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年青人,喜歡躺平,不太愿意接受挑戰。
但是我想,這只是一小部分人,起碼在疫情期間,蹲在第一線的,都是九零后、零零后。
當討論一個話題的時候,最好對某個話題做一些限定性,以免讀者肆意妄用。
原因很簡單:任何道理,都有其限定條件。
比如:“太陽從東方升起。”
這個真理只適用于地球,你去月球,火星等其他星球試試,太陽或許從四面八方升起,或者壓根兒看不到太陽了。
我喜歡越挫越奮,越戰越勇。三種人,會出現越挫越奮,越戰越勇的情形。
第一:擁有宏偉目標,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
這類人,一般都擁有偉大的理想。比如居里夫人,做實驗,失敗了千千萬萬次,終于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釙、測定了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比如毛主席,為了中國獨立,經過長達8年的抗日戰爭,挫折是即使以生命為代價,也在所不惜。
這種情況下,一般要經歷很多很多挫折,而且還不會因為挫折影響情緒和決心。他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扒出了正確路徑,從而激勵自己繼續向前走。
這一類人意志堅定,智商高,情商超群。他們通常相信自己,堅持信仰。但屬于億萬分之一的人,亦不能稱之為群。億萬人中唯一代表。且群眾遭遇了失敗,大都扭頭干別的了。唯有他,堅持奮戰,始終如一。
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一條道走到黑”。但跟“愛鉆牛角尖,死腦筋”不同,因為他們挖掘出了一條正確路徑。
第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人。
有一類人,如果他們不繼續奮戰,他們會死掉。從求生的意志上來說,他們是絕對不想坐以待斃的。既然橫豎都是一死,干嘛不奮起直追。與其被別人殺死,不如奮勇殺敵,開辟一條血路。
所以這一類人,于絕境之處,自然毫無顧忌地沖鋒陷陣。越挫越奮,越戰越勇。
第三:收到了激勵的人。
有一類人,他們在沖鋒陷陣的過程中,階段性地做完了一部分工作,雖然沒有成功,但是看到了希望,然后繼續前行,收到獎勵。有了獎勵,自然就更愿意向前沖,于是一階段接著一階段,最終奔向了終點,達成了目標。
綜上所述,越挫越奮,越戰越勇,更多的說的是一個人對待失敗的態度。希望每一位小伙伴,都可以磨礪前行,不要被苦難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