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唐太宗
大唐世界,貞觀二十三年,古稀之年的房玄齡一病不起,而五十歲的李世民也趕上病重。
病中的李世民,安排房玄齡乘擔輿入殿,君臣一人躺在一個病床上。
【太宗對之流涕,玄齡亦感咽不能自勝】。
戎馬馳騁,治理天下,兩人的黃金年華共同走過,終于到了風燭殘年。
很快,在李世民的無限無奈中,房玄齡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李世民因為太過悲痛,病情一度加重。
為房玄齡輟朝三日、配享太廟。
此事剛剛過去一個月不到,李世民這個時候的精神稍微好了一些。
正在花園的亭子之中觀看視頻。
不出意料的,【十大名相】之中有房玄齡。
隨后就迎來了房玄齡的獎勵界面。
讓他可惜的是,他這個世界的房玄齡已經病逝了,再也沒有機會看到這個獎勵。
而他自己恐怕也沒有多少時間了。
在看到房玄齡請求【諸天視頻】將自己的壽命分給自己夫人的時候,李世民也只是搖了搖頭。
他了解房玄齡與盧氏之間的事,所以也沒有意外。
可是之后【諸天視頻】居然同意了,這就讓李世民有些驚訝。
只是在【諸天視頻】強調【僅此一次,再無他例】之后,他也收起了某些心思。
李世民知道自己大限將至,此時也沒有太多想法。
可是人一老,就容易回憶從前。
......
李世民終生也忘不了。
隋大業十三年的秋天,他父親的軍隊率先進入關中。
二十歲的李世民,正是在那時見到了年近不惑的房玄齡。
正值創業期的李世民求賢若渴,他早就聽說房玄齡的大名。
如今,見房玄齡主動投效李閥,自是喜不自勝。
將其任命為渭北道行軍記室參軍。
軍中的大事小情,李世民必先請教房玄齡。
房玄齡也從來不會讓李世民失望,每一件事情都處理的井井有條。
久而久之房玄齡就成為秦王府上的謀主。
【玄齡亦自以為遇知己,罄竭心力,知無不為?!?p> 賢臣明主的相遇,使房喬得到了施展理想抱負的機會。
李世民知道房玄齡到底花費了多少心血。
為了報答李世民,房玄齡自投李閥之日為李世民盡心竭力,一心一意幫助李唐打江山。
每逢唐軍打了勝仗,將領們時常會為戰利品爭得不可開交。
唯房玄齡從不在意這些黃白之物,只考慮如何為秦王擴大實力,招攬各路英豪。
李世民手下最看好的文臣之一杜如晦,就是通過房玄齡的極力引薦來到秦王府。
最后,杜如晦成為與房玄齡齊名的國之棟梁。
那個時候,李世民也越來越看重房玄齡。
細心的房玄齡在李世民征戰天下時,還致力于收集各州縣民情,以及隋朝出版的書籍,為將來的李唐江山繪制藍圖。
這一切的一切,都向李世民展現出房玄齡超乎常人的遠見和智謀。
李世民認為那段時間也是他人生中最為輕松的時刻。
他只需要領兵出征,與武將考慮軍事上的問題。
其他的一切,房玄齡都會處理的非常完美。
可是之后,李世民人生中最不愿回憶的時刻要到來了。
大業十四年五月,他的父親終于如愿以償,篡隋以代之,改國號為唐。
房玄齡也因功勞彪炳,被任命為秦王府記室,并領封臨淄侯。
隨著李唐王朝外患已除,李氏父子的內部矛盾逐漸突顯,發生在父子手足之間的權力之爭愈演愈烈,主要集中在皇權之爭。
李世民身為李淵的二兒子,亦是李唐基業的最大功臣,論及功勞遠在太子建成和四皇子元吉之上。
隨著李世民的聲望越來越高,太子建成及四皇子元吉對李世民的猜忌越來越深,認為李世民有朝一日會篡奪皇權,威脅到太子和四皇子的地位。
因此,李建成與李元吉沆瀣一氣,結為政治同盟,打算將二皇子李世民置之死地。
至此,一場發生在李唐皇室的內斗已不可避免。
房玄齡等人蒙受李世民的栽培之恩,在這場政斗中房玄齡等秦王府大臣堅定地站在了李世民身后。
之后就是一段李世民不愿意再提起的事情。
武德六年,李世民率領親兵悍然發動【玄武門之變】,將自己的兩位兄弟斃于刀下。
雖然,在這場政變中,房玄齡并未直接參與到戰爭中。
但是,他始終在幕后總覽全局,幾乎所有作戰方案全部出自房玄齡之手。
政變結束后不久,李淵便主動將皇權讓出,禪位于李世民。
李世民登基后,將年號改為貞觀。
之后勞苦功高的房玄齡被委任為尚書左仆射,暫時代理宰相事務。
在隨后的二十年時間里,房玄齡始終行宰相之職,與他保舉的杜如晦共掌朝政。
在房、杜兩人在政壇的配合方面,房玄齡精于謀略,杜如晦則擅長判斷,兩人的政治風格互補,緊密配合,朝野稱二人【房謀杜斷】。
除此之外,房玄齡以其嚴謹的作風和端正的人品得到滿朝文武的一致好評,當時的外廷大臣對房玄齡推崇備至。
李世民自己更是對于房玄齡大加贊賞。
【才兼藻翰,思入機神,當官勵節,奉上忘身】
這樣的的高度評價在當時的人看來是十分客觀的。
就連眼中容不得沙子的言官集團,對房玄齡的為人和政治能力亦贊不絕口。
李世民現在還記得那個讓他十分討厭的諫臣王珪評價過王珪的一句話。
【孜孜為國,知無不為,臣不如玄齡】。
可是李世民也沒有讓房玄齡的政治生涯一帆風順。
也曾讓他在官場上經歷三次沉浮。
恩威并施,也就是俗語中的【胡蘿卜加大棒】。
李世民必須無時不刻地感受到自己對皇權的絕對掌控,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權威。
而房玄齡也十分的配合他。
他懂得何時適可而止,如何急流勇退,這樣的情況讓他在政治場上閑庭信步。
李世民覺得君臣之間的相處就是一場人生的游戲。
只有懂得并遵守游戲規則的君臣之間才會協調同步。
李世民覺得自己懂得游戲規則,他覺得房玄齡也懂。
這樣才有了如今的盛世產生。
雖然還沒有達到李世民的最終目標——追上隋朝開皇之時的盛況,可是他此時也是十分滿意。
去年的這個時候,李世民生病了,已經無法去處理政事。
朝廷瑣事,由太子和長孫無忌等人處理,真正遇到大事,太子李治才敢來找李世民拿主意。
一個多月前李治過來告訴了他一件事,房玄齡病重了。
房玄齡生病的消息,李世民早就知道,他多次派御醫前去為房玄齡治療。
沒想到,房玄齡大限將至。
一個月前,房玄齡去世了。
李世民覺得自己又失去了一個知己。
就像是當時失去了魏徵一樣。
可是當年他已經對不起魏徵,現在他不想再對不起房玄齡。
他看到視頻之中,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和她的女兒高陽公主謀反。
以他的政治眼光、對房遺愛和她的女兒高陽的了解,他基本就可以知道這是一起針對房家的陰謀。
這很有可能是他那個有野心的女兒做出來的糊涂事,牽連到房家肯定是有他那個姻親長孫無忌的意思。
對于這種政治斗爭,李世民一般是不會插手的。
可是對于房玄齡,他認為這件事自己還是要處理妥當,至少要讓房玄齡在死后能得到安慰。
想到這里,李世民讓侍從給他披上衣服,轉身向書房慢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