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仁妮攝政皇后先是與身處前線的拿三皇帝進行了溝通,又和政府高層開會商量,最終向西班牙表示法國暫時不能借給他們船只。
回信里外長格拉蒙言辭懇切地述說了己方的難處,法國的兵力已是捉襟見肘,一旦惹怒了意大利,南方的防線就可能告急,這會對整個戰爭產生連鎖反應。
最后他還建議西班牙去找奧匈帝國借海軍,奧匈的海軍不是很強,但也足以深刻地改變兩國之間的實力對比。
收到回信,阿方索啞然失笑,海軍這玩意能隨便借嗎?向你借是因為咱倆是準同盟關系。
這法國還真是只想拿好處,不想出義務的典范了…不過借不到就借不到吧,法國海軍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沒有也沒關系。
在阿方索收到歐仁妮回信的同時,羅馬城外恰爾蒂尼發起了第一波攻擊。
意大利軍隊慣用的火炮也是拿破侖青銅炮,這炮可以說是成本、工藝、威力的完美平衡,現階段只有英國、普魯士這樣又強又富的國家才有研發自己火炮的動力,青銅炮的時代可能得到這次普法戰爭結束才能過去。
雙方的常規野戰炮射程都差不多,不過西班牙這邊因為混雜了一些阿姆斯特朗炮,在炮戰中還是稍占優勢。
但這個優勢極其微弱,因為兩邊是隔著城墻在對射,看不到對方的方位。
即使有其他士兵的報點,準頭也是飄忽不定。面對排成散兵線謹慎行動的意大利軍隊,能造成的殺傷極為有限。
對意大利的殺傷是極為有限,對西班牙則是沒有殺傷。
為了減少傷亡,意大利軍隊始終卡在射程邊緣開炮,這個距離注定了榴彈炮打不過來,他們便只能用野戰炮進行低仰角射擊,受限于角度問題,所有炮彈要么是落在了城墻前面的地面上,要么就是堪堪撞到城墻,總之就是打不到西班牙人。
火炮對射階段看著熱鬧,傷亡卻沒幾個。
但這個階段過去的也很快,因為城墻已經被炸爛了。
近代城墻確實是沒什么用,曾經堅固的石質城墻如今最多抗下1-2顆炮彈就會破掉。
短短兩個小時,至少誕生了三個可供軍隊通行的巨大缺口。
恰爾蒂尼見到此情此景興奮異常,一切都在按計劃行事,羅馬已是他囊中之物了!
羅馬征服者!他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然而快樂的時間總是那么短暫,他正準備發布沖鋒的命令,傳令兵卻帶來了加里波第的警告。
“哈,不要沖鋒,小心埋伏,西班牙有機槍。”恰爾蒂尼對此嗤之以鼻,他能不知道城墻后面有埋伏嗎?
然而埋伏也是人構成的,窄小的陣地上對方又能布置多少火力,只要士兵源源不斷的涌入,對方遲早會維持不住火力,一旦間隙出現,對方的防線就會立刻被擊垮。
以這個時代步槍的換彈速度,這個間隙會來的很快。
至于加里波第說的機槍,他們早就研究過,射速是很快,但轉幾圈就會卡殼,不足為懼。
人數是絕對的!恰爾蒂尼堅信這一點。
走出指揮部,他還不忘拿望遠鏡看一眼志愿軍的陣地——毫無動靜。
心中更是嘲笑不止,加里波第也許曾經很強,但他已經老了,失了銳氣,打個羅馬幾年時間都打不下來。
現在更是畏畏縮縮害怕傷亡,是,主動沖鋒傷亡肯定小不了,但那又怎樣,只要獲勝,除了歷史愛好者沒有人會去比較戰損。
“傳令下去,10分鐘之后按計劃開始沖鋒,炮兵掩護。”恰爾蒂尼將警告拋之腦后,意氣風發地下達了命令。
而羅馬這邊,看到意大利軍隊動了,他們也跟著動了。
“快,檢查子彈,確認角度!”“涂潤滑油、涂潤滑油!”
軍隊中這樣的呼喊不絕于耳。
如果有現代人在這里,一定能一眼看出這就是經典的交叉火力射擊戰術。
每個缺口處都圍繞著數十架機槍,對準著同一個平面。
而且機槍周圍都擺放有沙袋作為掩護,數量眾多的工兵正將他們越壘越高,很快就沒過了加特林的兩對大輪子,只有槍管露在外面。
這些沙袋面對火炮無能為力,但沖鋒的步兵將拿他們毫無辦法。
沙袋當然會限制住機槍手的視野,但不需要視野,也不需要瞄準,只需要準確無誤的搖動手柄即可。
這是普里姆預先定下的計劃之一,沒想到還真派上用場了。
事實上意大利只需要繼續炮擊一段時間,將缺口增加或擴大就好,那樣雖然也會遭受還擊,但至少不用面對這樣密集的火力。
可惜他們耐心不夠。
除了機槍之外,缺口周圍還有不少擲彈兵補充火力,務求第一時間把意大利打蒙圈。
只要讓對手失去冷靜,戰斗就會演變成屠殺。
普里姆親臨前線,在現場看著這一切:
“總感覺還是缺點什么……”
他苦苦思索:“缺點什么呢……要想讓對方不能還手,最好能讓他們看不見。”
想象一下,一片昏暗中,周圍的同伴接二連三的倒下,而自己甚至不知道敵人在哪,更不用談有效的還擊……
然而普里姆只有一個暢想,并不知道如何實現。
要是他把想法告訴阿方索,阿方索一定會告訴他煙霧彈可以滿足這一需求。
然后…然后就沒有然后了,煙霧彈要一戰時才出現,阿方索也不知道如何做,只能把這個需求提給研究院。
…
10分鐘轉瞬即逝,意大利士兵排成松散陣型向缺口處沖來。
沖在最前面的士兵臉上滿是糾結與恐懼的神情,傻瓜都知道那里面是數不清的敵人。
這次沖鋒能不能成功不知道,他們肯定是十死無生了。
他們很想保持安全距離射擊而不是像個莽夫一樣沖上去,然而軍令在此,無論有多不情愿也只能硬著頭皮上。
意大利雖然沒有進步衛隊,控制不了軍隊的潰散,但是在接戰前槍斃幾個不聽話的士兵還是毫無問題的。