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兩極而不執(zhí),是為中道。
絕對的真理,若是指圓滿與自由,當(dāng)然不是指一個人擁有彌補(bǔ)一切的圓滿,也不是指一個人想要為所欲為的自由。
遺憾的是,很多人誤以為修行就是要?dú)缫磺校瑢⒁磺谢癁樘摽眨蚴且詾樾扌芯褪堑玫揭磺校梢詽M足自己所有的需求。
這樣作想,便是踏入了其中一個極端,雖然很難入道,卻是很多人入門的必經(jīng)之路。
不但壞的極端不能入,好的極端也不能入。
人性傾向于提防壞的一面,卻很少有人提防好的一面,往往希望好的越多越好,壞的越少越好,卻不知道,好與壞的本質(zhì)其實(shí)都是一樣的。
“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好的東西,容易讓人癡迷與執(zhí)著,引人心步入歧途。
而壞的東西,亦可以令人反思痛苦,質(zhì)疑生命,引人返心求道。
一碗飯對于一個饑餓了很久的人而言,是救命的糧食,而對于一個貪吃的人而言,卻是致命的毒癮。
即使是滿身罪惡的罪犯,也有可能轉(zhuǎn)化成為大悔不變之心,從而徹底改過自新,看似無害卻過分的善良,也有可能隨處播撒懶惰與仇恨的種子。
猶如陰陽相搏之時,極陰生陽,極陽生陰。
好與壞本無區(qū)別,只因?yàn)椴煌潭龋a(chǎn)生了不同的變化。
放在人性上也是如此,人性的愚昧猶如一場大病,施藥的時候,吃多了會有副作用,吃少了治不好,所以吃藥,不多不少才最好。
在這場人生的大夢里,若是沒有規(guī)則,就不會好玩,若規(guī)則太多,也不會好玩。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好的來了就來了,認(rèn)真但不執(zhí)著,壞的來了就來了,化解但不恐懼。
通過修行,平衡自己的心。
不再懷念從前的自己,不再期待未來的自己,回歸于當(dāng)下,當(dāng)下沒有好與壞,所有的自己都是最完美的自己。
[不是不想分辨好與壞,而是根本不能分辨好與壞。我能做到的,只是公平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