,飽受屈辱。
對著自己的女兒,舉起了手中的利劍!
“汝何故生在我家!”
一句話,道盡了多少凄苦和悲涼啊!
“汝,可否告知,377來到底發生了什么?”
“是誰建立了新的漢室王朝?”
畫面消失不見,崇禎擦干眼淚,抬頭注視著趙帥,開口詢問道。
“晚輩告訴您,377年以后不是什么王朝,而是人民當家做主的時代。”
“所有的官員,都是為人民服務的!”
“是人民的力量,讓華夏重新站了起來!”
趙帥舉手投足之間,自己精心裁剪的視頻,出現在崇禎皇帝眼前。
帝國聯軍入侵華夏。
整個紫荊城火光漫天。
百姓們四處逃散。
老人的眼淚,孩子無助的哭喊!
讓崇禎皇帝不敢睜眼觀看!
“大刀響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突然一道響亮的吶喊聲,讓崇禎皇帝身體一顫。
畫面里武裝起來的百姓們,與侵略者展開了殊死搏斗。
他們挖地道,埋地雷!
一道畫面再次閃現過來。
一群女人,全部跳進了冰冷刺骨的喝水里。
她們用肩膀搭起來木板橋,讓將士們從木板橋渡河!
畫面再次閃過!
成千上萬的將士們赤腳前行!
翻過了雪山,走過了草地,還有那隨時都會要人性命的沼澤地!
他們吃草根,扒樹皮,就連身上的腰帶都煮著吃掉。
畫面再次閃過!
“嘟嘟,嘟嘟,嘟嘟……”
戰士們的沖鋒號響起!
“殺啊,殺啊……”
成千上萬的將士們向著敵人沖去!
這是炮火連天的歲月。
這是華夏人民抗擊外敵的歲月!
一個又一個的戰士倒下了!
可是,誰也不能阻止他們一往無前的勇氣!
畫面再次閃現!
一道聲音向全世界宣告!
“中華民族站起來了!”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畫面再次閃現!
“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肩負著人民的希望!”
整齊的方隊,邁著豪邁的步伐!
戰士們頭頂頭盔,手持鋼槍。
意氣風發的接受國家和人民的檢閱!
畫面再次閃現!
“起來!”
“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向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前進,前進進……”
華夏大地,各大戰區的營地里!
所有的士兵同時起立!
“向革命先輩們!”
“敬禮!”
唰!
唰!
唰!
所有將士們對著畫面里的老一輩!
對著為了解放事業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的先輩,端起來右手,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許多人都哭了!
一張張略顯滄桑或略顯稚嫩的臉上,掛滿了晶瑩的淚滴!
祖國各大城市的廣場!
巨大的電視屏幕前!
這個時候,本應是廣場舞最為熱鬧的時候!
可是,所有的音響,所有的旋律,所有的舞蹈都停了下來!
國歌響起!
軍哥嘹亮!
兩位老大爺坐在輪椅上,顫巍巍的舉起右手!
他們是為這個國家的解放事業,付出過終生努力的人!
畫面里,有他們的戰友!
有他們的班長,排長和連長!
渾濁的眼淚,從兩位老人眼里打轉。
灑落在這片,灑滿革命先輩熱血的土地上!
直播間和電視機前無比的安靜!
整個華夏,在這一刻都安靜了下來!
“太爺爺,您怎么哭了?”
“太爺爺沒哭,太爺爺是高興,高興啊……”
~~~~~~
崇禎皇帝,被眼前的一幕徹底的給震撼了。
他顫巍巍的舉起了右手,開口說到。
“這就是人民的力量?”
趙帥聞言點點頭。
“這就是人民的力量,這就是華夏一族人民的力量。”
剛剛那番畫面,讓趙帥的眼睛也一樣濕潤了。
雖然自己看過了不止一次,可是每一次觀看,整個心都在顫抖。
渾身的熱血都在沸騰!
“朕登基十七年,10年災害,四年瘟疫。”
“蝗蟲蔽日,鼠疫橫行!”
“陜西大旱,赤地千里!”
“南方洪澇,洪水橫流!”
“有些地方連續五年顆粒無收,連老鼠都餓死了,更何況百姓乎!”
“朕,也想讓百姓們,過上好日子啊!”
“朕聽聞陜西有數十萬百姓被活活餓死,朕以淚洗面,終日寢食難安!”
“老天爺,為何要讓朕的百姓受這樣的磨難?”
崇禎皇帝仰天悲呼!
趙帥微微動容,崇禎皇帝說的的確是事實。
崇禎登基后,天災瘟疫連年不斷,這也是導致大明王朝崩盤的原因之一。
“天災雖然不斷,可是人禍更加可怕!”
“您登基十七年,換了17位刑部尚書,50位內閣大學士!領兵的大元更是稍有不慎便有性命之憂!”
“試問,誰還敢給您建言獻策,誰還敢為您帶兵打仗?”
“您在前殿鳴鐘,百官竟無一人前來,走到這一步,是誰的錯?”
“大膽刁民,竟敢出口污蔑萬歲爺,萬歲爺,臣去把這口吐狂言者趕走!”
王承恩聽到趙帥的話,手指趙帥怒斥道。
“王公公,休得無禮,休得無禮!”
崇禎皇帝臉色越發的蒼白了起來!
他哆嗦著嘴唇看著趙帥。
“難道377年以后,朕在世人的眼里,就是這樣的昏君不成?”
“難道377年以后,朕在世人的眼里,就是這樣的亡國之君,千古罪人不成?”
崇禎皇帝說完之后,便緊張的注視著趙帥。
他死不足惜,可是再背上一個昏君和千古罪人的罵名。
即便是身死,都死的不得安寧!
“您鏟除魏忠賢,實為大快人心的一件事情!”
“您恢復東林書院,出發點也是好的,奈何此東林書院,非彼東林書院啊!”
“可是,您還以為他們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東林書院。”
“殊不知,他們早已經變成了國家的蛀蟲,只會顧及自身的利益,那里還會關心國家,關心大明王朝!”
“您生活節儉,勤能理政!可是您用人多疑,急功近利,有恩不欲歸下,有過全盤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