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炎夏第一相
很快,商鞅的部分播放完。
接下來,要播放的就是整個盤點視頻的最后一位。
【十大名相盤點】也即將迎來了它的尾聲。
在各個世界人的認知之中,盤點的人越往后是越重要的,這最后一個盤點的必然是最重要的一個。
所以當最后一位還沒有播放出來的時候,大家都對他感到十分的好奇,對此也十分期待。
商鞅的部分一播放完,新的畫面就出現在了眾人的眼前,視頻中的人也出現在了大家的眼前。
這一次畫面沒有進行太多的轉換,而是一直停留在一個精神矍鑠的老年人身上。
大家一眼看去,此人生得相貌魁梧,精神俊爽。
一看見他,仿佛就覺得他博通墳典,淹貫古今,有經天緯地之才,濟世匡時之略。
而在畫面之中還有另一個身穿華服的王者,冷峻的氣質讓人不由為之一顫。
而后旁白聲緩緩到來。
“平生勛業載成書,脅制諸侯只霸圖。”
“盍繼車攻奏嘉頌,迄今璧帛簉東都。”
“十大名相第一位!”
“開創先例,相杰第一!”
“管仲!”
隨著旁白聲的出現,畫面也隨之變化。
展現出了管仲的一生。
“管仲出生于齊莊公五十六年,他的祖先是周穆王的后代,與周王室同宗。”
“管仲的父親管莊是齊國的大夫,后來家道中衰,導致管仲生活很貧困。”
“在年輕的時候,為了謀生,聯合好友鮑叔牙合伙做生意,最終失敗。”
“商人當時被認為是最為卑微的職業,但這份職業讓管仲受益匪淺。”
“通過這份職業,他游歷許多地方,接觸各式各樣的人,見過許多世面,從而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
“他也曾經當過兵,而在他當兵的時候,臨陣脫逃。”
“他也數次想當官,但都沒有成功。”
“齊襄公在位時,他開始與好友鮑叔牙分別輔佐齊裹公的兩個弟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
“后來,齊襄公被殺,鮑叔牙幫助公子小白打敗公子糾,成為齊國國君,即齊桓公。”
“管仲在公子糾手下的時候更是曾經主動要求追擊過齊桓公,甚至差點射死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后,在鮑叔牙的大力推薦下,管仲不僅沒有遭受責罰,還得到了齊桓公的重用。”
“鮑叔牙用計稱齊桓公恨管仲入骨,讓魯莊公害怕的送出了管仲。”
“齊桓公迎接管仲后,一連聊了三天三夜,句句投機,齋戒三日,拜了管仲為相,并稱管仲為【仲父】。”
“之后他輔佐齊桓公四十多年,讓齊國的國力增強,一步一步的坐上霸主的位置”
“在行政改革方面,管仲整頓行政管理系統,【叁其國而伍其鄙】。”
“將國劃分為二十一鄉,士居十五鄉,工居三鄉,商居三鄉,分設三官管理。”
“將鄙野(國都之外的廣大地區)分為五屬,設立五大夫、五正官分管。屬下有縣、鄉、卒、邑四級,分別設立縣帥、鄉帥、卒帥、司官管理。”
“這套系統使士、農、工、商各就其業,從而使部落的殘余影響被徹底革除,行政區域的組織結構更加精細化,并且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在用人方面他提倡【德義未明于朝者,則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見于國者,則不可授以重祿;臨事不信于民者,則不可使任大官。】”
“要求在任命一切官員時,都必須根據其實際的政績,特別是要有取信于民的真實政績,而不是虛假的、表面的政績。”
“此外,他還總結出一套對于各級官員實行獎懲的具體辦法。”
“國中【慈孝】、【聰慧】、【拳勇】出眾者,由鄉長推薦試用,稱職的委任為吏,任用稱職的又可以晉升,直至升為上卿助理。”
“他的用人措施選賢任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世卿世祿制,擴大了人才來源,這一制度成為日后科舉制度的雛形。”
“管仲注重經濟和農業,反對空談主義,開創職業技能教育。”
“他主張改革以富國強兵,認為【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齊桓公授權讓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經濟改革。”
“首先是在全國劃分政區,組織軍事編制,設官吏管理;建立選拔人才制度,士經三審選,可為【上卿之贊】;”
“然后按土地分等征稅,禁止貴族掠奪私產;發展鹽鐵業,鑄造貨幣,調劑物價。”
“管仲改革的實質是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而這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齊國由此國力大振。”
“而在對外方面,管仲最早提出【華夷之辨】與【尊王攘夷】的民族主義思想。”
“這一外交戰略也獲得成功。”
“齊桓公二十三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向齊求救,齊國救燕。”
“齊桓公二十五年,山戎攻打刑國,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齊桓公再次發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國。”
“齊桓公三十年,管仲讓齊桓公質問楚國為何不按時向周天子進貢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導致祭祀大典無法及時進行,使得楚國承認自己的錯誤。”
“之后管仲獻計讓齊桓公會集諸侯國君于首止,與周天子盟,以確定太子的正統地位。”
“數年后,齊桓公率多國國君與周襄王派來的大夫會盟,并確立了周襄王的王位。”
“隨后齊桓公召集魯、宋、曹等國國君及周王宰孔會于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齊桓公為諸侯長。”
“齊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后遇到侵犯周王室權威的事,齊桓公都會過問和制止,齊桓公也通過這些事情確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管仲的一系列外交措施使齊桓公霸業更加合法合理,同時也保護了中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為華夏文明的存續做出了巨大貢獻。”
“后來至圣先師孔子感嘆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還說過【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管仲經濟政策是【遂滋民,與無財】,他的辦法乃是【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目的是【通貨積財,富國強兵】。”
“管仲熟練的運用輕重之術對外策劃了衡山之謀、陰里之謀和菁茅之謀,堪稱古代貨幣戰爭的經典案例。”
“管仲實行了糧食【準平】的政策,也就是【民有余則輕之,故人君斂之以輕;民不足則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輕重斂散之以時,則準平。】目的是讓【大賈富家不得豪奪吾民】。”
“這種【準平】制,不但是一種平衡糧價的政策,并且,也間接承認了農民自由買賣糧食的權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并且還保障了私田農的生產利潤。”
“同時這種經濟政策,也是經濟層面的國君集權。”
“在他擔任宰相的日子里,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而他在死后被后人尊稱為【管子】。”
“開創先例,相杰第一!”
“【法家先驅】【圣人之師】【炎夏文明保護者】【炎夏第一相】!”
“十大名相第一位!”
“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