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當然不能在陜北待了。
張存孟投降,其他小股農民軍也會因為朝廷下撥了十萬兩賑災銀而陸續受撫,接下來革命軍樹大招風,容易被圍剿。
所以,李自成要竄往山西躲風頭。
拓養坤還想收攏部眾,約好碰頭地點后先離開了。
這家伙是清澗人,頗有頭腦,不會輕易臣服。而且他的部下良莠不齊,最倒霉的一個是他老鄉黃巢武大定。后生能打,但是反復無常。原時間線會左右橫跳叛變八次還是九次。要不是他早死了兩年,說不準又要追隨吳三桂起兵了。
送別拓養坤,李自成率部繼續西行三十里,在無定河下游跟提前到達的大部隊匯合。老營里一堆女人孩子,還有輜重,前面要是讓他們留在西川,遇上官軍圍剿跑都跑不掉。所以被提前打發出來了。
無定河是黃河一級支流,是陜西榆林地區最大的河流。它發源于定邊縣,全長近千里,一路東南流向,流經定邊、靖邊、米脂、綏德和清澗縣,沿途納榆溪河、蘆河、大理河、淮寧河等支流,在清澗縣河口注入黃河。
附近的黃河也能找到渡口,過幾個人行,大量的車隊馬匹不好運。所以現在還不宜直接去山西,要多繞一段路。
李自成又專門跑了一趟隔壁清澗縣,給縣太爺射書一封——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新上任的知縣張縉彥看罷信一臉懵,“此何人哉?流賊居然有這才情?”
這后生月前跟艾毓初同榜進士,十二年后會成為兵部尚書。李自成現在逃命要緊,沒法跟張老爺多攀交情。給他留個念想就行。
革命軍修整兩天,啟程往西南走。
行至延川、延長一帶,遇到饑民圍城。
時崇禎已遣吳甡帶著十萬賑撫銀到了,與西安府推官史可法同至延長,變民拿到賑金解散還鄉。城圍立解。
可是陜北饑民何止十萬,一石糧又價六七兩銀,饑民們能活幾天?無異于杯水車薪。
崇禎早前說:寇亦我赤子,宜撫之,不必專戮。
可是沒錢沒糧怎么撫?“寇”們又不肯乖乖餓死。
所以崇禎現在改主意了:賊勢獗甚,招撫為非,殺之良是。
洪承疇得令,他即將命守備賀人龍大擺筵席酬勞降人,然后摔杯,刀斧手齊出,斬大小頭目三百二。
投降也是個死。洪承疇多狠。
……
四月下旬,革命軍到達甘泉縣附近。
前方明總兵王承恩與上天猴等部大亂戰,李自成急忙后撤十里到南泥灣暫避。
南泥灣其實叫爛泥灣,地如其名,一片水草地。想指望三五個人墾荒是不可能的,只有上三五九旅才能讓它變成“陜北小江南”。
那邊幾部農民軍很快被擊敗,上天猴、滿天星、云交月、混天王、黃龍眼等上萬人逃奔宜川。
五月初,革命軍小心翼翼走到中部附近,又遇到了上天猴等部的潰兵。
前面王承恩一路追到宜川,擊斬千余。闖山虎、陳龍、金翅鵬等部數千人投降——金翅鵬王成功是王二侄子。余者亂竄而去。
同時二隊趙勝的消息也傳來,那后生被趙大胤擊敗于韓城,正往郃陽(合陽)逃竄。
李自成連吃粽子的工夫都沒有,急忙率隊西走合陽。
半路又打聽到趙勝在合陽被靈州參將張全昌、巡撫練國事等夾擊,大敗,又往北竄去了。
陜北可不能去啊,曹變蛟等正在北面大開殺戒。
神一魁暫時投降后,余部有不少散去繼續打游擊,還有混天狼的數千人,被小曹殺的鬼哭狼嚎。
曹變蛟是曹文詔之侄,同樣是一員猛將。到崇禎十五年松錦之戰,洪承疇應對不力,被韃子斷糧,結果六七個總兵先跑了。小曹在絕境中突襲皇太極大帳,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可惜最后功虧一簣,帶傷跑后又被俘殺。
可見明軍不是不能打,是指揮體系或者整個體系出了問題。可嘆!
……
李自成急忙派遣偵騎去追趙勝,結果晚了一步,那后生在富縣又大敗,被斬數百人,投降了……
同時投降的還有高汝利。
高汝利是張存猛部將,張投降后他與草上飛劉忠等自立一隊,南下宜君、同官(銅川)活動。在明軍的追擊下,他倆終于頂不住了。③先投明后投順,順治三年在甘肅降清,湖廣總兵。
楊鶴選其驍勇置營中,散其眾萬二千人。
此時張獻忠應該也投降了。他和趙勝沒被砍,可見選擇投降對象也是一門大學問。
好消息是二隊的李友帶著百十人跑出來了,正好納入麾下。
接下來李自成原地扎營,不敢繼續走了。因為南面一條線還是亂成一鍋粥。還是前面的一對老冤家。
王承恩追著上天猴從宜君到白水又至郃陽,接著又跑到澄城。
上天猴、渾天猴等人實在立不住腳,一咬牙,繼而返西去打金鎖關了。
金鎖關,俗稱“三關口”,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享有“雄關天塹,鷹鷂難飛”之稱譽。是北上延安、榆林;西通甘肅、寧夏;南下關中的咽喉要道。
官軍尾隨而去,李自成正要趁機南下,又被突然到來的大雨耽擱了兩天。
雨過之后道路難行,八十多里山路革命軍走了五天。
五月中,革命軍進入蒲城縣境,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泰陵處扎營修整。
李自成本來想就地籌點糧,買點粽子啥的,不進縣城。
沒想到原籍蒲城的高大虎功夫超棒,蘭花花已經懷上了。這至少說明革命軍的訓練強度不夠高,他居然還有精力瞎折騰。
那后生擔心夫人顛簸不起,想送回城里安養。而且他連娃的名字都起好了,生男叫催要,生女叫吊吊……
“悄悄的進城,不要張揚?!崩钭猿杉毤毝谝环?p> 結果,不知怎么消息就泄露了。
熱情的蒲城民眾出動數百人,敲鑼打鼓郊迎二十里,到泰陵恭請革命軍入城。
盛情難卻啊!
李自成只帶一隊警衛故地重游。
進城小住幾日,跟知縣老爺敘敘舊,跟暗探打聽下情報。
又遇到棗園村民進城告狀,說大統領給關帝廟下拔的重建銀被牛鼻子老道貪了。
那老漢夜夜笙歌,好不快活。
李自成大怒:“膽大包天!砍了!”
牛鼻子嗝屁。
大統領又親書“乾坤正氣”一匾,送與棗園村民。
這一趟興師動眾,蘭花花也不好潛伏了,高大虎只得另尋鄉下把她安頓住。
李自成也不白進城,再次給每戶散銀五兩。百姓們歡呼至癲狂。
革命軍最早攜帶的二十萬兩銀子快半年了,用到現在反而漲至三十多萬。錢多沒辦法!
糧草收購齊,革命軍再次啟程。
黃河不好過。
西南面沒多遠有蒲津渡,但是離潼關太近,沒膽去。只能沿河北上尋找渡口。
此時合陽、韓城附近的官軍和農民軍都散了,革命軍一路暢通無阻。在黃河邊一路征船,每船給銀十兩,等到韓城縣境時已收攏五十余艘。
行至芝川渡,李自成勘察一番,河面太寬不適合搭橋,只派張洪帶先遣隊過去探路。
當晚革命軍在漢武帝的“扶荔宮”扎營。
北面不遠就是司馬遷墓,大統領少不得又去游覽一番,順便留個碑。
李自成每到一處名勝古跡都要打卡。因為乾隆是不會有了,他要爭取超過那老漢的“功績”。
隔天,大隊人馬北行二十里到達韓城。
擔負著守衛黃河的重任,可這么座城居然還是個土圍子,城墻包磚要等到韓城人薛國觀當首輔后了。
崇禎在位十七年,換輔相多至五十余人。薛國觀能獨任三年,相當不得了。然而老薛的官聲也就那樣,說不上多壞,也不能算好。
老薛將在崇禎十三年因罪罷官歸家,隔年又被拉回京城吊死。又被抄了家,沒收贓款九千兩、田地六百畝、宅一座。
此時的薛國觀正在家里服喪。
李自成當然要跟他打個招呼——
箭射一首《田鼠》:
黍麥食殘更食苗,人人身上剝脂膏。
竟偕蝥賊害田秩,不管農夫仰屋號。
穴地居倉誠得計,彌天積罪豈能逃。
忽然大雨傾盆落,安樂窩中起怒濤。
“唉……”
薛國觀看罷信,搖頭嘆息。老百姓要是有活路誰又愿意造反?他也只能僅表同情。
韓城四門緊閉,目送“瘟神”遠去。
大軍先行,李自成又特地拐彎去了趟隔壁潭馬村收攏小弟。
劉永祚,曾求學于名士解經傅門下,萬歷四十七年進士,任戶部主事。魏忠賢專權時被罷官,后官復原職。將來會累遷至宣鎮巡撫,因與首輔楊嗣昌政見不合,再度被罷。
清兵入關之后,劉永祚在韓城舉旗反清。順治七年,清兵來韓進剿,永祚據周原堡寨,在天地廟與清兵對陣,兵敗被俘,解省城處死。
貌似劉永祚做過晉商后臺跟韃子做買賣,弄求不懂哎。不是老李不明白,是這世界變化快。
老劉不在家,李自成留下些布匹銀子慰問家眷。
革命軍繼續前行十里,到達解家村后停下修整。
李自成必須要去拜訪一下老解。
五子登科,來源于五代后周時期的竇禹鈞五個兒子都中舉的故事。除了竇禹鈞之外,歷朝歷代難得一見。
解家做到了。
“一母三進士一舉一貢生?!?p> 老大解經雅,萬歷二十九年進士,歷官汝寧府推官、山東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尋遷山東觀察使卒。
老二解經傅,萬歷二十九年進士,由濟源縣令而至保定巡撫、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僉都御史。
老三解經邦,萬歷二十三年進士,遷山西布政使、宣府巡撫。目前解老漢被罷官在家,削籍永不錄用。
老四解經達,天啟元年舉人,初任中書舍人,遷戶部主事,出守袁州任知府,又任四川監軍道副使。
老五解經鉉,暫時沒他什么事,要等崇禎七年了。
雕梁畫棟的大宅里,李自成開口了:
“解老漢,當日朱由檢讓你經略遼東,為甚推辭不就?”
解經邦低首垂目,不言語。
李自成一臉羨慕道:“遼東經略呀,肥差啊!”
解經邦本不愿跟“流寇”交談,但是轉念一想,我都六十多歲的人了,拖著病軀還能活幾年?
老子連皇帝都不蹙還怕你區區一個“流賊”?
于是他嗤笑一聲,“好大的肥差啊,你去吧!”
天啟朝原話:神宗朝東南無警,聞命者恬然而往;今一聞山海、貴州差,如驅之死地,無病而飾詞稱病,親健也而駕言親病。此可以觀世,亦可以觀變。
西南有奢安之亂,不敢去;至于山海關外——
從萬歷四十七年開始,遼東經略、巡撫、督師的下場——
楊鎬處決;熊庭弼傳首九邊;李維翰革職為民;周永春丁憂后論戍;文球總督短期兼任;閻鳴泰遣戍死;張鳳翼丁優;袁應泰兵敗自殺;薛國用病辭;王化貞坐罪處死;畢自肅因兵變自盡;喻安性比較幸運,遇到裁撤遼東巡撫;解經邦未敢上任,削籍;王在晉罷免;孫承宗罷官;高第罷官;王之臣下獄死;袁崇煥凌遲;劉策被斬于市。
崇禎不得已再次啟用六十多歲的孫承宗,但是孫老漢的好景不會長……
在遼東當一方大員,除了那些短期在任,余者最理想的結局是被人彈劾有人保,得個致仕回家;第二是正好死了爹媽、或者自己病的要死,從而躲過一劫;第三是因罪罷官;最后是下獄等死。
只有一個破碗的,看啥都是肥缺;等有一頭牛了,就知道這缺要命!
誰愿意去?還是解經邦聰明,就不去上任,大不了回家養老。
熊廷弼曾上疏說他任經略時的幾個道臣,同級在內地混的都升兩級了,遼東官原地踏步,還要時不時扛著不知道哪天后金來襲。
入關一步便為樂國,出關一步便是鬼鄉。
關外既苦又累還危險!
當然,只要能當高官,從來不缺毛遂自薦。
福建有個叫林世卿的地痞頭頭,賄賂買了個光祿寺署丞候選。
他上疏請求募兵去遼東效力,然后招了些漁民、小販、地痞……全福建的三千募兵差點都交給他帶隊。
最后,林世卿被廠衛拉去喝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