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泰祥九年春,巴蜀綿州城北部龍門鎮(zhèn)的官道上車水馬龍、行人如織,兩旁的商鋪酒肆鱗次櫛比,顧客盈門。其中有一橦酒樓尤其引人注目,不但里面坐滿了食客,外面也排起了長隊等候,樓外掛著一個很大的招牌,正中寫著“錦城飯鋪”四個大字,左上角還寫有“逍遙派”三個小字,右下角則標有“龍門鎮(zhèn)分店”的字樣。凡是背刀挎劍的行人經(jīng)此,都會下意識的瞅上一眼。
而在錦城飯鋪的大堂之內(nèi)四個身穿綠色勁裝的漢子正...
大周泰祥九年春,巴蜀綿州城北部龍門鎮(zhèn)的官道上車水馬龍、行人如織,兩旁的商鋪酒肆鱗次櫛比,顧客盈門。其中有一橦酒樓尤其引人注目,不但里面坐滿了食客,外面也排起了長隊等候,樓外掛著一個很大的招牌,正中寫著“錦城飯鋪”四個大字,左上角還寫有“逍遙派”三個小字,右下角則標有“龍門鎮(zhèn)分店”的字樣。凡是背刀挎劍的行人經(jīng)此,都會下意識的瞅上一眼。
而在錦城飯鋪的大堂之內(nèi)四個身穿綠色勁裝的漢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