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沿著屋頂上的瓦楞滴滴答答的流了下來。
那間低矮破敗的廚房里,黑漆漆的灶頭上,只剩下半鍋稀飯,半缽子的咸干菜。
灶頭旁邊,水盆里還泡著一簍子的野花菜。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
齊闖換了身干凈的衣服出來,便鉆進了那間破敗的廚房里,一眼看到這些咸菜和稀飯,只能從雞窩里,摸出一個剛生下來的雞蛋,打進碗里,拿筷子攪散了來,再放點鹽末,和幾勺子清水沖進去攪拌開來,上鍋蒸雞蛋羹。
每當這個時候,齊闖都不由自主地嘆了口氣,有些無奈地感嘆著這些艱難的日子。
現在,家里能頂用的勞動力,還在被腎結石折磨得下不來床,母親長年累月的受類風濕性關節炎折磨,也干不了啥重活累活,十三歲的弟弟齊遠還在上小學六年級,正是能吃能喝的年紀,家里的余糧卻年年短缺,閑時連稀飯都不敢讓他們吃飽,就怕來年開春,青黃不接的時候,還要去借糧食度日。
齊闖走到灶頭旁邊,先把父親的藥鍋提了出來,加了水進去,把父親的中藥煨在灶頭上,又把那水盆里的野花菜撈起來,上鍋用開水煮熟了,再撈起來,從灶頭旁邊的瓷碗里挖出一小勺豬油,抹拌開來。
“小遠,過來幫忙端飯菜進去吃飯去。”齊闖忙活著手里的活兒,沖著堂屋里喊道。
“哥,我知道了。”十三歲的齊遠,放下手上的折紙,聽到了二哥齊闖的喊叫聲,便沿著屋檐下,貼著泥墻上,鉆進了那間低矮的廚房里。
“來幫忙把飯菜端進屋里去,我先把爸的藥煮好了去,等會他吃完了飯,就能喝上了。”齊闖看到弟弟齊遠,便交代了下來。
“嗯,我知道了。”齊遠懂事得,也只能幫忙干一些家務活兒,就把那半鍋稀飯先端進了堂屋里去了。
然后,又跑了兩次,把咸菜,蒸好的雞蛋羹和清煮的野花菜,端進了屋里去。
齊闖把煮開的中藥鍋端下小灶頭,才把四套碗筷拿進了堂屋里去。
飯桌上,半缽子的咸菜,半鍋的稀米飯,一盆子水煮野花菜,綠油油的青菜上面,飄著一層薄薄的豬油,明晃晃地,顯得特別地亮眼,這讓人看著,才不會顯得生活有多么的寒苦。
一碗給父親清蒸的雞蛋羹,便是齊家四口人中最好的一份晚餐了,看上去是那么的扎眼。
“吃飯吧!”齊闖把那碗清蒸雞蛋羹端回房間里給父親,便坐了下來。
黃秀蘭看著桌子上的清湯寡水,還有面對兩個正在長身體的兒子時,那種被貧窮的生活所磨滅的無奈,只能愴然垂淚。
“媽!家里的地,都讓給叔叔家種好了。”齊闖端起碗來,裝了一碗稀飯,夾了一筷子咸菜,便對坐在他對面的母親說道,“我們也不要他給糧食,錢什么的,地給他們種,讓他們幫忙交公糧好了。”
“唉!我們家里本來就沒有剩下多少糧食了,這地要是不種了,明年開春了,就要去鎮上購買糧食去了。”黃秀蘭無奈的說道。
“媽,弟弟還在上小學,爸又病倒了,還等著錢去動手術,你身體又不好,我要出去打工去了,家里的地,實在是沒人種得了,你就在菜地里種點菜夠吃就好,到時我和姐給你們寄伙食費回來。”齊闖安慰著母親道。
“高中沒讀完,就要你輟學回來了,也沒錢讓你去學什么手藝活,出去打工了也只能干苦力活,都是家里拖累了你呀!”黃秀蘭難過的說道。
“媽,你這說的什么話,姐也是讀完了初中就出去打工了,我還比姐多讀了兩年書呢。”齊闖連忙解析道,“再說了,現在國家改革開放了,我先出去打工,再存點錢,等有了本錢,就去做點什么生意的,總比一輩子窩在農村里種地強。你要相信國家,改革開放的浪潮浩浩蕩蕩,我們就是生活在時代變革的弄潮兒,只要順應時代和社會的潮流,我們就能找到一條發家致富的路,將來就能過上好日子。”
齊闖的一翻長篇大論,說得一輩子窩在西蓮塘村里,沒出過遠門的農村婦女黃秀蘭,聽得一愣一愣的。
了解國家政策,相信黨和國家之類的大事,她一介農村婦女,也不懂得這些大道理。但是,話畢竟是從她兒子口中說出來的,兒子以前又是在外面讀書的人,在這個農村里,也算是有點文化的人了,她一聽到兒子說得那么有道理,便徹底信了齊闖的話了。
“哥,那我也想去賺錢,然后補貼家用。”坐在旁邊一直不吭聲的齊遠,立馬應道。
“你多大了,國家嚴令禁止招童工,你出去打工能干什么?好好上你的學,別想那么多有的沒的,姐在外面打工賺的都是辛苦錢,來之不易呢。你好好上學,別管家里的事,將來去考大學去。”齊闖一聽到弟弟齊遠的話,立馬教訓了起來。
“說得你好像比我大了多少歲似的,等我過多了幾年,也和你一樣大了,我就不上學了,也去打工去。”齊遠被訓得不服氣,陰陽怪氣的嘀咕著。
“我下個月就滿十八周歲了,全年級一千二百五十八人,我每次都考了年級前十名,我也是想考大學的,但是家里實在是沒錢交學費了。所以,我才決定去打工。你還小,好好學習去,別想那么多,放學回家了,回家幫爸媽的忙,干點家務活兒,替媽分擔一下。其他的事兒,你別管,也別想那么多,好好學習去,將來去考大學。等你以后出社會了,沒有文化知識,是會吃大虧的。”齊闖一聽,又把弟弟說了一通。
“我知道了。”齊遠不情不愿的扒著碗里的稀飯,嘟囔著。
“你們還在長身體,多吃點菜。”黃秀蘭心里像明鏡一般,知道兩個兒子都太懂事了,心里難受了也不愿意說出來,便只能給小兒子,大兒子都了夾菜,讓他們多吃著點。
齊闖和齊遠,兩個半大的兒子,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端起碗來,連米湯帶著菜汁兒,風卷殘云般的,便將自己面前的那份食物一掃而空,吃完了還砸吧著嘴,很是滿足了。
這些艱難窮苦的日子呀!一輩子勤勤懇懇的勞碌奔波著,也不過是為了一日三餐的溫飽,為了將來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才有動力去努力奮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